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带有其的旋转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133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通过一固定套包裹在旋转轴的外围,固定套内设有与旋转轴连接的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制动盘,相邻制动盘之间设有隔盘,所述的隔盘内设有永磁体,各永磁体的磁感线串通成完整回路使固定套内部形成恒定的磁场,旋转轴旋转带动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与永磁体相对运动产生对旋转轴的阻尼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接触式阻尼装置不需要通过介质或者接触摩擦,即可产生阻尼力,避免了传力介质的磨损。阻尼效果长久且稳定,且大大降低了对阻尼装置维护保养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持续为运转机构提供阻尼力,可根据运转机构的需求,设定速度与阻尼力的变化关系,在机构运转的过程中阻尼力根据速度变化而自动实时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带有其的旋转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及该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带有该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旋转杯。
技术介绍
在机械行业中,通过机构运转来实现作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绝大多数运转机构无可避免存在“超速”的风险。因此,对运转机构进行限速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最常见的限速保护措施是在运转机构中设置机械阻尼装置。传统的机械阻尼装置内部需要通过介质或者接触摩擦,产生阻力以达到限速的目的。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传力介质会存在磨损的情况,导致限速效果下降甚至缺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另外,传统的机械阻尼装置需要对速度进行判定,达到速度条件后才能触发,而且触发后的阻尼力为定值,不能随速度的变化自动实时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旋转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一固定套包裹在旋转轴的外围,固定套内设有与旋转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带有其的旋转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一固定套(1)包裹在旋转轴(2)的外围,固定套(1)内设有与旋转轴(2)连接的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制动盘(3),相邻制动盘(3)之间设有隔盘(4),所述的隔盘(4)内设有永磁体(5),各永磁体的磁感线串通成完整回路使固定套内部形成恒定的磁场,旋转轴旋转带动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与永磁体相对运动产生对旋转轴的阻尼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一固定套(1)包裹在旋转轴(2)的外围,固定套(1)内设有与旋转轴(2)连接的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制动盘(3),相邻制动盘(3)之间设有隔盘(4),所述的隔盘(4)内设有永磁体(5),各永磁体的磁感线串通成完整回路使固定套内部形成恒定的磁场,旋转轴旋转带动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与永磁体相对运动产生对旋转轴的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体的磁极上下层之间异极相对,圆周方向永磁体的磁极异极间隔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盘(3)包括与旋转轴连接中央圆筒部(31)及连接在中央圆筒部外侧边的隔板(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盘(4)包括上隔盘(41)和下隔盘(42),上隔盘(41)设有上卡槽(411),下隔盘(42)设有下卡槽(421),上隔盘(41)和下隔盘(42)合并时,永磁体(5)固定在上卡槽(411)和下卡槽(421)内。5.一种上述权利要求所述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固定套包裹在旋转轴的外围,固定套内设有与旋转轴连接的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制动盘,相邻制动盘之间设有隔盘,隔盘内设有永磁体,各永磁体的磁感线串通成完整回路使固定套内部形成恒定的磁场,旋转轴旋转带动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与永磁体相对运动产生对旋转轴的阻尼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尼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永磁体的磁极上下层之间异极相对,圆周方向永磁体的磁极异极间隔均布。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阳卢镇海王剑晖黄品伦王锦奕旷宇明吴首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金马科技娱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