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增程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90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增程柱塞,包括柱塞分体一、柱塞分体二和增程球,柱塞分体一的前端设有柱塞推杆,柱塞分体一的后端与柱塞分体二的前端对置拼接,且增程球设于柱塞分体一和柱塞分体二之间,第一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上增程滚槽段,第二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下增程滚槽段,每条上增程滚槽段和一条对应的下增程滚槽段拼接后形成一个条状增程腔;沿柱塞分体一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条前螺旋线导槽,沿柱塞分体二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条后螺旋线导槽,前螺旋线导槽和后螺旋线导槽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增程球在增程腔内的滚动情况,调整柱塞分体一和柱塞分体二的间隙距离,从而达到增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增程柱塞
本技术涉及机动汽车制动主缸
,尤其涉及一种自增程柱塞。
技术介绍
现有机动车等机械领域,多方面涉及机构功能需要,例如在制动运作过程中,运动行程在研究设计和功能实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动操作往往是通过操纵机构构件的杠杆效应来实现,要想实现大动作行程,必须增加操纵机构的空间尺寸,如制动主缸柱塞的行程,需要增加操纵构件制动踏板的踏板臂的连接位置(或增加踏板面空间行程),才能匹配满足行程增加,如此设计,使得操作机构均需牺牲尺寸空间才能满足匹配要求。在现有
中的电动机车制动设计,多采用电子系统配合辅助制动来完成,现在电子系统的大量应用,通过系统标定,利用ESP及ESP控制单元,经检测车辆工况,通过执行器逻辑控制调节液压系统(增压或减压),进行辅助制动,间接的控制或等效缩短了踏板行程,但是,却未能正真的增加制动主缸行程,且在电子系统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完全不能进行辅助制动,对驾驶者来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增程柱塞,能够有效增加制动主缸柱塞的自身行程,从而减少后推杆及操纵踏板机构的行程。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增程柱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增程柱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增程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分体一、柱塞分体二和增程球,柱塞分体一的前端设有柱塞推杆,柱塞分体一的后端与柱塞分体二的前端对置拼接,且增程球设于柱塞分体一和柱塞分体二之间,柱塞分体一的后端面设为第一增程面,柱塞分体二的前端面设于第二增程面,第一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上增程滚槽段,第二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下增程滚槽段,每条上增程滚槽段和一条对应的下增程滚槽段拼接后形成一个条状增程腔,每个增程腔从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变窄,每个增程腔内设有一个增程球;当增程球处于增程腔的中间位置时,第一增程面和第二增程面接触,当增程球由增程腔的中间位置向端部滚动时,第一增程面和第二增程面逐渐分离;当增程球处于增程腔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增程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分体一、柱塞分体二和增程球,柱塞分体一的前端设有柱塞推杆,柱塞分体一的后端与柱塞分体二的前端对置拼接,且增程球设于柱塞分体一和柱塞分体二之间,柱塞分体一的后端面设为第一增程面,柱塞分体二的前端面设于第二增程面,第一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上增程滚槽段,第二增程面上设有多条下增程滚槽段,每条上增程滚槽段和一条对应的下增程滚槽段拼接后形成一个条状增程腔,每个增程腔从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变窄,每个增程腔内设有一个增程球;当增程球处于增程腔的中间位置时,第一增程面和第二增程面接触,当增程球由增程腔的中间位置向端部滚动时,第一增程面和第二增程面逐渐分离;当增程球处于增程腔的端部时,第一增程面和第二增程面分离间隙达到最大,最大间隙长为增程球的直径;沿柱塞分体一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条前螺旋线导槽,多条前螺旋线导槽由柱塞分体一的后端面轴向延伸,每条前螺旋线导槽内设有一块前导块;沿柱塞分体二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条后螺旋线导槽,多条后螺旋线导槽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发朱卫谈伟伟冯自财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