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429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其中,教学系统,包括:若干组答复器组,每一组答复器组中包括若干个答复器,每一答复器均包括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答复模块能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每一组答复器组均设置与一教室内;若干课堂服务器,每个课堂服务器均分别设置于一教室内;总服务站,所有课堂服务器均通信连接至一总服务站。该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老师不知道有好多学生已经掌握到讲解的内容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老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设备及教学质量把控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710552927.X的智能教学系统,教学资源模块将若干个教学资源均输入到教学支撑平台模块,教学支撑平台模块包括题库开发模块,题库开发模块将教学资源模块的每个教学资源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知识点,每个独立的知识点均由实训任务模块、操作指引模块、自动评分模块组成,教学支撑平台模块将独立的知识点嵌入软件模块,学生通过软件模块进行理实一体的实训,得到实训结果;若干个教学资源对应不同学院的各个不同专业;实训任务模块能对实训资源的实时共享和更新,进行师生互动。本专利技术具有独立的题库开发模块,能对学生实训进行操作指引及自动评分。虽然该教学系统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教学资源分散、不共享、教学形式单一、不生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统一的问题,但是该教学系统仍然存在的缺点为:不能反映学生在课堂听课的认真度,同时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老师不知道有好多学生已经掌握到讲解的内容,且也未给出任何关于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老师不知道有好多学生已经掌握到讲解的内容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老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教学系统,包括:若干组答复器组,每一组答复器组中包括若干个答复器,每一答复器均包括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答复模块能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每一组答复器组均设置与一教室内;若干课堂服务器,每个课堂服务器均分别设置于一教室内,每一教室内的每个答复器均通信连接至所在教室的一课堂服务器;总服务站,所有课堂服务器均通信连接至一总服务站。优选的是,每一答复器均还包括外壳、切换开关以及连接插座,答复控制模块、切换开关以及通信模块均安装于外壳内,在教室课桌上安装有用于安放外壳的连接插座;连接插座包括座体以及数据线,座体的支撑面用于支撑外壳,数据线的第一接头用于接通答复控制模块,数据线的第二接头与所在课堂服务器接通,第一接头冒出座体支撑面;切换开关,其包括切换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以及第三导电片,在外壳内开设有供数据线的第一接头插入的插孔,在外壳内亦开设有连接腔,切换杆一端伸入至插孔内,切换杆另一端伸入至连接腔内,在外壳的导向下切换杆的移动方向与数据线的第一接头插入插孔内方向平行,切换杆穿过有位于连接腔内的第一弹簧且切换杆与位于连接腔内的第一连接块固定,第一弹簧一端与连接腔内壁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固定,在连接腔内固定有与第一连接块正对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答复控制模块接通,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内均设置有导电件,以当第一接头插入后第一接头通过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内的导电件与答复控制模块电接通;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块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导电片,在连接腔内壁上安装有相互间隔的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第二导电片连接5v电源,第三导电片连接至答复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当第一接头未插入至插孔内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保持第一导电片将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接通。优选的是,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若干螺杆、支撑环、安装筒、旋转筒、卡紧组件和限转组件;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至少两螺杆可拆卸连接,下壳体靠近上壳体的面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用于放置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在第二安装槽中部内壁上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上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和支撑环将第二安装槽分隔为远离上壳体的连接腔,安装筒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处设置有至少一卡紧组件;旋转筒能转动地穿过上壳体,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后旋转筒伸入至安装筒内,旋转筒外壁凸出有凸部,转动旋转筒能使得凸部作用于卡紧组件将安装筒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壁上,也能使得凸部远离卡紧组件与第一安装槽内壁脱离;在上壳体上安装有限转组件,且限转组件位于旋转筒旁,以限制或允许旋转筒旋转;旋转筒内孔为插孔,切换杆一端伸入至旋转筒内,切换杆穿过安装筒和支撑环,第一弹簧连接至安装筒底面上。优选的是,每一卡紧组件均包括卡紧柱、第二弹簧、安装架以及第一滚轮,安装筒中心线以及旋转筒中心线均与螺杆平行,卡紧柱与螺杆垂直,卡紧柱穿过安装筒,在第一安装槽内壁上开设有卡紧孔,卡紧柱穿过位于安装筒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卡紧柱位于安装筒内的端部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安装筒内壁固定,卡紧柱与位于安装筒内的安装架固定,第一滚轮能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架上,第一滚轮与旋转筒外壁会凸部相切。优选的是,限转组件包括:限转齿轮,在旋转筒与上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环绕在旋转筒外的限转腔,在旋转筒外壁上固定有限转齿轮,限转齿轮为环形;以及卡舍,在上壳体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每一螺杆均插入一螺纹孔内且与所在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位于旋转筒旁的螺纹孔内壁凹陷形成一驱动腔,卡舍一端能伸入至限转腔内,卡舍另一端伸入至驱动腔,卡舍穿过位于驱动腔内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与驱动腔内壁固定,第三弹簧另一端与卡舍固定,卡舍上转动地安装有第二滚轮;其中,与驱动腔连通的螺纹孔内螺杆包括螺纹杆体、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以及挤压头,螺纹杆体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以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螺纹杆体顶端与第一旋转杆一端固定,第一旋转杆另一端连接至挤压头的小端,挤压头的大端与第二旋转杆一端连接,第二旋转杆另一端伸出上壳体,挤压头能与第二滚轮相切,挤压头的大端与第二滚轮相切时卡舍限制限转齿轮旋转,挤压头的大端不与第二滚轮相切时卡舍脱离限转齿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总服务站通过所有课堂服务器获取每个学生在每次与老师互动过程中的反应时间t、获取每次讲课后每个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数x并获取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y,其中,反应时间t单位以分钟计,反应时间t小于等于5分钟,当每个学生在与老师互动过程中实际反应时间大于5分钟时对应反应时间t为0;S2、总服务站计算平均反应时间S3、总服务站计算平均评价分数S4、总服务站计算所有学生的考试平均分S5、总服务站计算质量评价系数P,式中,x总为单个评价分数的总分,y总为单个考试分数的总分,a为平均反应时间在评价中占的权重,b为平均评价分数在评价中占的权重,c为平均评价分数在评价中占的权重。优选的是,a和b的优化处理:S51、总服务站计算出反应时间t为0个数为n1;S52、总服务站统计出反应时间t的总统计个数N,计算公式如下:N=n2*n3,式中,n2为学生的总数,n3是学生与老师的总互动次数;S53、总服务站计算式中,a0为常数,b0为常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方便了在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尽快得知学生的反应情况,以方便老师尽快知道是否需要再次讲解对应互动的课题,使得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理解度;2)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方便学生均参与到老师的互动中,同时也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跟上班上的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教学系统及基于该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答复器组,每一组答复器组中包括若干个答复器,每一答复器均包括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答复模块能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每一组答复器组均设置与一教室内;若干课堂服务器,每个课堂服务器均分别设置于一教室内,每一教室内的每个答复器均通信连接至所在教室的一课堂服务器;总服务站,所有课堂服务器均通信连接至一总服务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答复器组,每一组答复器组中包括若干个答复器,每一答复器均包括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答复模块能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每一组答复器组均设置与一教室内;若干课堂服务器,每个课堂服务器均分别设置于一教室内,每一教室内的每个答复器均通信连接至所在教室的一课堂服务器;总服务站,所有课堂服务器均通信连接至一总服务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答复器均还包括外壳、切换开关以及连接插座,答复控制模块、切换开关以及通信模块均安装于外壳内,在教室课桌上安装有用于安放外壳的连接插座;连接插座包括座体以及数据线,座体的支撑面用于支撑外壳,数据线的第一接头用于接通答复控制模块,数据线的第二接头与所在课堂服务器接通,第一接头冒出座体支撑面;切换开关,其包括切换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以及第三导电片,在外壳内开设有供数据线的第一接头插入的插孔,在外壳内亦开设有连接腔,切换杆一端伸入至插孔内,切换杆另一端伸入至连接腔内,在外壳的导向下切换杆的移动方向与数据线的第一接头插入插孔内方向平行,切换杆穿过有位于连接腔内的第一弹簧且切换杆与位于连接腔内的第一连接块固定,第一弹簧一端与连接腔内壁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固定,在连接腔内固定有与第一连接块正对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答复控制模块接通,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内均设置有导电件,以当第一接头插入后第一接头通过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内的导电件与答复控制模块电接通;切换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块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导电片,在连接腔内壁上安装有相互间隔的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第二导电片连接5v电源,第三导电片连接至答复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当第一接头未插入至插孔内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保持第一导电片将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若干螺杆、支撑环、安装筒、旋转筒、卡紧组件和限转组件;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至少两螺杆可拆卸连接,下壳体靠近上壳体的面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用于放置答复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在第二安装槽中部内壁上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上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和支撑环将第二安装槽分隔为远离上壳体的连接腔,安装筒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处设置有至少一卡紧组件;旋转筒能转动地穿过上壳体,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后旋转筒伸入至安装筒内,旋转筒外壁凸出有凸部,转动旋转筒能使得凸部作用于卡紧组件将安装筒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壁上,也能使得凸部远离卡紧组件与第一安装槽内壁脱离;在上壳体上安装有限转组件,且限转组件位于旋转筒旁,以限制或允许旋转筒旋转;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徐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