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充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63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气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充气管。管体两端均设有快接接头,一快接接头上设有充气头,另一快接接头上设有接气头,快接接头包括具有通气孔的接头体,接头体一端设有上月牙板和下月牙板,下弧形板固定在接头体上且连为一体式结构,接头体、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之间形成管体夹持孔,管体端部设置在管体夹持孔上,上弧形板通过可拆卸结构与下弧形板固定,可拆卸结构包括弧形杆,弧形杆两端分别铰接在下弧形板两侧,弧形杆中部铰接在上弧形板顶部,上弧形板内端插设在接头体的上弧形槽内,上弧形板外端部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的螺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充气管
本技术属于充气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充气管。
技术介绍
汽车的刹车系统分为两种,一种叫油刹,另一种叫气刹。油刹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只是需要刹车总泵、分泵、油杯及连接管路,不需要其他的附属设备;气刹就复杂多了,除了刹车总泵、分泵、刹车管路外,还有打气泵(通过皮带与发动机连接)、储气筒、高压控制器(调节压力,车用可以达到8个大气压)、继动阀等部件,需要安装空间大,结构较复杂,而且为了确保安全,后刹车分泵现在都是断气刹车(增加费用、结构复杂)。2、油刹反应速度稍慢、刹车柔和、力度小;气刹反应迅速、刹车粗暴、力度大(气压高,可以达到8个大气压)。因此,一般油刹大都在中小型汽车,体积小、结构简单,本身车轻,不需要太大的力度。气刹大都在大型货车、大客车上使用,车大有空间、需要的刹车力度大,使用距离长,反应速度需要快。但是,现有的气制动管,不耐高温,易于老化,并且接头与管体固定后不易于拆卸,即使拆卸后也无法单独更换接头或管体,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降低使用成本的轮胎充气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轮胎充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充气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充气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两端均设有快接接头(2),一快接接头(2)上设有充气头(3),另一快接接头(2)上设有接气头(4),所述的快接接头(2)包括具有通气孔(51)的接头体(5),所述的接头体(5)一端设有上弧形板(52)和下弧形板(53),所述的下弧形板(53)固定在接头体(5)上且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接头体(5)、上弧形板(52)和下弧形板(53)之间形成管体夹持孔(54),所述的管体(1)端部设置在管体夹持孔(54)上,所述的上弧形板(52)通过可拆卸结构与下弧形板(53)固定,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弧形杆(55),所述的弧形杆(55)两端分别铰接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充气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两端均设有快接接头(2),一快接接头(2)上设有充气头(3),另一快接接头(2)上设有接气头(4),所述的快接接头(2)包括具有通气孔(51)的接头体(5),所述的接头体(5)一端设有上弧形板(52)和下弧形板(53),所述的下弧形板(53)固定在接头体(5)上且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接头体(5)、上弧形板(52)和下弧形板(53)之间形成管体夹持孔(54),所述的管体(1)端部设置在管体夹持孔(54)上,所述的上弧形板(52)通过可拆卸结构与下弧形板(53)固定,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弧形杆(55),所述的弧形杆(55)两端分别铰接在下弧形板(53)两侧,所述的弧形杆(55)中部铰接在上弧形板(52)顶部,所述的上弧形板(52)内端插设在接头体(5)的上弧形槽(56)内,所述的上弧形板(52)外端部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弧形板(52)和下弧形板(53)的螺栓(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源俞伟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