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700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立式冷凝器包括:进气管、第一回液管、第二回液管以及若干立管;所述若干立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和第二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下方,所述若干立管中的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部分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相连接,所述若干立管中的其余立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其余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立管采用立式设计,回液管上下布置,如此制冷剂运行阻力小,换热效率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冷凝器使得制冷系统阻力更稳定、运行更高效。

Vertical condense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rtical condenser and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vertical condenser inlet tube, the first liquid return pipe and a liquid return pipe second and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pipes; the number of riser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terval set, the air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return pipe second is positioned in the riser above first, the liquid return pipe is positioned in the vertical tube below the plurality of riser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pipe and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ser and the first liquid return pipe connected to the plurality of riser in the rest of the riser the upper and the second liquid return pipe connect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and pipe is more than second and the liquid return pipe is connected. The vertical tube of the vertical condenser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vertical design, and the back liquid pipe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so the refrigerant running resistance is small 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s high. At the same time, the vertical condenser of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more stable and more 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冷凝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直膨式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组成。现有的直膨式制冷系统通常将冷凝器设计为两侧出管,即进出管分布在左右两侧。在制冷时,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之前为高温高压过热蒸汽,经过冷凝器冷却以后变为高温高压饱和液体。然而,上述的冷凝器中铜管为水平设计,经过冷凝器处理以后的液体制冷剂在水平铜管中阻力势必会增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冷凝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冷凝器,其包括:进气管、第一回液管、第二回液管以及若干立管;所述若干立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和第二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下方,所述若干立管中的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部分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相连接,所述若干立管中的其余立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其余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进气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垂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第一回液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若干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垂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第二回液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其余立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垂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部分立管的数量大于所述其余立管的数量。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若干立管为若干铜管。作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改进所述若干立管的外部还套装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若干立管相垂直,且所述翅片采用大片距、开窗式平片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如上所述的立式冷凝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立管采用立式设计,回液管上下布置,如此制冷剂运行阻力小,换热效率高。同时,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使得制冷系统阻力更稳定、运行更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立式冷凝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黑色箭头代表制冷剂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包括:进气管1、第一回液管2、第二回液管3以及若干立管4。所述若干立管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1和第二回液管3位于所述立管4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2位于所述立管4的下方。其中,所述进气管1具有进气口,所述第二回液管3具有排液口。所述若干立管4中的部分立管40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1相连接,所述部分立管4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2相连接,所述若干立管4中的其余立管4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3相连接,所述其余立管4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3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若干立管4为若干铜管,且所述部分立管40的数量大于所述其余立管41的数量。从而,气体制冷剂通过上方进气管进入冷凝器中,凝结以后的气体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下方的第一回液管,进入第一回液管的液体制冷剂经过二次冷凝进入到冷凝器上端的第二回液汇管中。其中,制冷剂在从气体凝结为液体的过程中,是从上往下,由于液体本身的重力作用,使得液体制冷剂运行更畅通,系统阻力更小,大大提高了本技术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1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部分立管40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1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回液管2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若干立管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2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回液管3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其余立管4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3垂直连接。此外,所述若干立管4的外部还套装有翅片(未图示),所述翅片与所述若干立管4相垂直,及所述翅片采用水平方式布置。此外,考虑到积水和积尘问题,所述翅片采用大片距、开窗式平片结构。基于如上所述的立式冷凝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器为如上所述的立式冷凝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的立管采用立式设计,回液管上下布置,如此制冷剂运行阻力小,换热效率高。同时,本技术的立式冷凝器使得制冷系统阻力更稳定、运行更高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冷凝器包括:进气管、第一回液管、第二回液管以及若干立管;所述若干立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和第二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下方,所述若干立管中的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部分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相连接,所述若干立管中的其余立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其余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冷凝器包括:进气管、第一回液管、第二回液管以及若干立管;所述若干立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和第二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位于所述立管的下方,所述若干立管中的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部分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相连接,所述若干立管中的其余立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其余立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回液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部分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垂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液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所述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佑钢金秋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克力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