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金星专利>正文

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378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方法和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以下步骤:槽内杀菌:对一第一发酵槽内部进行杀菌;投入培养基: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培养基,其中该培养基由一培养基供应源供给予一杀菌机构进行杀菌后再经由管路投入该第一发酵槽;投入菌种:一菌种供应源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菌种;发酵: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发酵以形成一第一产物;出料:该第一产物自该第一发酵槽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能简化过程,免去多次对发酵槽清洗与杀菌的繁琐步骤,并缩短制造所须时间。

Fermentation system and ferment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ermentation method and ferment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groove sterilization: sterilize the inside of a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input medium: confined space on the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in a medium, which consists of a medium supply source for a given sterilization mechanism after sterilization through the pipeline into the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culture medium; input: a strain into a bacterium strain supply source of the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in the confined space;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and the strain in the confined space of the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in the fermentation to form a first product; material: the first product from the first fermentation tank discharge. The ferment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ferment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simplify the process, avoid repeated tedious steps for cleaning and sterilization of fermentation tanks, and shorten the time needed for manufact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发酵制造系统与一种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发酵方法,先对发酵槽进行杀菌,接着投入培养基,之后封槽进行加温杀菌,再经冷却后投入菌种进行发酵,待发酵完成并出料后,即须进行发酵槽的清洗并再次杀菌,才能再次投入培养基进行下一次的发酵过程。然而,上述方法有诸多缺点:首先,由于发酵槽容积大,加温杀菌的时间常常需要至少两小时,且杀菌温度须高于150℃,不仅于此,要将一整桶的培养基冷却至能够进行发酵,又需要2至3小时,整个发酵方法极为耗时,又耗费能源,更有部分培养基焦化的可能;再者,每次发酵完成后即须进行清洗与再次杀菌才能再投入新的培养基,同样拉长了发酵的程序,无法连续地进行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与一种发酵方法,能简化过程、提高效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一第一发酵槽、一杀菌机构、一培养基供应源与一菌种供应源。该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一培养基入口、一第一菌种入口与一第一出料口;该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培养基入口连接;该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该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菌种入口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经由该第一培养基入口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经由该第一菌种入口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经由该第一出料口离开该第一发酵槽。更进一步地,所述杀菌机构与所述第一培养基入口之间的管路更具有一阀体,所述培养基供应源与所述杀菌机构之间的管路也具有一阀体,所述杀菌机构包含一高温杀菌部与一低温冷却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在所述杀菌机构中停留的时间为20分钟,杀菌的温度为110℃至150℃。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二发酵槽,该第二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二培养基入口、一第二菌种入口与一第二出料口,该第二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该第二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一产物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一产物在该第二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二产物,该第二产物通过该第二出料口离开该第二发酵槽,其中该第二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发酵槽的容积。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一第三发酵槽,该第三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三培养基入口、一第三菌种入口与一第三出料口,该第三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该第三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二产物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二产物在该第三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三产物,其中该第三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发酵槽的容积。优选地,所述菌种供应源包含一蠕动马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一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一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连接;一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一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连接于该杀菌机构与该第一发酵槽之间的管路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离开该第一发酵槽。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发酵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槽内杀菌:对一第一发酵槽内部进行杀菌;投入培养基: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培养基,其中该培养基由一培养基供应源供给予一杀菌机构进行杀菌后再经由管路投入该第一发酵槽;投入菌种:一菌种供应源对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菌种;发酵: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发酵以形成一第一产物;出料:该第一产物自该第一发酵槽排出。更进一步地,在“出料”步骤后,更继续依序循环“投入培养基”、“投入菌种”、“发酵”、“出料”的步骤。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以下步骤:槽内杀菌:对一第二发酵槽内部进行杀菌;投入培养基:对该第二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培养基,其中该培养基由该培养基供应源供给予该杀菌机构进行杀菌后再经由管路投入该第二发酵槽;投入第一产物:对该第二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该第一产物;发酵:该培养基与该第一产物在该第二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发酵以形成一第二产物;出料:该第二产物自该第二发酵槽排出。更进一步地,更包含以下步骤:槽内杀菌:对一第三发酵槽内部进行杀菌;投入培养基:对该第三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一培养基,其中该培养基由该培养基供应源供给予该杀菌机构进行杀菌后再经由管路投入该第三发酵槽;投入第二产物:对该第三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投入该第二产物;发酵:该培养基与该第二产物在该第三发酵槽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发酵以形成一第三产物;出料:该第三产物自该第三发酵槽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能简化过程,免去多次对发酵槽清洗与杀菌的繁琐步骤,并缩短制造所须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第一发酵槽;101:第一产物;11:第一培养基入口;12:第一菌种入口;13:第一出料口;20:杀菌机构;30:培养基供应源;40:菌种供应源;50:第二发酵槽;501:第二产物;51:第二培养基入口;52:第二菌种入口;53:第二出料口;60:第三发酵槽;601:第三产物;61:第三培养基入口;62:第三菌种入口;63:第三出料口;S11:槽内杀菌;S12:投入培养基;S13:投入菌种;S14:发酵;S15:出料;S21:槽内杀菌;S22:投入培养基;S23:投入第一产物;S24:发酵;S25:出料;S31:槽内杀菌;S32:投入培养基;S33:投入第二产物;S34:发酵;S35:出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包含一第一发酵槽10、一杀菌机构20、一培养基供应源30与一菌种供应源40。该第一发酵槽10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一培养基入口11、一第一菌种入口12与一第一出料口13;该杀菌机构20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10的第一培养基入口11连接;该培养基供应源30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20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20供应一培养基;该菌种供应源40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10的第一菌种入口12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10供应一菌种;其中,该杀菌机构20与该第一培养基入口11之间的管路、该培养基供应源30与该杀菌机构20之间的管路、该菌种供应源40与该第一菌种入口12之间的管路皆分别设有阀体以控制连通与否。藉此,该培养基供应源30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20,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20的高温杀菌(较佳者,为在110℃至150℃的温度下加热约20分钟)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酵制造系统与发酵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一培养基入口、一第一菌种入口与一第一出料口;一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培养基入口连接;一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一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菌种入口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经由该第一培养基入口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经由该第一菌种入口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经由该第一出料口离开该第一发酵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一培养基入口、一第一菌种入口与一第一出料口;一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培养基入口连接;一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一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的第一菌种入口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经由该第一培养基入口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经由该第一菌种入口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经由该第一出料口离开该第一发酵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机构与所述第一培养基入口之间的管路更具有一阀体,所述培养基供应源与所述杀菌机构之间的管路也具有一阀体,所述杀菌机构包含一高温杀菌部与一低温冷却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在所述杀菌机构中停留的时间为20分钟,杀菌的温度为110℃至1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发酵槽,该第二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二培养基入口、一第二菌种入口与一第二出料口,该第二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该第二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一产物能进入该第二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一产物在该第二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二产物,该第二产物通过该第二出料口离开该第二发酵槽,其中该第二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发酵槽的容积。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三发酵槽,该第三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且具有一第三培养基入口、一第三菌种入口与一第三出料口,该第三培养基入口与所述杀菌机构经由管路连接使所述培养基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该第三菌种入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使所述第二产物能进入该第三发酵槽中,所述培养基与所述第二产物在该第三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三产物,其中该第三发酵槽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发酵槽的容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供应源包含一蠕动马达。7.一种发酵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发酵槽,具有一密闭空间;一杀菌机构,通过管路与该第一发酵槽连接;一培养基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该杀菌机构连接以对该杀菌机构供应一培养基;一菌种供应源,通过管路与连接于该杀菌机构与该第一发酵槽之间的管路连接以对该第一发酵槽供应一菌种;其中,该培养基供应源将该培养基供应予该杀菌机构,该培养基经由该杀菌机构的高温杀菌后,经冷却后进入该第一发酵槽中,该菌种供应源将该菌种投入该第一发酵槽,该培养基与该菌种在该第一发酵槽中进行发酵后形成一第一产物,该第一产物离开该第一发酵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
申请(专利权)人:卓金星王志猛王锦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