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74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包括泵浦及壳体,泵浦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泵浦包括上支座、缸体、下支座及驱动轴,驱动轴由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支座、缸体和下支座。驱动轴的中上部为长轴部分,其下部为曲轴部分,曲轴部分位于缸体的活塞腔内,其外部设有活塞环。缸体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为两段式阶梯孔,进气通道的第一段设有铜内管,其第二段连通铜内管与缸体的活塞腔。驱动轴的长轴部分与上支座相配合的区段设置有段差槽,段差槽为位于上述区段中部的外壁上开设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增加泵浦的进气量,能效高。开设段差槽,提升运行的稳定性,润滑效果好,减小摩擦力,启动性能好,能效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空调用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一般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排气管、顶盖、壳体、电机单元(定子、转子)、驱动轴、上支座、消音罩、压缩单元(缸体、活塞)、下支座、底盖、吸气连接管、储液器、铜内管等。小型回转式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压缩机通电工作时,定子产生磁场,使转子带动驱动轴做旋转运动,驱动轴的曲轴部分带动活塞环在缸体内做偏心运动,压缩缸体吸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介质,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介质,由上支座的吐气孔排至消音罩,消音罩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介质经由定子外侧的切边,及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再由设置于顶盖上的排气管进入空调的循环系统。目前现有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在进行空调调试匹配时,时常出现理论计算排气量对应的能效可达到空调要求规格值,但实际测试制冷量不足现象,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缸体一侧进气通道的口径较小,导致冷媒回流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缸体内的低温低压的冷媒的量偏少,进而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介质的量不足,从而降低了冷媒介质在空调系统中的换热,致使空调制冷能力不足,出现低能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包括泵浦及壳体,泵浦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泵浦包括上支座、缸体、下支座及驱动轴,驱动轴由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支座、缸体和下支座;所述驱动轴的中上部为长轴部分,其下部为曲轴部分,所述曲轴部分位于缸体的活塞腔内,其外部设有活塞环;所述缸体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为两段式阶梯孔,进气通道的第一段设有铜内管,其第二段连通铜内管与缸体的活塞腔;铜内管的一端嵌入进气通道的第一段,另一端与壳体套接在一起;壳体的上端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气管和电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包括泵浦及壳体,泵浦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泵浦包括上支座、缸体、下支座及驱动轴,驱动轴由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支座、缸体和下支座;所述驱动轴的中上部为长轴部分,其下部为曲轴部分,所述曲轴部分位于缸体的活塞腔内,其外部设有活塞环;所述缸体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为两段式阶梯孔,进气通道的第一段设有铜内管,其第二段连通铜内管与缸体的活塞腔;铜内管的一端嵌入进气通道的第一段,另一端与壳体套接在一起;壳体的上端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气管和电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端设有顶盖,其下端设有底盖,顶盖、底盖与壳体固定焊接在一起,使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的空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效能的小型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缸体由金属制成,进气通道的第一段的直径大于其第二段的直径;进气通道的第二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双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