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6120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转子,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一补气进口和第一补气通道,第一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第一补气进口连通,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避免补气回流,同时保证滑片强度,降低补气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级转子压缩多采用双缸串联中间补气的形式,其压缩和补气过程为:经低压级气缸压缩的制冷剂经排气出口排出后与补气混合,然后进入高压级气缸进一步压缩。由此过程可知,大部分制冷剂需要经过两次吸气、两次排气过程,并在中间腔与补气混合,因此存在流动阻力损失和混合损失。为解决该问题,并行压缩技术应运而生,所谓并行压缩技术,即通过设置两个容积不同的气缸——主气缸和辅气缸,主气缸对主路制冷剂进行压缩,辅气缸对补气进行压缩,压缩后再混合,这样主路制冷剂只需经过一次吸气和排气过程,并在压缩前避免与补气混合,避免了流动过程损失和混合损失。但是,从压缩过程看,并行压缩的压缩过程都属于单级压缩,在低温及超低温工况压比大的工况运行时,由于压比超出一般单级压缩压比范围,导致主气缸压缩过程效率快速降低。另外,单缸补气技术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公开号为CN105673510A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滑片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缺点在于细薄滑片内部增加补气通道及单向阀会降低滑片的强度,同时由于滑片内部补气孔径空间受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转子(3),所述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所述转子(3)偏心设置在所述压缩腔内,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一补气通道(8),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所述第一滑片槽(10)位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和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以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转子(3),所述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所述转子(3)偏心设置在所述压缩腔内,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一补气通道(8),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所述第一滑片槽(10)位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和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以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所述吸气腔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关闭;和/或,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所述排气腔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片槽(10)内,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腔,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所述排气腔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通所述第一滑片槽(10)和所述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9)具有封闭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二滑动位置,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所述吸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所述排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的第一单向阀(1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气进口(19)和第二补气通道(20),所述第二补气进口(19)连通至所述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所述第二滑片(15)具有封闭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滑动位置,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和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时,所述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和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隔离时,所述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所述第一滑片(9)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潘俊梁祥飞方金升庄嵘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