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596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第一油缸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油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液压杆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配合,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连通管和回流管的设置,可以使液压油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电机的设置,可以通过螺纹杆带动螺纹套移动,对第二液压杆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液压杆的设置,方便对伸缩臂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对物品进行起吊,同时解决了油缸内的液压油无法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起重时无法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随车吊
,具体为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随车起重运输车同时具备起重、运输功能,以其快速、灵活、便捷以及装卸、运输合二为一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并接受,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电力等行业的货物装卸及远距离转移货物,其上装随车起重机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直臂式随车起重机和折臂式随车起重机两种,直臂式随车起重机由于起重臂不能折叠,吊放物体必须由卷扬机经钢索带动吊钩来完成,并且实现了物资的直线起吊,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可以通过变幅和伸缩完成物资的吊装,但是在起落的过程中需反复调整两个变幅以及一个伸缩动作对准落点,操作不便,降低了作业效率,而现有的随车起重机在工作时,由于油缸内的液压油无法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而起重时无法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具备油缸内的液压油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起重时可以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优点,解决了油缸内的液压油无法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起重时无法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2),所述第一油缸(2)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远离第一油缸(2)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油缸(4),且第二油缸(4)的底部与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4)的内腔连通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7),且密封块(7)顶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油缸(2)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缸(2)的顶部连通有出油管(8),所述出油管(8)远离第一油缸(2)的一端贯穿机体(1)并延伸至机体(1)的外部,所述机体(1)内腔两侧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车起重机起吊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2),所述第一油缸(2)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远离第一油缸(2)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油缸(4),且第二油缸(4)的底部与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4)的内腔连通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7),且密封块(7)顶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油缸(2)的内部,所述第一油缸(2)的顶部连通有出油管(8),所述出油管(8)远离第一油缸(2)的一端贯穿机体(1)并延伸至机体(1)的外部,所述机体(1)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9),所述第一液压杆(9)的顶部贯穿机体(1)并延伸至机体(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1),所述支撑板(10)顶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盘(12),所述旋转盘(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远离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固定柱(13)并延伸至固定柱(13)的外部套接有螺纹套(16),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学扬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广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