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0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包括现浇混凝土墙和沿现浇混凝土墙外壁布置的多块预制外挂板,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之间形成竖向缝,竖向缝内及竖向缝与现浇混凝土墙之间设有防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
本技术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防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防水工程一直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今后的使用功能是否完善,经常漏水的房屋是无法满足用户居住和使用的需求的。传统建筑防水最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堵水,堵住一切可以进入室内的水流通道以起到防水的效果。这一理念用在传统现浇结构的建筑上还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但是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效果不那么理想了。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物的结构体如墙板、柱、梁、楼板等按一定的规格分拆后在工厂中先进行生产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由于是现场拼装的构配件,会留下大量的拼装接缝,这些接缝很容易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因此,装配式建筑在防水上其实是有一定先天弱点的。最近几年出现的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外挂板在施工拼接的过程中形成了竖直拼接缝,之前的防水处理都是采取比较单一的灌浆防水结构形式,其防水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的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包括现浇混凝土墙和沿所述现浇混凝土墙外壁布置的多块预制外挂板,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之间形成竖向缝,所述竖向缝内及竖向缝与现浇混凝土墙之间设有防水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填充件和防水卷材,所述填充件设置于竖向缝内,所述防水卷材粘接于竖向缝与现浇混凝土墙之间。所述填充件包括橡胶止水条,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的拼接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凹槽与竖向缝形成定位空腔,所述橡胶止水条内嵌于所述定位空腔。所述填充件还包括耐候胶层,所述耐候胶层填充于竖向缝中,并紧邻所述定位空腔,位于竖向缝的最外侧。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并排拼接时,所述凹槽位于两块预制外挂板的拼接端面,所述定位空腔由并排拼接的两个相对的凹槽及竖向缝围成。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垂直搭接时,其中一个所述凹槽位于预制外挂板的内侧拼接面上,另一个所述凹槽位于预制外挂板的拼接端,所述定位空腔由垂直搭接的相邻两个凹槽及竖向缝围成。所述定位空腔的宽度大于竖向缝的宽度。所述防水卷材扩展粘接至所述竖向缝两边的预制外挂板与现浇混凝土墙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多块预制外挂板布置在现浇混凝土墙外壁,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之间形成竖向缝,竖向缝内设有防水组件,通过防水组件,可以防止水流从装配式建筑体的竖直拼接缝之间流入,避免墙外的水向室内渗透。该装配式建筑体具有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现浇混凝土墙;2、预制外挂板;21、凹槽;3、竖向缝;4、防水组件;41、填充件;411、橡胶止水条;412、耐候胶层;42、防水卷材;5、定位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技术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现浇混凝土墙1和沿现浇混凝土墙1外壁布置的多块预制外挂板2,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2之间形成竖向缝3,竖向缝3内及竖向缝3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设有防水组件4。通过防水组件4,可以防止水流从装配式建筑体的竖直拼接缝之间流入,避免墙外的水向室内渗透。该装配式建筑体具有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的优点。本实施例中,防水组件4包括填充件41和防水卷材42,填充件41设置于竖向缝3内,防水卷材42粘接于竖向缝3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设置于竖向缝3内的填充件41可以防止水流从竖向缝3渗进现浇混凝土墙1,防水卷材42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流从竖向缝3渗进现浇混凝土墙1,阻止墙外的水向室内渗透。本实施例中,填充件41包括橡胶止水条411,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端设有相对的凹槽21,两个相对应的凹槽21与竖向缝3形成定位空腔5,橡胶止水条411内嵌于定位空腔5。定位空腔5由位于两块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端面上相对应的凹槽21和竖向缝3一起形成,便于容纳橡胶止水条411,橡胶止水条411内嵌在定位空腔5内,遇水膨胀,定位在定位空腔5内,以便将两块相邻的预制外挂板2之间的凹槽21及竖向缝3紧密填充,阻止墙外的水沿装配式建筑的竖直拼接缝向室内渗透。本实施例中,填充件41还包括耐候胶层412,耐候胶层412填充于竖向缝3中,并紧邻定位空腔5,位于竖向缝3的最外侧。耐候胶层412填充于竖向缝3的最外侧,形成第一道防水层,且耐候胶层412采用高弹力的耐候防水硅胶,即便于填缝美观,又便于防水。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2并排拼接时,凹槽21位于两块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端面,定位空腔5由并排拼接的两个相对的凹槽21及竖向缝3围成。本实施例中,定位空腔5的宽度大于竖向缝3的宽度。橡胶止水条411内嵌于定位空腔5,遇水膨胀,膨胀后的橡胶止水条411的宽度大于竖向缝3的宽度,以便更好的将竖向缝3填充密实,避免墙外的水向室内渗透。本实施例中,竖向缝3的宽度为15~30mm,定位空腔5的宽度为20~40mm。本实施例中,防水卷材42扩展粘接至竖向缝3两边的预制外挂板2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防水卷材42粘接于预制外挂板2和现浇混凝土墙1的竖向接缝处,用于封堵竖向缝3,为了保证粘接效果,更好地防水,竖向缝3每边的防水卷材42的宽度不少于80mm。至此,两块相邻的预制外挂板2形成的竖向缝3内设置的防水组件4共有三道防水保障层,第一层为耐候胶层412,填充于竖向缝3的最外侧,第二层为内嵌于定位空腔5中的橡胶止水条411,第三层为防水卷材42,该防水组件4的三层防水保障层增强了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拼接缝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实施例2:图2示出了本技术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的另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方式以及凹槽21的位置。相邻两块预制外挂板2垂直搭接时,其中一个凹槽21位于预制外挂板2拼接面的内侧上,另一个凹槽21位于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端,定位空腔5由垂直搭接的相邻两个凹槽21及竖向缝3围成。上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包括现浇混凝土墙(1)和沿所述现浇混凝土墙(1)外壁布置的多块预制外挂板(2),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2)之间形成竖向缝(3),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缝(3)内及竖向缝(3)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设有防水组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包括现浇混凝土墙(1)和沿所述现浇混凝土墙(1)外壁布置的多块预制外挂板(2),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2)之间形成竖向缝(3),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缝(3)内及竖向缝(3)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设有防水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4)包括填充件(41)和防水卷材(42),所述填充件(41)设置于竖向缝(3)内,所述防水卷材(42)粘接于竖向缝(3)与现浇混凝土墙(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41)包括橡胶止水条(411),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外挂板(2)的拼接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21),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凹槽(21)与竖向缝(3)形成定位空腔(5),所述橡胶止水条(411)内嵌于所述定位空腔(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预制外挂板的装配式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41)还包括耐候胶层(412),所述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巍于兴虎王沁曾建龙蒋晓平李彪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