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透镜及LED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968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光透镜,包括:底面、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在底面上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凹槽,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上方,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全反射面外围,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将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二全反射面下方,从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折射到第二全反射面之后反射到第一出光面射出。通过上述方式,通过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大角度偏光,解决现有的偏光透镜偏光角度较小且不集中的问题。

A kind of polarizing lens and LED la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larizing lens, comprising a bottom surface, a first incident surface,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first reflection surface, second reflection surface, the first surface and a second surface, form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a groove for receiving the light source of the first inciden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of the incident. First reflection surface in the first incident surface above the second reflection surface at first reflection surface outside the first reflection surface and second reflection surface with each other will enter from the first incident surface of the light reflection and through the first smooth injection, the first round is located below the second reflection surface. A part of the light into the incident from the second through second smooth injection, the other part after refraction to second reflection surface reflection to the first smooth injection. Through the above way,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irst total reflection surface and the second total reflection surface, the large angle polarized light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problem of the polarization angle of the existing polarizing lens is smaller and centr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透镜及LED灯具
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其的LED灯具。
技术介绍
现在许多场所都使用偏光透镜来改变光的照射方向,以此来满足各种照明需求。但是现有的偏光透镜大都无法实现大角度的偏光,现有的路灯上的偏光透镜为了满足道路照明环境比的要求和提高光的利用率,偏光角度较小且不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偏光透镜,以解决现有的偏光透镜偏光角度较小且不集中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偏光透镜,包括:底面、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在底面上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凹槽,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上方,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全反射面外围,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将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二全反射面下方,从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折射到第二全反射面之后反射到第一出光面射出。根据本技术的偏光透镜,通过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大角度偏光,解决现有的偏光透镜偏光角度较小且不集中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为垂直于底面的半圆形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连的部分为半圆台形曲面,所述第二入射面的另一部分为四分之一球面,所述半圆台形曲面靠近第一入射面的方向直径较大,所述半圆台形曲面靠近四分之一球面方向的直径较小。优选地,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为倒半圆锥形,所述倒半圆锥形的顶点与第一入射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倒半圆锥形的高与第一入射面垂直。优选地,第二全反射面为上部直径较小底部直径较大的半圆台形曲面,所述半圆台形曲面的上边缘线与第一全反射面的边缘线重合。优选地,第一出光面为半环形平面,所述半环形平面的外边缘线与第二全反射面的下边缘线重合。优选地,第二出光面为旋转曲面,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上边缘线与第一出光面的内边缘线重合,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下边缘线与底面的边缘线重合。优选地,偏光透镜的材料为PMMA或PC或光学玻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灯具,包上述的偏光透镜。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仰视偏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俯视偏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底面;2、第一入射面;3、第二入射面;4、第一全反光面;5、第二全反光面;6、第一出光面;7、第二出光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下面,根据附图来描述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透镜。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偏光透镜包括:底面1、第一入射面2、第二入射面3、第一全反射面4、第二全反射面5、第一出光面6和第二出光面7,所述第一入射面2和第二入射面3在底面1上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凹槽,所述第一全反射面4位于第一入射面2上方,所述第二全反射面5位于第一全反射面4外围,所述第一全反射面4和第二全反射面5相互配合将从第一入射面2进入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6射出,所述第一出光面6位于第二全反射面5下方,从所述第二入射面3进入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光面7射出,另一部分折射到第二全反射面5之后反射到第一出光面6射出。所述第一入射面2为垂直于底面1的半圆形平面,所述第二入射面3与所述第一入射面2相连的部分为半圆台形曲面,所述第二入射面3的另一部分为四分之一球面,所述半圆台形曲面靠近第一入射面2的方向直径较大,所述半圆台形曲面靠近四分之一球面方向的直径较小。第一全反射面4为倒半圆锥形,所述倒半圆锥形的顶点与第一入射面2的圆心重合,所述倒半圆锥形的高与第一入射面2垂直,第二全反射面5为上部直径较小底部直径较大的半圆台形曲面,所述半圆台形的上边缘线与第一全反射面4的边缘线重合。第一出光面6为半环形平面,所述半环形平面的外边缘线与第二全反射面5的下边缘线重合。第二出光面7为旋转曲面所述第二出光面7的上边缘线与第一出光面6的内边缘线重合,所述第二出光面7的下边缘线与底面1的边缘线重合。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偏光透镜的材料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C(聚碳酸酯)或光学玻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灯具,包括上述的偏光透镜。根据本技术的偏光透镜,通过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大角度偏光,解决现有的偏光透镜偏光角度较小且不集中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偏光透镜及LED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在底面上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凹槽,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上方,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全反射面外围,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将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二全反射面下方,从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折射到第二全反射面之后反射到第一出光面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在底面上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凹槽,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上方,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位于第一全反射面外围,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相互配合将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二全反射面下方,从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折射到第二全反射面之后反射到第一出光面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为垂直于底面的半圆形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连的部分为半圆台形曲面,所述第二入射面的另一部分为四分之一球面,所述半圆台形曲面靠近第一入射面的方向直径较大,所述半圆台形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俊王平原王琳张连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