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渊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2048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伸缩杆、连接套、固定脚盘、多挡绞线装置、起重油丝、电杆、顶部承力盘、连接挂环、挂钩、连接件、定滑轮架、定滑轮,第一副杆设于主杆右后方,第二副杆设于主杆左后方与第一副杆相对称。有益效果为:设有多挡绞线装置,可以根据电杆吊立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换挡位自由控制电杆的吊立速度,实现在吊立初步时,以较慢速度的一挡吊立电杆,试验自动立电杆装置是否可承受该电杆的重量,保护装置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吊立中期,以二、三挡的速度吊立电杆,提高工作效率;在吊立快结束时,利用一挡的速度准确吊立电杆呈竖直状,提高工作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属于电力工程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electricpowerengineering),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但是现有技术的自动立电杆装置的无法多挡位调换,不能根据电杆吊立的实际情况自由控制吊立速度,固定式的速度,可能因速度较快导致电杆滑落或三角架无法承受而倒塌,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或是因速度较慢影响电力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动立电杆装置的无法多挡位调换,不能根据电杆吊立的实际情况自由控制吊立速度,固定式的速度,可能因速度较快导致电杆滑落或三角架无法承受而倒塌,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或是因速度较慢影响电力施工效率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伸缩杆、连接套、固定脚盘、多挡绞线装置、起重油丝、电杆、顶部承力盘、连接挂环、挂钩、连接件、定滑轮架、定滑轮,所述第一副杆设于主杆右后方,所述第二副杆设于主杆左后方与第一副杆相对称,所述伸缩杆设于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上方与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套设于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下端及伸缩杆上端且通过电焊嵌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脚盘设于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下方,所述固定脚盘通过连接套与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设于主杆中下段与主杆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起重油丝一端沿着主杆与多挡绞线装置缠绕连接,所述电杆置于主杆后下方,所述起重油丝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外表面与电杆中上段缠绕连接,所述顶部承力盘设于伸缩杆上方,所述伸缩杆通过连接套与顶部承力盘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挂环设于顶部承力盘下方中心与顶部承力盘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挂钩倒挂在连接挂环内,所述连接件设于挂钩下方,所述挂钩下部通过螺栓与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架设于连接件下方与连接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设于定滑轮架内部与定滑轮架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由机箱、发动机、汽油罐、加油口、动力滚动轴、小号传动滚轮、传动皮带、大号传动滚轮、主动旋转辊、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从动旋转辊、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换挡拨片、换挡器、油丝卷轮、穿丝孔组成,所述发动机设于机箱内部左侧,所述汽油罐设于发动机后方与发动机贯通连接,所述加油口设有汽油罐上方中心与汽油罐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动力滚动轴呈水平状设于发动机右端中心,所述动力滚动轴左端嵌入发动机内部与发动机呈垂直连接,所述小号传动滚轮设于动力滚动轴右端,所述动力滚动轴右端贯穿于小号传动滚轮中心与小号传动滚轮固定连接,所述大号传动滚轮设于小号传动滚轮后上方,所述传动皮带设于小号传动滚轮与大号传动滚轮之间且啮合连接,所述小号传动滚轮通过传动皮带与大号传动滚轮相连接,所述主动旋转辊呈水平状设于大号传动滚轮右侧,所述主动旋转辊贯穿于大号传动滚轮中心与大号传动滚轮固定连接,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由左至右均匀等距设于主动旋转辊中右段,所述主动旋转辊右端贯穿于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中心且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旋转辊设于主动旋转辊下方且与主动旋转辊相平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由左至右均匀等距设于从动旋转辊左段,所述从动旋转辊左端贯穿于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中心活动连接,所述换挡拨片设于一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换挡器设于从动旋转辊下方,所述换挡拨片上端与从动旋转辊相连接,所述换挡拨片下端与换挡器活动连接,所述油丝卷轮设于从动旋转辊中右段,所述从动旋转辊右端横向贯穿于油丝卷轮中心与油丝卷轮活动连接,所述穿丝孔设于机箱背面右侧与机箱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起重油丝通过穿丝孔与油丝卷轮缠绕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杆、第二副杆、主杆以顶部承力盘为顶点形成等腰棱锥体,实现更加稳定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脚盘呈圆形,其直径为30-35cm,所述固定脚盘下表面均匀设有防滑纹,实现增加脚盘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的直径分别为8cm、12cm、16cm,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的直径分别为8cm、6cm、4cm,实现有多速度可自由调换。进一步地,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之间的距离为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两倍,实现防止挡位之间相互影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将起重油丝一端捆住电杆中上段,起重油丝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沿着主杆下边缘穿入机箱与油丝卷轮固定连接好;通过加油口为汽油罐灌入适量的汽油,启动发动机,发动机会带动动力滚动轴旋转,动力滚动轴即会带动小号传动滚轮滚动,小号传动滚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大号传动滚轮滚动,大号传动滚轮带动主动旋转辊旋转,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随之旋转;此时电杆吊立初步,需试验三角架是否能承受该电杆的重量,先操作换挡器挂一档,换挡拨片会拨动从动旋转辊整体向左平移至一挡从动齿轮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一挡从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旋转辊转动,从动旋转辊再带动油丝卷轮旋转,对起重油丝进行缓慢的卷绕收缩;当确定三角架可承受该电杆的重量后,操作换挡器再挂二挡、三挡,同理换挡拨片拨动从动旋转辊整体继续向左平移至二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三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实现油丝卷轮较快速度旋转,对起重油丝进行快速的卷绕收缩;当电杆快呈竖直状时,退挡进行缓慢吊立,直到电杆呈竖直状,退回零挡,关闭发动机,完成电杆吊立工作,如此反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有益效果为:设有多挡绞线装置,可以根据电杆吊立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换挡位自由控制电杆的吊立速度,实现在吊立初步时,以较慢速度的一挡吊立电杆,试验自动立电杆装置是否可承受该电杆的重量,保护装置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吊立中期,以二、三挡的速度吊立电杆,提高工作效率;在吊立快结束时,利用一挡的速度准确吊立电杆呈竖直状,提高工作准确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挡绞线装置的结构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挡绞线装置的一挡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挡绞线装置的二挡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挡绞线装置的三挡状态图;图中: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伸缩杆-4、连接套-5、固定脚盘-6、多挡绞线装置-7、起重油丝-8、电杆-9、顶部承力盘-10、连接挂环-11、挂钩-12、连接件-13、定滑轮架-14、定滑轮-15、机箱-701、发动机-702、汽油罐-703、加油口-704、动力滚动轴-705、小号传动滚轮-706、传动皮带-707、大号传动滚轮-708、主动旋转辊-709、一挡主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伸缩杆(4)、连接套(5)、固定脚盘(6)、多挡绞线装置(7)、起重油丝(8)、电杆(9)、顶部承力盘(10)、连接挂环(11)、挂钩(12)、连接件(13)、定滑轮架(14)、定滑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1)设于主杆(3)右后方,所述第二副杆(2)设于主杆(3)左后方与第一副杆(1)相对称,所述伸缩杆(4)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上方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套(5)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端及伸缩杆(4)上端且通过电焊嵌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脚盘(6)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方,所述固定脚盘(6)通过连接套(5)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7)设于主杆(3)中下段与主杆(3)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起重油丝(8)一端沿着主杆(3)与多挡绞线装置(7)缠绕连接,所述电杆(9)置于主杆(3)后下方,所述起重油丝(8)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5)外表面与电杆(9)中上段缠绕连接,所述顶部承力盘(10)设于伸缩杆(4)上方,所述伸缩杆(4)通过连接套(5)与顶部承力盘(1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挂环(11)设于顶部承力盘(10)下方中心与顶部承力盘(10)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挂钩(12)倒挂在连接挂环(11)内,所述连接件(13)设于挂钩(12)下方,所述挂钩(12)下部通过螺栓与连接件(13)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架(14)设于连接件(13)下方与连接件(13)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15)设于定滑轮架(14)内部与定滑轮架(14)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7)由机箱(701)、发动机(702)、汽油罐(703)、加油口(704)、动力滚动轴(705)、小号传动滚轮(706)、传动皮带(707)、大号传动滚轮(708)、主动旋转辊(709)、一挡主动齿轮(710)、二挡主动齿轮(711)、三挡主动齿轮(712)、从动旋转辊(713)、一挡从动齿轮(714)、二挡从动齿轮(715)、三挡从动齿轮(716)、换挡拨片(717)、换挡器(718)、油丝卷轮(719)、穿丝孔(720)组成,所述发动机(702)设于机箱(701)内部左侧,所述汽油罐(703)设于发动机(702)后方与发动机(702)贯通连接,所述加油口(704)设有汽油罐(703)上方中心与汽油罐(703)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动力滚动轴(705)呈水平状设于发动机(702)右端中心,所述动力滚动轴(705)左端嵌入发动机(702)内部与发动机(702)呈垂直连接,所述小号传动滚轮(706)设于动力滚动轴(705)右端,所述动力滚动轴(705)右端贯穿于小号传动滚轮(706)中心与小号传动滚轮(706)固定连接,所述大号传动滚轮(708)设于小号传动滚轮(706)后上方,所述传动皮带(707)设于小号传动滚轮(706)与大号传动滚轮(708)之间且啮合连接,所述小号传动滚轮(706)通过传动皮带(707)与大号传动滚轮(708)相连接,所述主动旋转辊(709)呈水平状设于大号传动滚轮(708)右侧,所述主动旋转辊(709)贯穿于大号传动滚轮(708)中心与大号传动滚轮(708)固定连接,所述一挡主动齿轮(710)、二挡主动齿轮(711)、三挡主动齿轮(712)由左至右均匀等距设于主动旋转辊(709)中右段,所述主动旋转辊(709)右端贯穿于一挡主动齿轮(710)、二挡主动齿轮(711)、三挡主动齿轮(712)中心且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旋转辊(713)设于主动旋转辊(709)下方且与主动旋转辊(709)相平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714)、二挡从动齿轮(715)、三挡从动齿轮(716)由左至右均匀等距设于从动旋转辊(713)左段,所述从动旋转辊(713)左端贯穿于一挡从动齿轮(714)、二挡从动齿轮(715)、三挡从动齿轮(716)中心活动连接,所述换挡拨片(717)设于一挡从动齿轮(714)与二挡从动齿轮(715)之间,所述换挡器(718)设于从动旋转辊(713)下方,所述换挡拨片(717)上端与从动旋转辊(713)相连接,所述换挡拨片(717)下端与换挡器(718)活动连接,所述油丝卷轮(719)设于从动旋转辊(713)中右段,所述从动旋转辊(713)右端横向贯穿于油丝卷轮(719)中心与油丝卷轮(719)活动连接,所述穿丝孔(720)设于机箱(701)背面右侧与机箱(701)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起重油丝(8)通过穿丝孔(720)与油丝卷轮(719)缠绕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立电杆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伸缩杆(4)、连接套(5)、固定脚盘(6)、多挡绞线装置(7)、起重油丝(8)、电杆(9)、顶部承力盘(10)、连接挂环(11)、挂钩(12)、连接件(13)、定滑轮架(14)、定滑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1)设于主杆(3)右后方,所述第二副杆(2)设于主杆(3)左后方与第一副杆(1)相对称,所述伸缩杆(4)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上方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套(5)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端及伸缩杆(4)上端且通过电焊嵌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脚盘(6)设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方,所述固定脚盘(6)通过连接套(5)与第一副杆(1)、第二副杆(2)、主杆(3)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7)设于主杆(3)中下段与主杆(3)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起重油丝(8)一端沿着主杆(3)与多挡绞线装置(7)缠绕连接,所述电杆(9)置于主杆(3)后下方,所述起重油丝(8)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5)外表面与电杆(9)中上段缠绕连接,所述顶部承力盘(10)设于伸缩杆(4)上方,所述伸缩杆(4)通过连接套(5)与顶部承力盘(1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挂环(11)设于顶部承力盘(10)下方中心与顶部承力盘(10)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挂钩(12)倒挂在连接挂环(11)内,所述连接件(13)设于挂钩(12)下方,所述挂钩(12)下部通过螺栓与连接件(13)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架(14)设于连接件(13)下方与连接件(13)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15)设于定滑轮架(14)内部与定滑轮架(14)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多挡绞线装置(7)由机箱(701)、发动机(702)、汽油罐(703)、加油口(704)、动力滚动轴(705)、小号传动滚轮(706)、传动皮带(707)、大号传动滚轮(708)、主动旋转辊(709)、一挡主动齿轮(710)、二挡主动齿轮(711)、三挡主动齿轮(712)、从动旋转辊(713)、一挡从动齿轮(714)、二挡从动齿轮(715)、三挡从动齿轮(716)、换挡拨片(717)、换挡器(718)、油丝卷轮(719)、穿丝孔(720)组成,所述发动机(702)设于机箱(701)内部左侧,所述汽油罐(703)设于发动机(702)后方与发动机(702)贯通连接,所述加油口(704)设有汽油罐(703)上方中心与汽油罐(703)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动力滚动轴(705)呈水平状设于发动机(702)右端中心,所述动力滚动轴(705)左端嵌入发动机(702)内部与发动机(702)呈垂直连接,所述小号传动滚轮(706)设于动力滚动轴(7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渊张艳丽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