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车架上。在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安装于雨刷安装槽内,雨刷安装板与车架之间铰接连接,挡风玻璃的拆卸无需将雨刷器进行拆卸,仍由雨刷安装板对雨刷器进行支撑,避免了雨刷器的拆卸造成部件损坏、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的全地形车。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all terrain vehicle and full terrain vehicle wi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对于有驾驶室的全地形车,驾驶室通常由位于车体上的驾驶室车架支撑,在车架的前端设置挡风玻璃,驾驶室的两侧设置车门。全地形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设置雨刷器。现有技术中,具有前挡风玻璃的全地形车,雨刷器通常安装于前挡风玻璃上,前挡风玻璃上开设安装雨刷器的安装孔,在车架的内部安装驱动雨刷器工作的电机。全地形车为满足越野或环境要求,前挡风玻璃通常设计为可拆卸结构,由于雨刷器安装于挡风玻璃上,拆卸时需要将雨刷器和电机同时拆卸,这无疑增加了挡风玻璃的拆卸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雨刷器的零件丢失。因此,如何降低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以降低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所述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所述挡风玻璃与所述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所述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所述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上。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的周向边缘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向内布置,并与所述挡风玻璃卡接配合的挡风安装槽,所述挡风玻璃位于所述雨刷安装槽的边缘落入所述挡风安装槽内。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由其与所述挡风玻璃的安装端至其与所述车架的安装端,所述雨刷安装板的安装宽度逐步变大。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架撑二者的安装铰链,所述安装铰链设置于所述挡风玻璃的外侧。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安装所述雨刷器的雨刷器安装座。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挡风玻璃与所述车架的铰接端位于所述车架的挡风玻璃安装框的顶部。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与所述车架的铰接端设置有沿所述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向内伸出的翻转搭边,所述翻转搭边搭接于所述车架上。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雨刷安装板的铰接安装端设置有伸出至所述车架内侧的挡雨耳,所述挡雨耳的外端面与所述车架的内壁相抵。一种全地形车,包括驾驶室车架和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和所述车架之间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车架上。挡风玻璃位于驾驶室车架的前端挡风玻璃安装框上,挡风玻璃铰接与车架连接,以保证挡风玻璃在需要时在车架上的开启或拆卸,挡风玻璃上安装雨刷器进行清理工作。挡风玻璃的雨刷器安装于雨刷安装板,在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端开设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安装于雨刷安装槽内,雨刷安装板与车架之间铰接连接,在挡风玻璃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对挡风玻璃的开合动作同步带动雨刷安装板动作。当需要将挡风玻璃由车架上拆卸时,仅需将挡风玻璃与车架的铰接连接位置拆卸,并将雨刷安装板由挡风玻璃的雨刷安装槽内脱离,即完成拆卸。挡风玻璃的拆卸无需将雨刷器进行拆卸,仍由雨刷安装板对雨刷器进行支撑,避免了雨刷器的拆卸造成部件损坏、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雨刷安装板与挡风玻璃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雨刷安装板与挡风玻璃连接结构的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1和铰接连接于车架1前端的挡风玻璃2;还包括架撑挡风玻璃2的雨刮器3的雨刷安装板4,挡风玻璃2与车架1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4铰接连接于车架1上。挡风玻璃2位于驾驶室车架的前端挡风玻璃安装框上,挡风玻璃2铰接与车架1连接,以保证挡风玻璃2在需要时在车架1上的开启或拆卸,挡风玻璃2上安装雨刷器3进行清理工作。挡风玻璃2的雨刷器3安装于雨刷安装板4,在挡风玻璃2与车架1的铰接端开设雨刷安装槽,雨刷安装板3安装于雨刷安装槽内,雨刷安装板4与车架1之间铰接连接,在挡风玻璃2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对挡风玻璃2的开合动作同步带动雨刷安装板4动作。当需要将挡风玻璃2由车架1上拆卸时,仅需将挡风玻璃2与车架1的铰接连接位置拆卸,并将雨刷安装板4由挡风玻璃2的雨刷安装槽内脱离,即完成拆卸。挡风玻璃2的拆卸无需将雨刷器3进行拆卸,仍由雨刷安装板4对雨刷器进行支撑,避免了雨刷器3的拆卸造成部件损坏、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带驾驶室全地形车的挡风玻璃拆卸难度。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雨刷安装板4的周向边缘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向内布置,并与挡风玻璃2卡接配合的挡风安装槽41,挡风玻璃2位于雨刷安装槽的边缘落入挡风安装槽41内。挡风玻璃2的安装需要满足全地形车的密封性要求,避免挡风玻璃2与雨刷安装板4之间出现漏水的问题。在雨刷安装板4的周向边缘开设挡风安装槽41,挡风安装槽41沿雨刷安装板4的宽度方向向内布置,挡风玻璃2的边缘开设雨刷安装槽,当雨刷安装板4落入到雨刷安装槽内的过程中,挡风玻璃2位于雨刷安装槽边缘的挡风玻璃同时卡入到挡风安装槽41内,由雨刷安装槽对雨刷安装板4进行支撑,由挡风安装槽41对挡风玻璃2进行限位支撑,并起到密封。由于挡风安装槽41位于雨刷安装板4的周向边缘,并沿宽度方向向内布置,因此在安装挡风玻璃2时,需要将挡风玻璃2先滑入到挡风安装槽41内,在进行其与车架1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挡风安装槽41的开口方向沿挡风玻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所述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所述挡风玻璃与所述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所述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所述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上的车架和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挡风玻璃;还包括架撑所述挡风玻璃的雨刮器的雨刷安装板,所述挡风玻璃与所述车架的铰接端开设有容置所述雨刷安装板的雨刷安装槽,所述雨刷安装板铰接连接于所述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安装板的周向边缘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向内布置,并与所述挡风玻璃卡接配合的挡风安装槽,所述挡风玻璃位于所述雨刷安装槽的边缘落入所述挡风安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安装板由其与所述挡风玻璃的安装端至其与所述车架的安装端,所述雨刷安装板的安装宽度逐步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雨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安装板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架撑二者的安装铰链,所述安装铰链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志勇,罗龙平,谢文旭,沈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