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03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3:43
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低,冷却效果差、使用寿命低,满足不了大量污水处理需要的问题,特征是由固定拉杆、上管板、下管板和折流板构成换热管的支撑框架,多于1000根的换热管从上管板的换热管孔穿入,经壳程折流板上的换热管孔,从下管板的换热管孔穿出,在每个换热管的底端孔中插入高压放电管,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在直径为720mm、厚度为15mm的管板上焊接1000根以上换热管的焊接变形问题,起到了对1104根高压放电管的稳定支撑作用,减少了换热管端部与上、下管板焊接的变形量,保证了换热管与高压放电管的装配精度,密封效果和冷却效果好、提高了使用寿命,满足了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

A multi tube structure ozonizer

A multi structure ozone generator, ozone generator overcomes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n low yield, poor cooling effect, low service lif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 large number of sewage treatment problem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pport frame fixed on the pull rod, tube plate and the lower tube plate and the baffle plate form a heat pipe, the heat exchange tube more than from the heat exchange tube penetrates into the hole on tube plate 1000, the shell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baffle plate, from the heat exchange tube hole of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 tube in the bottom of the hole is inserted into each high-pressure discharge tube is beneficial to solve the 720mm, the thickness of tube 15mm board welding more than 1000 heat exchanger tube welding deformation problem in diameter, played on the 1104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stabilizing effect to reduce the deformation of end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tube plate welding,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tube The assembly precision, the sealing effect and the cooling effect are good, the service life is improved, and the demand of a large amount of sewage treatment is m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臭氧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的是用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反应产生臭氧的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常态、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15%时,呈现出淡蓝色。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态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还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水处理中对除嗅味、脱色、杀菌、去除酚、氰、铁、锰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臭氧不能够自然存在于需要使用的场合,也不能够收集或贮藏起来,通常必须在使用它的地方大批量地生产。用于大量生产臭氧的基本方法是使用臭氧发生器,把气体氧通过高电压的交流电放电区域,引起静电电弧或电晕放电,在这一过程期间,在通电的环境中,分子氧(O2)异化成原子氧,这就允许原子重新组合成臭氧(O3)的形式。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臭氧发生器是一个关键性的设备。现有技术中,按冷却方式划分,臭氧发生器有水冷型和风冷型臭氧发生器,如申请号为200620039559.6的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管式臭氧发生器,该技术包括不锈钢外壳、玻璃管、铁粉、铝管、端盖等器件组成,玻璃管内填充超精细铁粉,玻璃管中心为圆柱形中空铝管,高压引线用螺丝固定在铝管上,由铝管中心引出,上下端盖为活动连接,该技术臭氧产量小且使用寿命短。申请号为200820078078.5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该技术包括装配于机箱内的变压器和与变压器输出端相接的高压放电管,高压放电管由一导电管体和装配于导电管体内的内装钨丝电极的真空玻璃管组成,导电管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导电管体和钨丝电极分别接变压器输出端,当空气流经导电管体与真空玻璃管间的环状通道时,导电管体与钨丝电极间施加的高压产生高压放电使流经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臭氧,该技术高压放电管体积小,特别适用于大气氮氧化物浓度自动监测仪的连续自动监测,但是臭氧产量很低,满足不了大量污水处理的需要。申请号为201520755006.X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间隙自冷却的大功率臭氧发生器,该技术设有圆桶形的壳体,壳体内装设有内电极、外电极,壳体上安装有两根接线柱,内电极与外电极之间安装有一层玻璃管,内电极与玻璃管之间留有内间隙,外电极与玻璃管之间留有外间隙,壳体两端装有冷却水集水箱,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冷却水集水箱通过自吸泵及管道与循环冷却机组的相连通,循环冷却机组下部设置一根冷却水箱,该技术虽然有双间隙,一样满足不了大量污水处理的需要。申请号为92105968.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臭氧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在公开一种多管臭氧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时,引用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典型的臭氧发生器中,指出,该典型的臭氧发生器包括多个细长的圆柱形的金属管,在金属管的端部,用管板或端板支撑这些金属管,在许多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端板包括一块普通的带有若干孔的圆形金属板,这些孔用以接纳管子的端部。在制作期间,管子的端部被强制送入端板的开孔中,或者用焊接或类似的方法把管子的端部与端板连接起来。对于这样的结构,端板的各孔之间必须要留有某一最小的距离,以便提供足够的强度能够进行连接并支撑住管子,如果开口靠得太近,那么端板将不会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管子。实际上,该典型的臭氧发生器直接将管子的端部与端板焊接的方法,无法控制管子的端部与端板焊接时对端板产生的变形,在这样的结构中,多根管子能够被相互组合在一起的数量就会受到限制,而且多根管子之间没有支撑,很难做大。申请号为92105968.X的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取消了现有技术的臭氧发生器中的用于支撑多根管子的管板或端板,以管子的端部被向外张开或扩成六边形,用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把邻接管子的向外张开或膨胀开的端部焊接起来,每根管子有中间部分和扩大或向外张开的六边形端部,沿六边形的相配合的边缘,把相邻的向外张开的六边形端部,构成紧凑组合的嵌套结构。但是,每根管子向外张开的六边形端部占据了部分空间,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臭氧发生管的数量也受到限制,根据该专利技术说明书所述,最紧凑的形式是具有7根、19根、37根、61根、91根或更多根管子的多管发生器。或更多根只是一个不明确的希望值而已。由于多根管子之间也没有支撑,而且取消了用于支撑多根管子的管板或端板,失去了上下管板对多根管子的支撑作用,对于臭氧发生管的数量多于1000根或以上,该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及制造方法满足不了严格控制焊接产生变形的要求,无法满足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与缺陷,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由多于1000根以上多管组成的一种多管结构的臭氧发生器,并解决在直径为720mm、厚度为15mm的管板上焊接1000根以上换热管的多管焊接变形问题,减少换热管端部与上、下管板焊接的变形量,以保证换热管与高压放电管的装配精度,满足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换热管、高压放电管、由氧气变为臭氧经过路径的管程和冷却水经过路径的壳程,所述管程包括位于底部的下管箱和位于顶部的上管箱,在所述下管箱的下管板上钻有固定拉杆孔和多于1000个用于安装换热管的换热管孔,在所述下管箱的多孔板上钻有多于1000个用于对高压放电管进行定位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在所述上管箱的上管板上设有与下管板对应配钻的数量一致的换热管孔和固定拉杆孔,在所述壳程筒体上焊接上管板、下管板和折流板,在所述折流板上设有与上管板和下管板对应配钻的换热管孔和固定拉杆孔,固定拉杆从上管箱的上管板的固定拉杆孔穿入,穿过折流板上对应的固定拉杆孔,从下管箱的下管板的固定拉杆孔穿出,由固定拉杆、上管板、下管板和折流板构成换热管的支撑框架,多于1000根的换热管从上管板的换热管孔穿入,经壳程折流板上对应的换热管孔,从下管板的换热管孔穿出,换热管的上端与上管板的换热管孔贴胀后与上管板焊接,换热管的下端与下管板的换热管孔贴胀后与下管板焊接,在每个换热管的底端孔中插入安装有高压放电管,每个高压放电管的底端凸起插入多孔板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中。所述下管箱包括底板、下接管、下管板、下筒体、多孔板和丝网,底板和下管板与下筒体焊接,在下筒体的左端焊接作为臭氧气体出口的下接管,在底板与下管板之间安装丝网和多孔板,起隔离底板和减震作用的丝网固定在多孔板与底板之间,在所述下管板上设有1104个换热管孔和9个固定拉杆孔。所述上管箱包括上筒体、第一螺母、第一垫圈、法兰、垫片、螺柱、上管板和作为氧气体进口的上接管,其中法兰、上管板与上筒体焊接,法兰通过螺柱和第一螺母螺栓连接,在所述上管板上设有1104个换热管孔和9个固定拉杆孔。所述壳程筒体是一个直径为φ712mm、厚度为6mm、长度为1800mm的圆柱形外壳,在该壳程筒体上焊接上管板、下管板、折流板以及冷却水入口接管和冷却水出口接管。所述折流板为圆形板切去一个边形成的弓形板,共有9层,形成“之”字形折流结构。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不锈钢管S31603,规格为φ14~φ14.5×1mm;所述上管板与下管板的材料为不锈钢S3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换热管(3)、高压放电管(9)、由氧气变为臭氧经过路径的管程和冷却水经过路径的壳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包括位于底部的下管箱(1)和位于顶部的上管箱(2),在所述下管箱(1)的下管板(1‑3)上钻有固定拉杆孔(102)和多于1000个用于安装换热管(3)的换热管孔(101),在所述下管箱(1)的多孔板(1‑5)上钻有多于1000个用于对高压放电管(9)进行定位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104),在所述上管箱(2)的上管板(2‑7)上设有与下管板(1‑3)对应配钻的数量一致的换热管孔(101)和固定拉杆孔(102),在所述壳程筒体(6)上焊接上管板(2‑7)、下管板(1‑3)和折流板(5),在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与上管板(2‑7)和下管板(1‑3)对应配钻的换热管孔(101)和固定拉杆孔(102),固定拉杆(4)从上管箱(2)的上管板(2‑7)的固定拉杆孔(102)穿入,穿过折流板(5)上对应的固定拉杆孔(102),从下管箱(1)的下管板的固定拉杆孔(102)穿出,由固定拉杆(4)、上管板(2‑7)、下管板(1‑3)和折流板(5)构成换热管(3)的支撑框架,多于1000根的换热管(3)从上管板(2‑7)的换热管孔(101)穿入,经壳程折流板(5)上对应的换热管孔(101),从下管板(1‑3)的换热管孔(101)穿出,换热管(3)的上端与上管板(2‑7)的换热管孔(101)贴胀后与上管板(2‑7)焊接,换热管(3)的下端与下管板(1‑3)的换热管孔(101)贴胀后与下管板(1‑3)焊接,在每个换热管(3)的底端管孔中插入安装有高压放电管(9),每个高压放电管(9)的底端凸起插入多孔板(1‑5)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10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换热管(3)、高压放电管(9)、由氧气变为臭氧经过路径的管程和冷却水经过路径的壳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包括位于底部的下管箱(1)和位于顶部的上管箱(2),在所述下管箱(1)的下管板(1-3)上钻有固定拉杆孔(102)和多于1000个用于安装换热管(3)的换热管孔(101),在所述下管箱(1)的多孔板(1-5)上钻有多于1000个用于对高压放电管(9)进行定位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104),在所述上管箱(2)的上管板(2-7)上设有与下管板(1-3)对应配钻的数量一致的换热管孔(101)和固定拉杆孔(102),在所述壳程筒体(6)上焊接上管板(2-7)、下管板(1-3)和折流板(5),在所述折流板(5)上设有与上管板(2-7)和下管板(1-3)对应配钻的换热管孔(101)和固定拉杆孔(102),固定拉杆(4)从上管箱(2)的上管板(2-7)的固定拉杆孔(102)穿入,穿过折流板(5)上对应的固定拉杆孔(102),从下管箱(1)的下管板的固定拉杆孔(102)穿出,由固定拉杆(4)、上管板(2-7)、下管板(1-3)和折流板(5)构成换热管(3)的支撑框架,多于1000根的换热管(3)从上管板(2-7)的换热管孔(101)穿入,经壳程折流板(5)上对应的换热管孔(101),从下管板(1-3)的换热管孔(101)穿出,换热管(3)的上端与上管板(2-7)的换热管孔(101)贴胀后与上管板(2-7)焊接,换热管(3)的下端与下管板(1-3)的换热管孔(101)贴胀后与下管板(1-3)焊接,在每个换热管(3)的底端管孔中插入安装有高压放电管(9),每个高压放电管(9)的底端凸起插入多孔板(1-5)的高压放电管定位孔(10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管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箱(1)包括底板(1-1)、下接管(1-2)、下管板(1-3)、下筒体(1-4)、多孔板(1-5)和丝网(1-6),底板(1-1)和下管板(1-3)与下筒体(1-4)焊接,在下筒体(1-4)的左端焊接作为臭氧气体出口的下接管(1-2),在底板(1-1)与下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显军马艳波丁辉田晓军王铁吕鑫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