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装置及储能器件放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58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7: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包括:第一变流模块、第二变流模块、电源模块、风机模块和放电模块;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连接,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可见,第一变流模块可以使放电模块能够恒定放电,第二变流模块中的电源模块和风机模块也耗费了一定电能,同时,风机模块也起了散热的作用,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放电装置放电效率高、结构简单,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相应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储能器件放电系统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ischarge system and discharge system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charge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converter module, second variable flow module, power supply module, a fan module and a discharge module; the output storage device and the first ends of the converter module input and second converter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the first output end of the converter module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module, the output of the second inverter module is connec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power module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fan module; wherein the first converter module outputs a first voltage converter module, second second output voltage, the first voltage is greater than the second voltage. Obviously, the first converter module can make the discharge module capable of constant discharge, second inverter module and the fan module also cost a certain power, at the same time, the fan module also has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discharge device and discharge efficiency,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of staff the. Accordingly, the discharge system of a energy storage device disclosed in the invention also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装置及储能器件放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放电装置及储能器件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能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储能器件的放电装置主要作用是将储能器件上存储的电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掉。在现有技术当中,主要是通过恒定电阻和可调节电阻来对储能器件进行放电,在以恒定电阻放电的过程中,因为电阻为恒定值,所以在放电的过程中,放电电流会逐渐减小,由此放电功率也会逐渐变小,所以要想将储能器件中的电量放完,需要较长的时间,效率比较低。而在以可调电阻放电的过程中,因为电阻可调,所以在放电过程中,逐渐减少放电的电阻值,由此放电电流将会增大,同时放电功率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是,该种放电模式结构复杂、体积大,不利于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操作,携带不方便,所以,怎样利用更好的方法来对储能器件进行放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装置及储能器件放电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放电装置的便携性以及缩短储能器件放电所需要的时间。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放电装置,包括:第一变流模块、第二变流模块、电源模块、风机模块和放电模块;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优选的,所述第一变流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二二极管、电感和电容;所述储能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感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第二变流模块包括:第一接触器和DC/DC模块;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和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4V。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超级电容、第二接触器和辅助电源;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超级电容的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超级电容的负极共同构成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优选的,还包括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交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风机模块包括:n个并联连接的风机;其中,n≥2。优选的,所述放电模块为放电电阻或风机或负载。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器件放电系统,包括前述公开的放电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放电装置,包括:第一变流模块、第二变流模块、电源模块、风机模块和放电模块;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连接,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可见,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输出高电压的第一变流模块可以使得放电模块持续高效的进行放电,大大缩短了放电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输出低电压的第二变流模块中的电源模块和风机模块也起到了一定的放电作用,其中,电源模块也使得放电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连通储能器件即可放电,实现了放电装置的可移动放电,降低了费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风机模块不仅分担了一定的耗电功率,而且也达到了对放电模块进行散热的作用,使得放电装置的运行更加稳定。相比于现有技术,对于储能器件是通过恒定电阻或可调节电阻进行放电,在储能器件的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会逐渐减小,使用恒定电阻进行放电时,放电功率会逐渐减少,放电时间较长,而通过可调节电阻进行放电时,虽然放电电流可以达到恒定值,放电时间有所缩短,但是,可调节电阻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易携带。所以,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放电装置,不仅可以缩短储能器件的放电时间,而且易携带、放电效率高,方便现场工作人员的使用。相应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储能器件放电系统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装置中电源模块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装置中风机模块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如图1所示,该放电装置包括:第一变流模块101、第二变流模块102、电源模块103、风机模块104和放电模块105;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第一变流模块101的输入端和第二变流模块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流模块101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105连接,第二变流模块102的输出端分别和电源模块103的输入端和风机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是将储能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变流模块1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流模块101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相连;在这一电路中,因为第一变流模块101能够通过输出高电压,所以能够保证放电模块105的放电电流恒定,也即,当储能器件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值时,第一变流模块101会通过实时的调整,使得第一变流模块101处于降压模式,然后输出额定的电压至放电模块105进行放电,当储能器件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值时,第一变流模块102会通过实时的调整,使得第一变流模块102处于升压模式,然后输出额定的电压至放电模块105进行放电,显然,因为放电模块105的电阻值是恒定的,所以输出的放电电流也会恒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放电装置的放电模块消耗的功率是远远大于电源模块和风机模块所消耗的功率的,所以为了合理的利用电能,第一交流模块输出的电压大于第二交流模块输出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放电装置及储能器件放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流模块、第二变流模块、电源模块、风机模块和放电模块;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流模块、第二变流模块、电源模块、风机模块和放电模块;储能器件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变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变流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变流模块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流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二二极管、电感和电容;所述储能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感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变流模块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鹏柯建明张伟先文午陈盛才李玉梅胡润文张婷婷付亚娥陈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