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挡换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43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档换挡总成。该换挡操作机构,包括机构壳体,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结构和P挡解锁结构;所述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杆和档位结构;所述P挡解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并与所述换挡杆连接的解锁销,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解锁块转动的电磁阀总成;所述解锁块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主体,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一端的柔性挡销部,所述挡销部用于对所述解锁销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减轻P挡解锁结构受到的撞击和冲击,降低噪音,保护零部件。

Shift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shift gea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ift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n automatic gear shift assembly. The shift opera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mechanism casing, shift structure and P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of the gear mechanism unlock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hift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of the shift lever mechanism and the gear structure; the P retain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pin to unlock unlock the mechanis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the shift lever, unlocking block is hing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hel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for driving the solenoid valve block to rotate the unlocking assembly; the unlocking unlock block includes a body hinged on the mechanism on the casing, flexible retaining pin par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unlocking the main body, the retaining pin for the Department to unlock the pin spac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impact and impact of the P lock structure, reduce the noise and protect th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挡换挡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换挡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挡换挡总成。
技术介绍
自动挡换挡总成用于改变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摇臂位置,驾驶员操纵换挡杆通过换挡拉索的几何运动或电器系统实现P挡(驻车挡)、R挡(倒挡)、N挡(空挡)和D挡(前进驱动挡)等挡位的切换。汽车在进行由P挡(驻车挡)换至其他任何挡位如R挡(倒挡)、N挡(空挡)和D挡(前进驱动挡),或者由其他任何挡位如R挡、N挡和D挡切换至P挡时,必须踩刹车并进行P挡解锁操作,否则换挡杆会被锁止而不能移动换挡,以防止不正确的操作造成自动变速器零部件的损坏。但是,在传统技术中,在进行换挡操作和P挡解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使得P挡解锁结构受到撞击和冲击,不仅会产生噪音,还可能会损坏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挡换挡总成,可减轻P挡解锁结构受到的撞击和冲击,降低噪音,保护零部件。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包括机构壳体,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结构和P档解锁结构;所述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杆和档位结构,所述档位结构与所述换挡杆对应连接;所述P挡解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并与所述换挡杆连接的解锁销,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解锁块转动的电磁阀总成;所述解锁块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主体,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一端的柔性挡销部,所述挡销部用于对所述解锁销进行限位。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挡销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端部的弹性塑料材质或弹性橡胶材质的限位挡板。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解锁主体之间开设有空心槽。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槽贯穿所述限位挡板一侧,所述限位挡板形成为悬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中部设置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与所述解锁销正对。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另一端的柔性限位块结构,所述机构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块结构两侧的限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上的缓冲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缓冲主体两侧的解锁减震垫,所述解锁减震垫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减震垫与所述缓冲主体之间设置有缓冲空隙。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电磁阀体,与所述电磁阀体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P挡解锁结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自动挡换挡总成,包括车身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身安装支架上的支架组件,以及安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的如上所述的换挡操作机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通过在所述解锁块的一端设置柔性挡销部,可以对所述解锁销进行弹性限位,避免在误操作时所述解锁销与挡销部撞击产生噪音和变形损坏;通过在所述解锁块的另一端设置柔性限位块结构,避免在P挡解锁过程中所述解锁块与机构壳体产生撞击或冲击而产生噪音和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换挡操作机构的解锁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换挡操作机构的解锁块由锁止位置到解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机构壳体,100-解锁块,110-解锁主体,120-挡销部,122-限位挡板,124-空心槽,130-限位块结构,132-缓冲主体,134-解锁减震垫,136-缓冲空隙,140-铰接结构,142-转轴,200-解锁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包括机构壳体,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结构和P挡解锁结构。利用所述换挡结构和P挡解锁结构,可以进行P档解锁操作,方便进行P挡(驻车挡)、R挡(倒挡)、N挡(空挡)、D挡(前进驱动挡)、S档(运动档)等挡位的切换。而且,所述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杆和档位结构,所述档位结构与所述换挡杆对应连接。所述换挡杆用于切换挡位P挡(驻车挡)、R挡(倒挡)、N挡(空挡)、D挡(前进驱动挡)、S档(运动档)等挡位,而所述档位结构可以识别感应所述换挡杆的挡位切换,以便进行相应的档位切换。此外,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P挡解锁结构1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10上、并与所述换挡杆连接的解锁销200,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10上的解锁块10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10上用于驱动所述解锁块200转动的电磁阀总成。所述解锁销200可将所述换挡杆限定在锁定位置,只有通过按压所述解锁销200使所述解锁销200与所述换挡杆脱离,才能实现P挡解锁。而所述解锁块100处于非解锁位置时(如图2中实线所示的解锁块100所处位置),会对所述解锁销200产生限位,此时按压所述解锁销200不能使其移动足够的距离,而不能使所述解锁销200与所述换挡杆脱离,就不能实现P挡解锁;而通过所述电磁阀总成将所述解锁块100移动到解锁位置时(如图2中虚线所示的解锁块100所处位置),所述解锁块100对所述解锁销200的限位解除,此时按压解锁销200就能够能使其移动足够的距离,而使所述解锁销200与所述换挡杆脱离,就能实现P挡解锁。所述解锁销200减小了对解锁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减小了可能因解锁结构产生的P挡运动间隙。而且,如图1所示,所述解锁块100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10上的解锁主体110,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110一端的柔性挡销部120,所述挡销部120用于对所述解锁销200进行限位。P挡按压所述解锁销200时,所述解锁销200与所述解锁块100顶端接触、撞击,易产生解锁噪声。而通过在所述解锁主体110的一端设置柔性的档销部120,在所述解锁主体110顶端形成减震结构,就能够使得在所述解锁块100处于非解锁位置而操作人员按压所述解锁销时,所述解锁销200会与柔性的所述挡销部120接触,柔性的所述挡销部120会吸收所述解锁销200带来的撞击和冲击,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使所述解锁销200因为撞击和冲击而产生损坏,所述解锁块100也不会因为所述解锁销200的撞击和冲击而产生损坏。该结构不增加零件,简单有效,实施成本低。而且,所述挡销部120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110端部的弹性塑料材质或弹性橡胶材质的限位挡板122。即可以将所述挡销部120设置为具有较好弹性的塑料材质或者橡胶材质的限位挡板,可以利用塑料材质或者橡胶材质本身的弹性进行减震,所述限位挡板122能够很好地吸收所述解锁销200带来的撞击和冲击,从而使得所述限位挡板122不仅可以对所述解锁销200产生限位,还能减小噪音。此外,还可以在所述限位挡板122与所述解锁主体110之间开设空心槽124,通过设置所述空心槽124,使得所述限位挡板122在受到所述解锁销200的撞击和冲击时,能够有更大的变形空间,从而能吸收更多的震动和噪音。而且,所述空心槽124可以设置多个,不仅具有良好的吸震降噪效果,还能减轻所述解锁块100的整体重量。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槽124贯穿所述限位挡板122一侧,从而使所述限位挡板122形成为悬臂结构。通过将所述限位挡板122设置为悬臂结构,可以使其具有更大的变形空间,吸震降噪效果更好,也便于其复位还原。此外,还可以在所述限位挡板122中部设置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与所述解锁销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挡操作机构及自动挡换挡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构壳体,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结构和P挡解锁结构;所述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杆和档位结构,所述档位结构与所述换挡杆对应连接;所述P挡解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并与所述换挡杆连接的解锁销,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解锁块转动的电磁阀总成;所述解锁块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主体,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一端的柔性挡销部,所述挡销部用于对所述解锁销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构壳体,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结构和P挡解锁结构;所述换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换挡杆和档位结构,所述档位结构与所述换挡杆对应连接;所述P挡解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并与所述换挡杆连接的解锁销,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解锁块转动的电磁阀总成;所述解锁块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构壳体上的解锁主体,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一端的柔性挡销部,所述挡销部用于对所述解锁销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销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主体端部的弹性塑料材质或弹性橡胶材质的限位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解锁主体之间开设有空心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槽贯穿所述限位挡板一侧,所述限位挡板形成为悬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飞郑威靖宁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