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51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包括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形成有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液晶透镜组件中,设置了两种高度不同的结合部,使得组装液晶透镜组件的时候,只有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才会与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均匀分布的非常细微的局部接触,完全不会产生类似于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那样由多个结合部连续大面积接触所带来的条纹,从源头上杜绝了条纹的产生,有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显示品质低下的缺陷。

A display of a liquid crystal lens module with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光学组件,尤其涉及可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中提供3D显示功能的液晶透镜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目前,2D/3D可切换显示器越来越受关注,例如,如下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209362.8,CN201210183246.8,CN201010512421.4以及CN201410048596.2中都对现有3D显示器的结构以及2D/3D的工作以及切换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普遍使用的双凸透镜液晶透镜的工作原理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面板发出带有特定方向的线偏光,然后经过双折射层,调整双折射层的相位延迟值为波长正数倍时,LCD面板发出的光经过双折射层之后不会发生偏振变化,从而使得位于双折射层上方的液晶透镜组件不作透镜作用使光直接通过,显示器显示为2D效果;当调整双折射层的相位延迟值为波长1/2时,LCD面板发出的光经过双折射层之后发生90度的偏振变化,位于双折射层上方的液晶透镜组件即可发挥透镜作用,显示器显示为3D效果。其中,CN201110209362.8和CN201210183246.8的
技术介绍
部分对于上述工作原理均有很详细的描述,关于这部分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述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此处引用作为参考。图1显示了一种典型结构的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主要包括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下基板13面向液晶层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上基板11面向液晶层12的一侧可以设置配向膜15(也可以没有配向膜),下基板13上可以设置相关的电极线路等。组装该液晶透镜组件时,由于各层材料的挠曲以及操作上受力不均的原因,相邻凹透镜柱14的结合部140与其上方的配向膜15之间会产生部分的连续大面积接触(在没有配向膜15的情况下是与上基板11产生部分的连续大面积接触),从而会出现图2所示亮度不均匀的条纹现象,二者连续接触的面积越大,条纹显示得越明显,因而会降低正面观看时的显示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其液晶透镜组件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调整,避免相邻凹透镜柱的结合部与其上方的基板或配向膜之间产生过多的连续接触区域,提高显示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所述液晶透镜组件包括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具有面向所述液晶层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其中,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一高度h1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二高度h2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均匀分布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沿所述凹透镜柱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一高度h1,所述第二结合部沿所述凹透镜柱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横截面的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5μm;所述下基板的厚度在0.3mm以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中,设置了两种高度不同的结合部,使得组装液晶透镜组件的时候,只有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才会与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均匀分布的非常细微的局部接触,完全不会产生类似于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那样由多个结合部连续大面积接触所带来的条纹,从源头上杜绝了条纹的产生,有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显示品质低下的缺陷。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的是一种典型结构的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上显示的是产生条纹现象的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组件中凹透镜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组件中凹透镜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透镜组件应用于显示器中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透镜组件应用于显示器中的另一个具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与
技术介绍
部分中提及的典型结构的液晶透镜组件类似,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透镜组件1同样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下基板13具有面向液晶层12的第一侧面131,以及与第一侧面131相对的第二侧面132,第一侧面131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在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中,上基板11面向液晶层12的一侧设置有配向膜1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上述配向膜15。另外,上基板11和下基板13上还可以设置相关的电极线路(图中未示出),或者仅只有上基板11或下基板13设置有电极线路。与
技术介绍
不同的是,在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相邻凹透镜柱14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也就是相邻凹透镜柱14之间要么形成的是第一结合部141,要么形成的是第二结合部142。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的区别是,它们相对于下基板13的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具体来说,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包括相对于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一高度h1的第一结合部141以及相对于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二高度h2的第二结合部142,其中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第一结合部141和第二结合部142均匀分布于相邻凹透镜柱14之间。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凹透镜柱14之间形成有不同高度样式的结合部,这些结合部有高有低,这些高低不同的结合部是均匀分布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液晶透镜组件中,设置了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使得组装液晶透镜组件的时候,即便由于各层材料的挠曲以及操作上受力不均的原因,出现相邻凹透镜柱的结合部与其上方的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接触的现象,但是只有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才会与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接触,第二结合部会被第一结合部架空而无法接触上基板或配向膜。其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透镜组件可以通过刻意设置的若干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产生非常细微的局部接触,由于第一结合部是均匀分布的,因而这种局部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2),所述液晶透镜组件(1)包括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所述下基板(13)具有面向所述液晶层(12)的第一侧面(13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31)相对的第二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1)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14)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一高度h1的第一结合部(141)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二高度h2的第二结合部(142),所述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14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142)均匀分布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14)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141)沿所述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一高度h1,所述第二结合部(142)沿所述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141)的横截面的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5μm;所述下基板(13)的厚度在0.3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的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2),所述液晶透镜组件(1)包括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所述下基板(13)具有面向所述液晶层(12)的第一侧面(13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31)相对的第二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1)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14)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