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73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薄膜电容器封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原料制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聚丙烯无规共聚物、钛酸钾晶须、磨细矿渣、梓油、富马酸、混杂纤维、硬脂酸钡、阳离子淀粉、硅藻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添加混杂纤维,并在制备过程中增加冷冻步骤,配合其他原料和步骤,使所得制品机构稳定性更强,具有较好的防潮性,使产品用于灌封薄膜电容器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会造成金属极氧化,从而保证电路的安全使用,该灌封料具有弹性和较好的复原性,能有效提高薄膜电容器内部元件的绝缘,提高其使用寿命,导热性优良,阻燃性能较好。

A kind of sealing material to improve moisture resistance of film capacito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电容器封装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薄膜电容器多使用环氧树脂,但是部分薄膜电容器的工作环境比较潮湿,经常会出现镀锌板的金属极氧化的现象,可能会造成电容器的非正常衰减甚至出现开路的情况,导致电容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克服这种情况,需要针对灌封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2-26份、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16-2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8-14份、钛酸钾晶须3-7份、磨细矿渣2-4份、梓油0.4-0.8份、富马酸0.1-0.2份、混杂纤维6-10份、硬脂酸钡0.3-0.5份、阳离子淀粉1-2份、硅藻土2-4份;其中,所述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重量份计,聚丙烯醇纤维4份,直径为6-8μm,长度为600-800μm;聚丙烯腈纤维6份,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2‑26份、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16‑2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8‑14份、钛酸钾晶须3‑7份、磨细矿渣2‑4份、梓油0.4‑0.8份、富马酸0.1‑0.2份、混杂纤维6‑10份、硬脂酸钡0.3‑0.5份、阳离子淀粉1‑2份、硅藻土2‑4份;其中,所述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重量份计,聚丙烯醇纤维4份,直径为6‑8μm,长度为600‑800μm;聚丙烯腈纤维6份,直径为10‑12μm,长度为400‑600μm;陶瓷纤维10份,直径为2‑4μm,长度为1‑2mm;铁氧体纳米纤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防潮性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2-26份、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16-2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8-14份、钛酸钾晶须3-7份、磨细矿渣2-4份、梓油0.4-0.8份、富马酸0.1-0.2份、混杂纤维6-10份、硬脂酸钡0.3-0.5份、阳离子淀粉1-2份、硅藻土2-4份;其中,所述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重量份计,聚丙烯醇纤维4份,直径为6-8μm,长度为600-800μm;聚丙烯腈纤维6份,直径为10-12μm,长度为400-600μm;陶瓷纤维10份,直径为2-4μm,长度为1-2mm;铁氧体纳米纤维6份,直径为60-80nm,长度为200-300μm;硫酸铝纤维35份,直径为8-10μm,长度为700-800μm;(2)混合:将上述原料混合在相当于其总重量2倍的水中,加热至55-60℃,在25-28MHz的压强下搅拌18-24分钟,过滤,在400℃的条件下加热处理8-12分钟,得到混合料备用;(3)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绍峰
申请(专利权)人:五河县绍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