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43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对接连接器具有多个导体,每一导体具有一导接部,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由一上本体和一下本体组装而成,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具有一对接腔用以供对接连接器从前至后插接;多个端子分别设于上本体和下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对接腔,接触部用以与导接部在对接腔内电性接触;一刮擦件设于接触部的前方,且刮擦件显露于对接腔,导接部与接触部接触之前,刮擦件刮擦导接部,清除导接部上的杂质,保证信号的正常传输。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保证信号可正常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设于绝缘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该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该对接连接器具有多个导体,每一导体具有一导接部,由于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使用环境中存在空气和灰尘,所以,导接部和接触部均容易被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灰尘则粘附在导接部和接触部上而形成杂质隔离层,如此,对接连接器的导接部与电连接器的接触部相互接触时,阻抗过高、插入损耗过大,影响电气性能。业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接触部设置为弧形状,将导接部设置为平板状,接触部与导接部之间为摩擦抵接接触,即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在对接的过程中,导接部会摩擦接触部,这样接触部和导接部上的氧化膜和杂质隔离层可以被去除一部分,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导接部成型的精度,以及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时的匹配度,使得接触部和导接部上的氧化膜和杂质隔离层不会被全部去除,经常还会残留氧化膜和杂质隔离层,这样就还是导致接触部和导接部无法正常接触,或者出现阻抗过高、插入损耗过大,从而影响电气性能的现象。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对接连接器具有多个导体,每一导体具有一导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上本体和一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具有一对接腔用以供对接连接器从前至后插接;多个端子分别设于上本体和下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对接腔,接触部用以与导接部在对接腔内电性接触;一刮擦件设于接触部的前方,且刮擦件显露于对接腔,导接部与接触部接触之前,刮擦件刮擦导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对接连接器具有多个导体,每一导体具有一导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上本体和一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具有一对接腔用以供对接连接器从前至后插接;多个端子分别设于上本体和下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对接腔,接触部用以与导接部在对接腔内电性接触;一刮擦件设于接触部的前方,且刮擦件显露于对接腔,导接部与接触部接触之前,刮擦件刮擦导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端子具有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设于上本体,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自上本体向下显露于对接腔,多个第二端子设于下本体,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自下本体向上显露于对接腔,刮擦件具有一第一刮擦部和一第二刮擦部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接连接器具有一舌板,多个导体具有成两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导体和多个第二导体,每一第一导体具有一第一导接部,第一导接部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每一第二导体具有一第二导接部,第二导接部显露于舌板的下表面,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前,第一导接部和第二导接部的距离大于第一刮擦部和第二刮擦部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左锋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