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284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容器中的扰流装置,其包括:复数个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通过连杆与下固定环固定连接,且该复数个挡板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下固定环通过肋筋与上固定环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容器的侧壁、底壁胀紧适配,其中,所述挡板机构由所述容器的中心线向所述容器侧壁的方向逐渐降低,且所述挡板机构在所述容器直立于水平面上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5~45°的倾斜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扰流装置可以内置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容器(如细胞培养瓶)中,可以提高容器内的氧传质效率,提供良好的通气和混合效果。

Spoi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ainer used in the spoiler,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affle mechanism, the baffle mechanis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lower fixing ring by a plurality of baffle mechanism spaced from each other, the lower fixing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ring through the rib, the a fixed ring and a lower fixing r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ainer side wall and bottom wall expansion adapter, wherein the baffle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e center line of the container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tainer in the direc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inclination of 5~45 degrees to form a baffle mechanism in the container upright on the horizontal plane with the horizontal plane angle. The spoil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built in a laboratory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ntainer (such as cell culture bottle), which can improve the oxygen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in the container, and provide good ventilation and mix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扰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扰流装置,可以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容器中,以起到扰流的作用。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瓶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细胞培养瓶可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空间的条件下,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此外,摇瓶实验结果提供了细胞基本的生长信息和培养工艺参数,为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技术参考。然而传统的细胞培养瓶仍存在以下问题:(1)细胞的生长、发育、分裂、繁殖等生命活动均需消耗大量的氧气,参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传统的培养瓶瓶颈小且瓶底深且大,严重阻挡了气体的流通。培养瓶在摇床上沿培养瓶中心轴线作旋转运动,流体形态呈层流状态,不利于混合和氧传递。目前,研究者们常采用降低装液系数、提高转速的方法提高氧传质系数。然而,若装液系数过低,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培养瓶内的水分大量蒸发,导致培养基的渗透压升高,抑制细胞生长。较高的摇床转速产生高剪切力,引起细胞破损或溶解死亡;此外,长时间极限转速运转会大大缩短摇床的寿命。(2)传统的培养瓶内壁焊接挡板或瓶体自身凹凸形成挡板,这无疑加大了培养瓶制造工艺的难度。传统的培养瓶加工的难点在于不能精准的设计挡板的尺寸、位置和形状,且瓶内焊接挡板构件工艺复杂。此外,培养瓶内设固定挡板,无疑也增加了清洗的困难,特别是细胞培养分泌产生的粘性物质难以清洗。基于以上缺陷,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内置于容器中(如细胞培养瓶)的可提高混合效果和和氧传递效率的扰流装置成为业界研习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扰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扰流装置,应用于容器中,其包括:复数个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通过连杆与下固定环固定连接,且该复数个挡板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下固定环通过肋筋与上固定环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容器的侧壁、底壁胀紧适配,其中,所述挡板机构由所述容器的中心线向所述培养瓶侧壁的方向逐渐降低,且所述挡板机构在所述容器直立于水平面上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5~45°的倾斜角。作为较佳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的复数个挡板机构于所述容器的底壁上分隔形成复数个第一凹处和一第二凹处,所述第一凹处沿径向自所述容器中心线向侧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处环绕所述容器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一凹处与所述第二凹处连通。作为较佳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挡板机构包括前导面、拖尾面、上部面和底部面,所述上部面与所述前导面相接形成前导边,所述上部面与所述拖尾面相接形成拖尾边,所述上部面和底部面相接形成上部边,所述前导面和拖尾面相接形成倾斜边,所述前导边和拖尾边分别与所述水平面形成大小一致且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角和第二倾斜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角、第二倾斜角为30~60°。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45°,且所述倾斜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17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处的横截面为梯形,与一第一凹处相邻的两个挡板机构中,一个挡板机构的拖尾边和另一个挡板机构的前导边分别构成所述梯形的侧边,并且所述的一个挡板机构的拖尾边的端点与所述的另一个挡板机构的前导边的端点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的梯形横截面的上底和下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扰流装置可以内置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容器(如细胞培养瓶)中,可以提高容器内的氧传质效率,提供良好的通气和混合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扰流装置独立于容器(如细胞培养瓶),当需要清洗容器时,可以将扰流装置取出,因而便于容器清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容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瓶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培养瓶的取样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培养瓶的补料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培养瓶的培养液转移示意图(重力转移法);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细胞培养瓶的培养液转移示意图(蠕动泵转移法);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250ml高效细胞培养瓶与5L高效细胞培养瓶内的细胞数、细胞活性比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瓶口,2-瓶颈边缘,3-瓶颈,4-侧壁,5-侧壁,6-侧壁,7-扰流装置,7a-前导边,7b-拖尾边,7c-上部边,7d-倾斜边,8-外螺纹结构,9-侧壁与底部拐角处,10-瓶底,11-第一凹处,12-第二凹处,13-上固定环,14-肋筋,15-连接杆,16-下固定环,17-通气孔,18-取样口,19-瓶帽外侧,20-瓶帽内侧,21-补料口,22-转移口,23-注射器,24-取样口密封,25-瓶内取样管,26-补料泵,27-250ml补料瓶瓶外补料管,28-250ml补料瓶瓶内补料管,29-250ml补料瓶,30-个人计算机,31-5L培养瓶瓶内补料管,32-5L高效细胞培养瓶,33-250ml培养瓶瓶外转移管,34-250ml高效细胞培养瓶,35-250ml培养瓶瓶内转移管,36-培养液转移泵,37-5L高效细胞培养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扰流装置适用于高效细胞培养瓶,但并限于高效细胞培养瓶,还可以是其他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容器。其中,所述的高效细胞培养瓶包括密封连接的容器和瓶盖,瓶帽内侧20有内部螺纹线,与培养瓶瓶颈处的外螺纹结构8配合,瓶帽外侧19为平面环形,瓶帽的顶部具有一个通气孔17、一个或多个端口(取样口18、补料口21、转移口22中任意的一种或几种)。在瓶帽内侧20,沿着环形瓶帽外侧19处设有一环形密封圈。优选的,环形密封圈的外部边缘邻接瓶帽外侧19的内部,环形密封圈的内部边缘邻接环形法兰(瓶盖下),环形法兰和瓶帽外侧19与环形密封圈形成咬合连接。优选的,环形密封圈由弹性密封材料构成,如天然橡胶、丁钠橡胶(人造合成橡胶)。当瓶盖与瓶颈卡接时,密封圈位于瓶颈边缘2处和瓶盖之间,形成液体密封。优选的,为避免瓶盖与瓶颈之间的螺纹连接过于紧或打滑,瓶帽外侧19应足够长,当瓶颈边缘2邻接环形密封圈时,瓶颈主体3末端邻接截止法兰。优选的,密封圈包括O型密封圈或D型密封圈。可供选择的是,密封通过粘结或凹槽的方式连接,密封圈的大小与凹槽的大小吻合。密封最好可以是单层密封,也可以是双层密封或多层密封,各层密封之间最好以一定距离间隔。所述的补料端21口或转移端口22与电磁阀或蠕动泵26、蠕动泵36连接,计算机控制电磁阀或蠕动泵26、蠕动泵36的开关或运转,以阻断或关闭料液进入培养瓶。补料的时间和补料量可通过计算机30人工设定。优选的是,通气孔17应当采用适当尺寸(通气孔最适直径为1.6mm),即要满足液体能够从培养液转移口22和取样口18连续流出,避免气体堵塞,也要避免瓶内液体从通气孔溅出以及降低染菌风险。在实际使用时,生长培养基通过瓶颈的敞开口,注入至培养瓶中,大的敞开瓶口使得操作更简易,通气孔允许气体自由进入培养瓶,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扰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扰流装置,应用于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通过连杆与下固定环固定连接,且该复数个挡板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下固定环通过肋筋与上固定环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容器的侧壁、底壁胀紧适配,其中,所述挡板机构由所述容器的中心线向所述容器侧壁的方向逐渐降低,且所述挡板机构在所述容器直立于水平面上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5~45°的倾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装置,应用于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通过连杆与下固定环固定连接,且该复数个挡板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下固定环通过肋筋与上固定环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容器的侧壁、底壁胀紧适配,其中,所述挡板机构由所述容器的中心线向所述容器侧壁的方向逐渐降低,且所述挡板机构在所述容器直立于水平面上时与所述水平面形成5~45°的倾斜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挡板机构于所述容器的底壁上分隔形成复数个第一凹处和一第二凹处,所述第一凹处沿径向自所述容器中心线向侧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处环绕所述容器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一凹处与所述第二凹处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机构包括前导面、拖尾面、上部面和底部面,所述上部面与所述前导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张大鹤滕小锘张京奎邱忠易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米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