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73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包括:聚酰亚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玻璃纤维、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铁粉体、聚四氟乙烯、聚乙烯以及润滑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的加工方法,包括:制备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制备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份数计,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捏合机中捏合,得到混合浆料;将所述混合浆料由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得到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耐电晕性能优异、强度大、耐腐蚀、韧性好、抗冲击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高铁领域。

A high iron resistant corona grade polyimid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高铁的聚酰亚胺材料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因具有高热稳定性、高强度与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耐溶剂性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气电子等工业领域。但是由于它是有机高聚物,耐电晕性差,限制了其在高压电动机及变频调速电机系统中的应用。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对现有材料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实践证明,在现有的高耐热绝缘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陶瓷氧化物,如TiO2、SiO2、Al2O3、ZnO等,可在保持原有聚合物耐高温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高分子绝缘材料的耐电晕性,从而在高速动车、海军舰艇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将纳米介质引入聚酰亚胺体系中形成复合材料来克服单一聚酰亚胺的耐电晕性差是当今国际上比较热的研究方向。聚酰亚胺前驱体在一些强极性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聚酰亚胺和无机物纳米粒子杂化复合,将使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得到具有特种性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酰亚胺4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0份、玻璃纤维1~10份、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1~10份、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1~10份、纳米氧化铁粉体1~10份、聚四氟乙烯1~10份、聚乙烯1~10份以及润滑剂1~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酰亚胺4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0份、玻璃纤维1~10份、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1~10份、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1~10份、纳米氧化铁粉体1~10份、聚四氟乙烯1~10份、聚乙烯1~10份以及润滑剂1~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酰亚胺5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份、玻璃纤维8份、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6份、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3份、纳米氧化铁粉体5份、聚四氟乙烯3.5份、聚乙烯2.8份以及润滑剂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石蜡、硬脂酸、硬脂酸丁酯中的一种、两种或者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的纳米氧化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为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铁用耐电晕级聚酰亚胺材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去离子水作为溶剂,使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改性,制备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步骤二、以盐酸水溶液为溶剂,在一定温度下,使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步骤三、按重量份数计,将40~60份聚酰亚胺、1~1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10份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铝、1~10份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1~10份纳米氧化铁粉体、1~10份聚四氟乙烯、1~10份聚乙烯加入到高速捏合机中,在180~200℃下捏合5~15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兆波黄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