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11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的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2),其具有两个端子收纳部(13);和连接端子(5A),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端子收纳部(13)具有卡止钩(18),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卡止突起(34),该卡止突起(34)在连接端子(5A)被选择并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的情况下卡止于卡止钩(18)。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源等配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已知用于汽车的电源系统等的大电流用的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设备侧屏蔽连接器具备:壳体、凸形端子、屏蔽外壳以及密封圈。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凸形端子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内部形成有壁厚的安装壁。凸形端子被推入到贯穿设置于安装壁的推入孔。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41600号公报然而,连接端子(凸形端子)的形状因连接对象而不同。例如,在将连接端子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情况和将连接端子与同轴线缆接线的情况下,连接端子的形状是不同的。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将凸形端子推入到推入孔,因而无法更换凸形端子。因此,对于想要更换凸形端子的用户而言使用的便利性较差。另外,需要针对一种凸形端子准备专用的壳体,从而存在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纳部;和至少一种连接端子,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上述端子收纳部,上述端子收纳部具有卡止部,上述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卡止于上述卡止部的被卡止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器,多种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种连接端子可拆装地安装于一个端子收纳部。因此,能够更换为与连接对象对应的连接端子。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对于希望更换连接端子的用户而言使用的便利性优异的连接器。另外,设置于多种连接端子的被卡止部均形成为能够卡止于端子收纳部的卡止部。换句话说,被卡止部与连接端子的种类无关而被共同化,以便卡止于卡止部。由此,能够以单一的壳体来对应多种连接端子,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多种连接端子包括:安装于连接对象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线缆的一端部接线的第二连接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器,能够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安装于端子收纳部而将连接器安装于连接对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从第一连接端子更换为第二连接端子而将连接器与线缆接线。由此,能够配合连接对象而灵活地选择连接端子。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二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支承部件,其由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和一种端子主体,其从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多种端子主体中被选择,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支承部件,上述多种端子主体包括:端子部,其各自呈共同的形状,从上述支承部件向一方延伸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电连接;和连接部,其各自呈不同的形状,隔着上述支承部件而位于上述端子部的相反侧,并与上述连接对象电连接,上述被卡止部形成于上述支承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连接器,在第一连接端子中,多种端子主体分别具有不同的连接部。由此,能够将连接部以各种方式与连接对象连接。另外,多种端子主体分别具有相同的端子部。并且,多种端子主体分别由相同的支承部件覆盖。由此,能够与端子主体的种类无关地将支承部件共同化,因此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端子的制造成本。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第三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优选还具备:屏蔽外壳,其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和防水密封件,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上述壳体包括:外筒部,其形成为使与对象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一端面开口的筒状;凸缘部,其从上述外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并固定于安装面;以及内筒部,其经由支承部而连续设置于上述外筒部的内部,上述端子收纳部设置于上述内筒部的内部,并形成为沿上述连接方向延伸的筒状,上述屏蔽外壳设置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上述防水密封件以与上述安装面紧贴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筒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连接器,屏蔽外壳遮断从连接端子产生的噪声。防水密封件与外筒部和安装面紧贴来防止水分的侵入。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兼顾噪声屏蔽功能和防水功能,且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第四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端子收纳部包括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连接空间和收纳空间的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具有使上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插通的端子插通孔,上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从上述收纳空间通过上述端子插通孔而进入上述连接空间,上述卡止部配置于上述收纳空间。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五连接器中,优选在上述分隔壁形成有卡合解除孔,上述卡合解除孔在解除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卡止部的卡合的情况下,使夹具从上述连接空间朝向上述收纳空间进入。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七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五连接器或第六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卡止部设置于矛状部的前端部,其中,上述矛状部是使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前端部沿上述连接端子的安装方向延伸突出而成的,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卡止部具有相互接触的倾斜面,上述卡止部的倾斜面与上述被卡止部的倾斜面从上述安装方向上游朝向下游而朝上述矛状部的突出方向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连接器~第七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相对于端子收纳部的拆装。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和对象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从壳体脱离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的(A)是表示端子主体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Busbar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支承部件省略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屏蔽线缆接线型)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应用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器;2…壳体;3…屏蔽外壳;4…防水密封件;5A…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B…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C…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D…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10…外筒部;11…凸缘部;12…内筒部;13…端子收纳部;16…分隔壁;16a…端子插通孔;16b…卡合解除孔;17…矛状部;18…卡止钩(卡止部);18a…倾斜面;20、40、50、60…端子主体;21…端子部;23、43…连接部;30…支承部件;34…卡止突起(被卡止部);34a…倾斜面;54…卡止孔(被卡止部);70…线缆;100…对象侧连接器;B…印刷电路基板(连接对象);P…面板(安装面);S1…连接空间;S2…收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描述方向时,基于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1”表示“左”,“X2”表示“右”,“Y1”表示“前”,“Y2”表示“后”,“Z1”表示“上”,“Z2”表示“下”。首先,参照图1对连接器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连接器1和对象侧连接器100的立体图。连接器1安装于面板P(安装面),且与印刷电路基板B(连接对象)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纳部;和至少一种连接端子,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所述端子收纳部具有卡止部,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被卡止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9 JP 2016-166705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纳部;和至少一种连接端子,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所述端子收纳部具有卡止部,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被卡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包括:安装于连接对象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线缆的一端部接线的第二连接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支承部件,其由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和一种端子主体,其从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多种端子主体中被选择,并被设置为贯通所述支承部件,所述多种端子主体包括:端子部,其各自呈共同的形状,从所述支承部件向一方延伸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电连接;和连接部,其各自呈不同的形状,隔着所述支承部件而位于所述端子部的相反侧,并与所述连接对象电连接,所述被卡止部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屏蔽外壳,其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和防水密封件,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所述壳体包括:外筒部,其形成为使与对象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木俊之中村光一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