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制法及应用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例如将其为原料得到的电极以及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技术介绍
基于硫铜化合物等的三维结构的复合材料因具有较高比表面积,故而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类材料。但现有的三维复合材料一般存在制备工艺复杂,需使用高耗能设备等缺陷。例如,有研究人员将硫化铜与聚吡啶PPy导电材料复合,得到了PPy/硫化铜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及电化学性能较之聚吡啶和硫化铜都有提升,但是由于硫化铜的比表面积小,机械混合使其容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将硫化铜与碳纤维等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但这些复合材料大多需要高耗能水热反应制备,且得到的多为一维纳米线、纳米棒或机械复合的结构,其比表面积相对较低,导致活性物质载量较低,电化学活性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结构硫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要由碳纤维形成的导电基体网络;以及,包覆于所述碳纤维表面的硫铜化合物纳米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要由碳纤维形成的导电基体网络;以及,包覆于所述碳纤维表面的硫铜化合物纳米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400~600nm;和/或,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5μm~10mm;和/或,所述碳纤维与硫铜化合物纳米片的质量比为1~2:5;和/或,所述硫铜化合物纳米片的厚度为10~80nm;和/或,所述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2m2/g以上。3.一种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铜源和碳源溶于有机溶剂,形成均匀的纺丝溶液,以静电纺丝法对所述纺丝溶液进行处理,获得纺丝材料;将所述纺丝材料在含氧气氛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之后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碳化处理,获得三维复合材料前驱物;将所述三维复合材料前驱物与硫源溶液混合反应,获得所述三维结构硫铜化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源包括铜盐;优选的,所述铜盐包括CuCl2·2H2O、CuSO4·5H2O、Cu(CH3COO)2和Cu(NO3)2·3H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和/或,所述碳源包括聚合物;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丙烯晴或聚乙烯吡咯烷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氧化处理包括:将所述纺丝材料在含氧气氛中于230~280℃煅烧1~3h;优选的,所述含氧气氛采用空气气氛。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处理包括:将经过预氧化处理的纺丝材料在保护性气氛中于600~800℃煅烧1~3h,获得三维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钢,李继元,刘美男,潘争辉,侯远,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