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0816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等五项一级指标;对于每项一级指标,基于领域知识提出了其二级指标;最后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了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可综合评价电网供电能力、装备技术水平、电网运行水平、调度管理水平、以及清洁能源消纳水平等性能,为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辅助上级调度机构实现对地区配网业务的闭环管控和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ispatching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large d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评价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电网调度运行与调度管理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大运行”体系建设使得省地县调控业务高度耦合,调控运行统一决策、分级控制、实时协同等业务模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需要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需要对各级调度机构、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管理,为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供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受到电网网络结构、装备技术水平、调度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最终表现为电网运行性能和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传统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主要围绕各类业务考核要求,分别建立指标体系,未考虑各类考核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影响,无法实现对涵盖配电网调度运行、调度管理、故障抢修等各类业务的有效评价,主要表现在: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体系和方法尚不完善,无法有效评价地区网架、业务和系统对配网调度运行的支撑能力、配网调度运行对配网故障抢修业务的支撑能力、以及配电网日常调度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对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影响和表征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客观评价配电网运行状态,提供管控和辅助决策手段,促进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对配网调度运行和调度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的管控;反映配电网规模概况、网架水平、装备状况的基础信息与重要指标,反映线路/变压器负载、低电压、故障跳闸、停电事件运行状态,便于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掌握配电网具备的基础资源条件,及时了解配电网运行水平,把握重要事件信息,掌握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为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辅助上级调度机构实现对地区配网业务的闭环管控和科学指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的五项一级指标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S2、对于每项一级指标,构建其二级指标,具体如下: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S3、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1)电网承载力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变电站容载比=指定区域的变电站主变容量之和/该区域最大负荷;变电站单变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台主变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变电站单电源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路电源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变电站间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指定区域中压架空线路分断数之和/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数量;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指定区域具备可转供路径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线路截面规范化率=指定区域线路截面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网络接线典型化率=指定区域网络接线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长度超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线路长度超出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指定区域线路供电半径之和/该区域线路数量;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存在卡脖子支路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户均配变容量=指定区域配变容量之和/该区域用户数;报装受限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配变数量/该区域配变数量;(2)装备技术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中压线路电缆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电缆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线路总长度;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绝缘架空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总长度;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指定区域高损耗配变台数/该区域配变台数;开关无油化率=指定区域无油化开关数量/该区域开关数量;一户一表率=指定区域有独立表计的用户数/该区域用户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智能电表覆盖率=指定区域智能电表数量/该区域电表数量;低压集抄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低压集抄的台区数量/该区域台区数量;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通信覆盖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指定区域无功补偿配置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站所数量/该区域站所数量;设备缺陷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存在缺陷的设备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设备数量;设备故障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故障次数之和/该时间周期;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日历时间-配电主站停用时间)/(日历时间)×100%;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各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总和)/(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100%;遥信动作正确率=遥信正确动作次数/遥信动作总次数×100%;遥控成功率=遥控成功次数/遥控次数总和×100%;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用采系统与配电主站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一致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的五项一级指标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S2、对于每项一级指标,构建其二级指标,具体如下: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S3、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的五项一级指标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S2、对于每项一级指标,构建其二级指标,具体如下: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S3、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1)电网承载力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变电站容载比=指定区域的变电站主变容量之和/该区域最大负荷;变电站单变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台主变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变电站单电源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路电源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变电站间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指定区域中压架空线路分断数之和/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数量;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指定区域具备可转供路径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线路截面规范化率=指定区域线路截面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网络接线典型化率=指定区域网络接线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长度超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线路长度超出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指定区域线路供电半径之和/该区域线路数量;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存在卡脖子支路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户均配变容量=指定区域配变容量之和/该区域用户数;报装受限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配变数量/该区域配变数量;(2)装备技术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中压线路电缆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电缆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线路总长度;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绝缘架空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总长度;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指定区域高损耗配变台数/该区域配变台数;开关无油化率=指定区域无油化开关数量/该区域开关数量;一户一表率=指定区域有独立表计的用户数/该区域用户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智能电表覆盖率=指定区域智能电表数量/该区域电表数量;低压集抄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低压集抄的台区数量/该区域台区数量;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通信覆盖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指定区域无功补偿配置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站所数量/该区域站所数量;设备缺陷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存在缺陷的设备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设备数量;设备故障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故障次数之和/该时间周期;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日历时间-配电主站停用时间)/(日历时间)×100%;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各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总和)/(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自力黄文英周济李晨陈宇星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