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657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4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以及多个像素,每个遮光单元设置于相邻的像素之间;背光源,其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单元的第一背光板,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H1=BS/(L‑B)、H2=(P‑B)S/(L‑P+B)和H3=PS/(L‑P)中的一个,其中,B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宽度,S为观看距离,L为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瞳距,P为像素的节距。该显示装置为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isplay method

A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display panel,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light shading unit and a plurality of pixels, each shading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pixels; a backligh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cells first backlight, the light emitting unit to the display panel in the distance H1 = BS/ (L B), H2 (P = B S/ (L) P+B and H3) = PS/ (L P) a, in which B is the width of each shading unit between adjacent pixels, S for viewing distance is between L, the viewer's left eye and the right eye pupil, P pixel pitch. The display device is a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2D显示器无法直接显示立体图像。能够使观看者看到3D立体图像的关键在于使进入观看者左眼的图像与进入观看者右眼的图像之间具有视差,从而这两幅图像经过观看者大脑的融合可产生立体效果。3D显示分为裸眼式和眼镜式,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无需配戴眼镜,相比眼镜式3D显示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光栅式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制程简单、串扰小等优点,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裸眼3D技术。随着3D显示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2D显示与3D显示切换的显示装置,将成为裸眼3D显示的主流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该显示装置为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以及多个像素,每个遮光单元设置于相邻的像素之间;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一背光板,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BS/(L-B)、第二距离H2=(P-B)S/(L-P+B)和第三距离H3=PS/(L-P)中的一个。在该显示装置中,B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宽度,并且B0-b≤B≤B0+b,其中,B0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最佳宽度,b/B0≤50%;S为观看者的观看距离,并且S0-s≤S≤S0+s,其中,S0为最佳观看距离,s/S0≤20%;L为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瞳距,L0-l≤L≤L0+l,其中,L0为最佳瞳距,l/L0≤10%;P为像素的节距。例如,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遮光单元的距离。例如,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第二背光板,所述第二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二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距离H2和所述第三距离H3中的一个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例如,所述第二背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光板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背光板为透明发光基板。例如,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第三背光板,所述第三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三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距离H2和所述第三距离H3中的一个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背光板和所述第二背光板中的任一个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例如,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安装装置和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背光板,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背光板。例如,所述框架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其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例如,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状态,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2D显示或3D显示。例如,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括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所述左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且不能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右眼;所述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右眼且不能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例如,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每个子区域还包括2D区域,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例如,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并且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并且,对于相邻的子区域,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一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并且控制另一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3D显示。例如,所述左眼区域和所述右眼区域的宽度为LB/(L-B),所述2D区域的宽度为L(P-2B)/(L-B)。例如,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每个子区域还包括3D区域,所述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像素后分别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例如,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且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2D显示。或者,对于相邻的子区域,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且控制另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3D显示。例如,所述左眼区域和所述右眼区域的宽度为LB/(L-P+B),所述3D区域的宽度为L(P-2B)/(L-P+B)。例如,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H3,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括暗区和3D区域,所述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像素后分别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都无法看到来自所述暗区的光;所述3D区域和所述暗区的宽度之比为(P-B)/B。例如,所述暗区内未设置发光单元。例如,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光以实现2D显示;或者,对于相邻的子区域,所述控制器配置为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光且另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不发光,以实现3D显示。例如,所述3D区域的宽度为L(P-B)/(L-P),所述暗区的宽度为LB/(L-P)。例如,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以及多个像素,每个遮光单元设置于相邻的像素之间;所述背光源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BS/(L-B)、第二距离H2=(P-B)S/(L-P+B)和第三距离H3=PS/(L-P)中的一个,其中,B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宽度,B0-b≤B≤B0+b,B0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最佳宽度,b/B0≤50%;S为观看者的观看距离,S0-s≤S≤S0+s,S0为最佳观看距离,s/S0≤20%;L为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瞳距,L0-l≤L≤L0+l,L0为最佳瞳距,l/L0≤10%;P为像素的节距。所述显示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状态,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2D显示或3D显示。例如,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括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所述左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且不能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右眼;所述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以及多个像素,其中,每个遮光单元设置于相邻的像素之间;背光源,其包括第一背光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BS/(L‑B)、第二距离H2=(P‑B)S/(L‑P+B)和第三距离H3=PS/(L‑P)中的一个,其中,B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宽度,并且B0‑b≤B≤B0+b,其中,B0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最佳宽度,b/B0≤50%;S为观看者的观看距离,并且S0‑s≤S≤S0+s,其中,S0为最佳观看距离,s/S0≤20%;L为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瞳距,L0‑l≤L≤L0+l,其中,L0为最佳瞳距,l/L0≤10%;P为像素的节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以及多个像素,其中,每个遮光单元设置于相邻的像素之间;背光源,其包括第一背光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BS/(L-B)、第二距离H2=(P-B)S/(L-P+B)和第三距离H3=PS/(L-P)中的一个,其中,B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宽度,并且B0-b≤B≤B0+b,其中,B0为每个遮光单元在相邻的像素之间的最佳宽度,b/B0≤50%;S为观看者的观看距离,并且S0-s≤S≤S0+s,其中,S0为最佳观看距离,s/S0≤20%;L为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瞳距,L0-l≤L≤L0+l,其中,L0为最佳瞳距,l/L0≤10%;P为像素的节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遮光单元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第二背光板,所述第二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二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距离H2和所述第三距离H3中的一个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背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光板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背光板为透明发光基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第三背光板,所述第三背光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三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距离H2和所述第三距离H3中的一个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背光板和所述第二背光板中的任一个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安装装置和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背光板,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背光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其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状态,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2D显示或3D显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括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所述左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且不能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右眼;所述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右眼且不能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每个子区域还包括2D区域,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像素后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并且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所述2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并且,对于相邻的子区域,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一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并且控制另一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3D显示。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眼区域和所述右眼区域的宽度为LB/(L-B),所述2D区域的宽度为L(P-2B)/(L-B)。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的发光单元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每个子区域还包括3D区域,所述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像素后分别到达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以实现2D显示,或者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左眼区域和右眼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且控制每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2D显示;或者对于相邻的子区域,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开启且控制另一个子区域包括的3D区域内的发光单元关闭,以实现3D显示。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眼区域和所述右眼区域的宽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陈小川赵文卿卢鹏程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