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源百合杂交植株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748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源百合杂交植株的培育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种远源杂交不易亲和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子房和花药的进行离体培养,然后采用将子房切断的非常规授粉方式进行离体授粉,此后进行胚培养即可得杂交植株,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得到了杂种苗,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成功的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问题,能较好的提高种子结实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杂交植株培育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lium)植物的总称,多年生草本。目前,全球约有 115种,我国已发现有55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一半。20世纪初,国外以荷 兰、日本和美国为中心,开展了百合的育种工作,利用本身已经优良的东方系、麝香系和亚 洲系百合进行组间和种间杂交,培育出具有良好商业性状的新品种,推出OT和LA系列杂交新 品种。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百合切花品种集中在亚洲系(Asiatic hybrids)、东方系(Oriental hybrids)、麝香系(Longiflomm hybrids) 、 OT型、LA型等5个品系上。我国对百合杂交后代 的培育,仅局限于百合野生资源的种质之间,进行种间杂交,到现在三十多年来没有新品种 获得商业价值。种间杂交及多倍化育种是国外花卉育种的重要途径,百合育种更是如此。在百合常规杂 交育种过程中,所选配的许多杂交组合或者完全不亲和,或者虽然亲和,但胚发育不全,致 使杂交不易成功。百合种间杂交的不亲合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百合杂交育种的技术难题。国外 对AO、 OT和LA曾经采用柱头离体受精的方法进行过组间杂交,但目前还未见LOT和OTL型杂交 新种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百合种间杂交的不亲和的缺陷,提供一种 ,该方法能较好的解决种间杂交的不亲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如下步骤(1) 子房和花药的离体培养将百合切花材料插入水中,采开花前1 2天的花蕾,分 离花蕾中成熟但尚未开放的花苞,灭菌后剥去花瓣,将子房和花药分别接入MS培养基十0. 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2) 离体授粉4 7天后,将母本的子房切断,直接授粉于子房的切断面上,将授粉 后的子房置于MS培养基+ 0. 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3) 胚培养45 50天后,取出膨大而变黄的子房,剥出胚珠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00 120天后将胚珠中的胚剥取,接种至MS培养基+ 0.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7 IO天后即得杂交植株;其中诱导培养基的组成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含6%蔗糖、0.01 0.05mg/l萘乙酸、7g/l琼脂,PH值为5.8。在上述的步骤(2)中,母本的子房最好在距离顶端l 2cm处切断。授粉后的子房的培 养条件为25'C、光照强度15001ux、光照时间12小时。上述步骤(1)具体为将百合切花材料插入水中,采开花前1 2天的花蕾,分离花蕾 中成熟但尚未开放的花苞,置于75%酒精中浸泡1 2分钟,取出,无菌水清洗3次,0.1% HgCl消毒4 6分钟,无菌水再清洗3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份,剥去花瓣,将子房和花药分 别接入MS培养基+ 0. 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上述步骤(3)具体为45 50天后,取出膨大而变黄的子房,剥出胚珠接种于诱导培 养基中,在25'C下暗培养21天,然后25'C、 15001ux白炽灯条件下全天光照培养21天,此后 晚上八点打开白炽灯、早上八点关闭进行培养,100 120天后将胚珠中的胚剥取,接种至 MS培养基+ 0. 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7 10天后即得杂交植株。前述远源百合的母本为L型百合,父本为OT型或O型百合。其中所述L型百合为新铁炮, OT型百合为黄色风暴,O型百合为蒂伯。国外对AO、 OT和LA进行过组间杂交,但还未见LX OT型杂交新种质的报道。本专利技术通过离体培养对麝香百合系L型"新铁炮"和OT型"黄色风 暴"及O型百合"蒂伯"进行组间杂交,采用前述子房切断的授粉方式以及离体胚抢救技术 来克服受精前后的障碍,获得了LXOT、 LXO的新型百合杂交后代。专利技术人对不同的授粉方式、灭菌方式以及培养基都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材料杂交品种OT型"黄色风暴"(L. 'yellowenn')、麝香百合系L型"新铁炮"( L. 'formolingi')及O型百合"蒂伯"(L. 'Tiber')三个品种,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培养 基中。方法1.1子房、花药离体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取成熟但尚未开放的花苞,灭菌,剥去花瓣,将子房和花药分别接入MS+0.02mg/l萘乙酸培养基中,观察4-5天再进行杂交授粉。杂交组合为LXOT、 OTXL和LX0 1.2授粉方法采用常规授粉和非常规授粉的方法。常规授粉是将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非常规授粉分为切柱头授粉、柱头嫁接和子房切断。其中,切柱头授粉是将柱头切掉,直接授粉于花柱上 ;柱头嫁接时将花柱切短并将柱头对换;子房切断是将子房切掉l 2mm左右并直接授粉在切 断后的子房上面,将授粉后的子房置于MS + 0.02mg/1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45-50天。 1.3胚培养授粉后45-50天,取出膨大的子房,将种子剥出进行离体培养,分别置于不同浓度培养 基共9种蔗糖浓度分别为3%、 6%和9%,萘乙酸的浓度分别为0.01mg/1、 0. 02mg/l和 0.05mg/l,琼脂7g/l,调节PH值为5.8。进行三周暗培养,温度为25。C。然后全天光照在 15001ux白炽灯下,温度为25。C,保持三周。再次调整光照时间,晚上八点将白炽灯打开, 早晨八点关闭,保持12小时光照。二、结果与分析2. 1不同灭菌方式对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子房、花药的离体培养中,消毒灭菌是很重要的步骤,它是影响远缘杂交的外界因素, 直接关系到种子成活率。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子房和花药死亡。 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接种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细菌感染,可以采取二次灭菌的方式,将子房 根部切断再消毒,使污染率进一步降低。本次实验为筛选出最适宜的培养基,先进行前期对 比实验,选取162个花苞,分别用75%酒精和0. P/。Hgcl进行消毒然后清洗,根据消毒时间的不 同,筛选出最佳消毒时间为先进行酒精消毒2min然后升汞消毒6min (如表l所示),成活率 达到93. 75%。通过对比消毒时间,余下的花苞均采用先酒精消毒2min然后升汞消毒6min的方 式进行消毒,以获得较高的花苞成活率。表l不同灭菌方式对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2.2不同授粉方式对杂交结实的影响与分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为克服授精障碍采取的非常规授粉方法是很有效的,子房膨大率达 到42.6%,且获得有胚的种子。而作为对照组常规授粉的母本,在子房膨大之前就出现枯萎现象,12天便枯萎了,几乎没有出现膨大,不能得到正常发育的种子。由表2可以看出,切 割子房的方法种子结实率相对较高。表2不同授粉方式的杂交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2. 3诱导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萘乙酸浓度对种子培养的影响与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蔗糖浓度对种子培养的影响比较显著,6%的培养基最适宜种子的培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源百合杂交植株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子房和花药的离体培养:将百合切花材料插入水中,采开花前1~2天的花蕾,分离花蕾中成熟但尚未开放的花苞,灭菌后剥去花瓣,将子房和花药分别接入MS培养基+0.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 (2)离体授粉:4~7天后,将母本的子房切断,直接授粉于子房的切断面上,将授粉后的子房置于MS培养基+0.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培养; (3)胚培养:45~50天后,取出膨大而变黄的子房,剥出胚珠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00~120天后将胚珠中的胚剥取,接种至MS培养基+0.02mg/l萘乙酸的培养基中,7~10天后即得杂交植株;其中诱导培养基的组成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含6%蔗糖、0.01~0.05mg/l萘乙酸、7g/l琼脂,PH值为5.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思乡刘妍刘飞虎王继华刘武林赵宁张朝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