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30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工业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将糖化和转苷工艺分开进行,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之后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复合转苷,转苷结束后再次灭酶。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时,调节温度在50℃-60℃、pH在4.8-5.2之间,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作用24-26小时,当DE值达53-56时,最后再进行灭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的糖化转苷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低聚异麦芽糖是以α-1,6糖苷键结合的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四糖等低聚糖所组成,它们都属于不消化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有三个作用非常重要,即在体内基本不吸收,对血糖影响小、起到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和促进体内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长期食用低聚异麦芽糖,体内的双歧杆菌会得到显著增殖,产生的积极生理效应,包括恢复微生态失调者的肠道的菌群,维持肠道功能正常动作,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有毒、有害和致癌物质;改善便秘,防止腹泻,保护肝脏降低血脂,增强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能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其不但可应用于保健食品,而且可应用于生产药品。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显著的独特双歧因子功能和广泛的加工适用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发掘。由于排除了葡萄糖的干扰,使双歧因子和抗龋齿的功能更显著,应用范围更广泛。自然界中低聚异麦芽糖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因受资源条件的限制,目前生产主要以来源广泛的玉米、大米或淀粉等为原料经全酶法工艺生产,再经脱色、脱盐、浓缩、喷雾干燥而成。以往的技术在进行糖化转苷工艺时,都将糖化、转苷同步进行(即糖化转苷一步法),但是,由于普鲁兰酶能水解α-1.6糖苷键,糖化以后该酶已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反而在转苷工艺中起水解α-1.6键的作用,减少了低聚异麦芽糖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在进行糖化转苷工艺时,都将糖化、转苷同步进行(即糖化转苷一步法),但是,由于糖化时使用的普鲁兰酶能水解α-1.6糖苷键,糖化以后该酶已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反而在转苷工艺中起水解α-1.6键的作用,减少了低聚异麦芽糖含量,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将糖化和转苷工艺分开进行,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之后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复合转苷,转苷结束后再次灭酶。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将温度调节在50℃-60℃,PH在4.8-5.2之间,加入T型转苷酶500-700ml/DS.t和J型转苷酶300-500ml/DS.t,作用24-26小时,当DE值达53-56时,最后再进行灭酶。优选的,在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时,升温至85℃,保持15分钟。再次进行灭酶时,升温至85℃,保持15分钟。优选的,在PH5.0、温度58℃的条件下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进一步的,在灭酶时,升温至85℃-100℃,灭酶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本专利技术的低聚异麦芽糖的糖化转苷工艺具有双重特征(1)糖化转苷两步法;(2)复合酶转苷。首先,本专利技术从工序上改变了以往糖化、转苷同步进行的方法(即糖化转苷一步法)。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在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彻底杀灭普鲁兰酶等,然后降温、调PH转入转苷工艺,即糖化转苷两步法。在转苷步骤之前彻底去除普鲁兰酶,使之不能在转苷工艺中继续水解α-1.6键,从而使低聚异麦芽糖的含量不会因水解而降低。其次,转苷工艺中使用两种转苷酶——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发挥各自特长,使异麦芽糖和潘糖含量都得到增加。转苷后,糖液中各种糖组分葡萄糖25-28%,麦芽糖5-7%,异麦芽糖20-22%,麦芽三糖0.8-1.0%,潘糖9-12%,异麦芽三糖11-14%,四糖及以上15-30.2%,其中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合计含量达到40-48%。在《低聚异麦芽糖轻工行业标准》中规定异麦芽糖、潘糖、麦芽三糖合计含量≥35%,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使三糖合计含量比标准规定超出了5%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低聚异麦芽糖浆酶法生产工艺1.两次喷射液化精制淀粉(淀粉乳),加入400-500ml/DS.t耐高温α-淀粉酶(杰能科和诺维信公司),经第一次喷射液化进入层流罐,95-96℃保温60-90分钟,然后第二次喷射灭酶后进入糖化工艺。以下四点是液化工艺的主要操作技术(1)淀粉乳最适底物浓度范围15-18°Be’;(2)兼顾液化、糖化的最适PH范围PH5.5-6.0(3)两次喷射温度的最适温度第一次喷射温度(以缓冲为准)102-105℃;第二次喷射温度(以高压罐为准)120-125℃;(4)液化DE值的最适范围DE10-14。2.复合糖化液化液降温后进入糖化罐,采用复合糖化工艺,按先后顺序使用β-淀粉酶(杰能科和诺维信公司)、普鲁兰酶(诺维信公司)和真菌α-淀粉酶(杰能科和诺维信公司)。发挥外切酶、内切酶、切枝酶三种酶的各自特长,生产出含有较多麦芽糖(50-55%)、较少葡萄糖(1-3%)的高麦芽糖浆。主要操作技术如下(1)糖化开始时加入β-淀粉酶300-400ml/DS.t,温度60℃,PH5.3,适当搅拌,当糖化液DE值达到34-38时,糖化转入下一阶段;(2)第二阶段使用真菌α-淀粉酶(杰能科和诺维信公司)150-200g/DS.t,58℃,PH5.5,适当搅拌,当DE值达到42-48时升温到85℃以上,保持10分钟,彻底灭酶。3.复合转苷复合转苷工艺条件T型转苷酶(杰能科和日本天野公司)用量500-700ml/DS.t,J型转苷酶用量(杰能科和日本天野公司)300-500ml/DS.t,两种转苷酶同时在PH5.0、温度58℃的条件下实行酶工程转化,作用24-26小时,当DE值达53-56时,升温到85℃以上,灭酶10分钟,终止反应。转苷后,糖液中各种糖组分葡萄糖25-28%,麦芽糖5-7%,异麦芽糖20-22%,麦芽三糖0.8-1.0%,潘糖9-12%,异麦芽三糖11-14%,四糖及以上15-30.2%,其中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合计含量40-48%。权利要求1.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糖化和转苷工艺分开进行,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之后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复合转苷,转苷结束后再次灭酶。2.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将温度调节在50℃-60℃,PH在4.8-5.2之间,加入T型转苷酶500-700ml/DS.t和J型转苷酶300-500ml/DS.t,作用24-26小时,当DE值达53-56时,最后再进行灭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时,升温至85℃,保持1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再次进行灭酶时,升温至85℃,保持15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PH5.0、温度58℃的条件下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灭酶时,升温至85℃-100℃,灭酶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工业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将糖化和转苷工艺分开进行,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之后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复合转苷,转苷结束后再次灭酶。将糖化后的淀粉糖液进行灭酶时,调节温度在50℃-60℃、pH在4.8-5.2之间,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作用24-26小时,当DE值达53-56时,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糖化和转苷工艺分开进行,糖化结束后立即灭酶,之后加入T型转苷酶和J型转苷酶复合转苷,转苷结束后再次灭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华鲍元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