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45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倚靠接触面的挤压其牢固度仍存在缺陷,易使铜镶件与铅合金发生分离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包括铜芯镶件以及包铸于铜芯镶件的铅套件,且所述铜芯镶件具有供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所述铜芯镶件背向插槽的一侧开设有相通且供铅合金熔融液流入的嵌槽和注流孔,所述铅套件具有经嵌槽和注流孔相通形成的搭桥,达到了在铜芯镶件和铅套件之间设置交错连接的结构,提高铜芯镶件与铅套件之间连接牢固度的目的。

A lead-acid battery copper lead sleeve po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pper lead lead pole for lead-acid batterie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fastness of pressing on the contact surface in the prior art is still defective, and it is easy to separate the copper inserts from lead alloys.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a set of lead-acid battery lead and copper pole, including copper core insert and clad copper core with lead to a suite, and the copper core insert has a slot for the external conductor connected, the copper core insert back slots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and communicated for lead the alloy melt into the groove and orifice, the kit has the lead groove and flow injection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bridge, to set the staggere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copper core insert and lead package, improve the copper core insert and firmly connected to the lead pac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
技术介绍
现有铅酸蓄电池用的电极端子,有铅极柱、铜芯内嵌极柱和不锈钢螺栓内嵌极柱等。铜芯内嵌极柱即是采用中间带有螺纹盲孔的铜镶件包铸在汇流排的铅合金套座中作为电极使用,是近年来铅酸蓄电池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电极端子。专利公告号为CN101593823B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铜芯镶件铜镶件包铸前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铜镶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2)对铜镶件进行镀锡处理,(3)将铜镶件进行预热,(4)将铜镶件浸入铅合金熔融液片刻,取出后甩去表面粘附不牢的铅合金后,立即放入汇流排浇铸模具铅合金套座的型腔中,进行铅合金的包铸,所述步骤(1)在采用金属净洗剂对铜镶件表面进行清洗之前,还采用切削工具在铜镶件包铸面形成若干凹槽。设置若干个凹槽从而增加铜镶件和包铸在铜镶件上铅合金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极柱整体的牢固度,但是往往倚靠接触面的挤压其牢固度仍存在缺陷,易使铜镶件与铅合金发生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在铜芯镶件和铅套件之间设置交错连接的结构,提高铜芯镶件与铅套件之间连接的牢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包括铜芯镶件以及包铸于铜芯镶件的铅套件,且所述铜芯镶件具有供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所述铜芯镶件背向插槽的一侧开设有相通且供铅合金熔融液流入的嵌槽和注流孔,所述铅套件具有经嵌槽和注流孔相通形成的搭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柱由铜芯镶件和铅套件构成,因铜材料导电性良好,便于电流传输,设置与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以供铅酸电池的输电,设置嵌槽和注流孔,通过铅合金熔融液流入冷却包铸形成铅套件,且经成型时收缩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固定连接,增加铜芯镶件与铅套件接触的面积,提高连接的牢固度,同时降低铜芯镶件中铜原料的使用,节约成本,嵌槽与注流孔相通以形成搭桥,则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之间不仅通过冷却收缩的特性相固定,还根据搭桥的设置,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交错连接,从而提高铜芯镶件与铅套件之间连接的牢固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嵌槽开设于铜芯镶件与铅套件相接面的中央,且所述嵌槽的侧壁自槽底向槽口方向倾斜向内设置,所述铅套件具有成型于嵌槽内的凸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槽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凸部与嵌槽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填充于嵌槽内的铅合金熔融液体积,同时因形状的限制,限制凸部从嵌槽中拔出,除非凸部损坏,增加牢固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注流孔开设于嵌槽周围延伸至嵌槽侧壁,且所述嵌槽与注流孔远离插槽的侧壁衔接处经圆弧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流孔与嵌槽侧壁衔接处经圆弧过渡,从而避免搭桥成型时内应力集中,防止导致冷却时搭桥发生断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嵌槽的槽底设有延伸至槽口外与铅套件配合的固定柱,所述铅套件具有供固定柱插入的凹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柱,且铅套件形成凹部,以供固定柱插入贴合,从而增加铅套件包裹铜芯镶件的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牢固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柱的表面环设有沿固定柱轴向设置的引流槽,所述凹部内壁具有嵌入引流槽的条形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流槽和条形棱,提高限制铜芯镶件与铅套件相对转动的能力,避免铜芯镶件与铅套件之间发生扭矩,从而破坏铜芯镶件或铅套件的构造。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且所述铅套件具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限位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形卡槽和限位凸棱,限制铜芯镶件和铅套件沿固定柱轴向分离,同时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铅套件远离铜芯镶件的一端具有嵌装于汇流排内以固定铅套件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压紧凸环和形状不规整的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座,且具有形状不规整的卡板,从而与铅酸蓄电池中的汇流排固定,从而限制安装于铅酸电池后的铅套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设置压紧凸环,避免极柱安装后汇流排对连接座挤压过度,造成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极柱由铜芯镶件和铅套件构成,在铜芯镶件与铅套件相接处设置嵌槽和注流孔,通过铅合金熔融液流入冷却包铸形成铅套件,且经成型时收缩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固定连接,嵌槽与注流孔相通以形成搭桥,则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之间不仅通过冷却收缩的特性相固定,还根据搭桥的设置,使得铅套件与铜芯镶件交错连接,从而提高铜芯镶件与铅套件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铜芯镶件和铅套件配合时的局部透视图,其中条形棱和引流槽未显示;图3为铜芯镶件的示意图;图4为铅套件的示意图。图中,1、铜芯镶件;11、插槽;12、嵌槽;13、注流孔;14、固定柱;141、引流槽;142、环形卡槽;2、铅套件;21、凸部;22、搭桥;23、凹部;231、条形棱;232、限位凸棱;24、连接座;241、卡板;242、压紧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包括铜芯镶件1,在铜芯镶件1的一端浸入铅合金熔融液中,经包铸形成铅套件2。铜芯镶件1背向铅套件2一端面开设有插槽11,且插槽11内设有内螺纹,以供外部导体相连。结合图2至图4所示,铜芯镶件1背向插槽11的一侧中央开设有一个嵌槽12,铅套件2包铸于铜芯镶件1的一端,则铅套件2的一端具有倚靠嵌槽12成型的凸部21,嵌槽12与插槽11同轴心设置,但两者不相通,且嵌槽12的侧壁自槽底向槽口方向倾斜向内设置,倾斜的角度为4°至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6°,从而增加填充于嵌槽12内的铅合金熔融液体积,增加铜芯镶件1与铅套件2接触的面积,提高连接的牢固度,同时降低铜芯镶件1中铜原料的使用,节约成本。在铜芯镶件1具有嵌槽12的一侧还开设有四个注流孔13,分布于嵌槽12的外围处,且每个注流孔13均延伸至嵌槽12的侧壁,从而使得注流孔13与嵌槽12相通,则铅合金熔融液填充于嵌槽12和注流孔13内,且在铅套件2的凸部21处形成经嵌槽12和注流孔13成型的搭桥22,则使得铅套件2与铜芯镶件1之间不仅通过冷却收缩的特性相固定,还根据搭桥22的设置,使得铅套件2与铜芯镶件1交错连接,从而提高铜芯镶件1与铅套件2之间连接的牢固度。注流孔13与嵌槽12远离插槽11的侧壁衔接处经圆弧过渡,从而避免搭桥22成型时内应力集中,防止导致冷却时搭桥22发生断裂。铜芯镶件1的嵌槽12底部向槽口方向延伸有一个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延伸至槽口外,从而与铅套件2配合,铅套件2具有经固定柱14成型的凹部23,以供固定柱14插入贴合,从而增加铅套件2包裹铜芯镶件1的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牢固度。铜芯镶件1的固定柱14表面环设有多个引流槽141,且引流槽141均沿固定柱14的轴向设置,增加固定柱14表面的粗糙度,且铅套件2中凹部23的内壁具有经引流槽141形成的条形棱231,提高限制铜芯镶件1与铅套件2相对转动的能力,避免铜芯镶件1与铅套件2之间发生扭矩,从而破坏铜芯镶件1或铅套件2的构造。铜芯镶件1的固定柱14表面开设有一个环形卡槽142,且铅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包括铜芯镶件(1)以及包铸于铜芯镶件(1)的铅套件(2),且所述铜芯镶件(1)具有供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镶件(1)背向插槽(11)的一侧开设有相通且供铅合金熔融液流入的嵌槽(12)和注流孔(13),所述铅套件(2)具有经嵌槽(12)和注流孔(13)相通形成的搭桥(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包括铜芯镶件(1)以及包铸于铜芯镶件(1)的铅套件(2),且所述铜芯镶件(1)具有供外部导体相连的插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镶件(1)背向插槽(11)的一侧开设有相通且供铅合金熔融液流入的嵌槽(12)和注流孔(13),所述铅套件(2)具有经嵌槽(12)和注流孔(13)相通形成的搭桥(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12)开设于铜芯镶件(1)与铅套件(2)相接面的中央,且所述嵌槽(12)的侧壁自槽底向槽口方向倾斜向内设置,所述铅套件(2)具有成型于嵌槽(12)内的凸部(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铜铅套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流孔(13)开设于嵌槽(12)周围延伸至嵌槽(12)侧壁,且所述嵌槽(12)与注流孔(13)远离插槽(11)的侧壁衔接处经圆弧过渡。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波恩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