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冷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838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5:33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冷压装置,包括冷压辊组以及第一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第一拉伸组件位于冷压辊组的后方,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检测辊、第一浮动辊以及第一隔断辊组,第一张力检测辊以及第一浮动辊位于第一隔断辊组与冷压辊组之间,且第一张力检测辊位于第一浮动辊与冷压辊组之间,第一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第一隔断辊组以及冷压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第一浮动辊的包括第一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一极耳区辊面,第一膜片区辊面与第一极耳区辊面沿第一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第一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第一膜片区辊面的直径。本申请所提供的极片冷压装置能够解决极片在冷压过程中的打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冷压装置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冷压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目前的EV电芯生产工艺中,为了提高涂布产能,引入了斑马条纹涂布,也就是在铝箔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涂布膜片,从而使所形成的极片在宽度方向上膜片区20和极耳区22交替存在。在冷压过程中,膜片区20由于受到冷压辊组10的轧制出现了较大的延伸;而极耳区22与膜片区20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基本不直接受外力轧制,其延伸率很小,因此两个区域的延伸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对于高压密项目,膜片区20和极耳区22的延伸率差值较大,导致该区域容易出现严重的极片打皱现象,严重时将直接导致冷压断带的发生。常规的冷压工艺很难实现斑马涂布的膜片冷压工艺,严重影响到极片压实密度提高,成为影响电芯能量密度提升的一个重要工艺瓶颈。因此,如何解决斑马条纹涂布的极片冷压问题,对于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冷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冷压装置,包括冷压辊组以及第一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一拉伸组件位于所述冷压辊组的后方,所述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检测辊、第一浮动辊以及第一隔断辊组,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一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一浮动辊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所述第一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一浮动辊的包括第一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一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一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拉伸组件还包括第一过辊,所述第一过辊位于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与所述第一浮动辊之间。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二拉伸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后方,所述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检测辊、第二浮动辊以及第二隔断辊组,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二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第二隔断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第二浮动辊之间,所述第二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以及所述第二隔断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二浮动辊包括第二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二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二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二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二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二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膜片区辊面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拉伸组件还包括第二过辊,所述第二过辊位于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辊与所述第二浮动辊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断辊组、所述第二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相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浮动辊以及所述第二浮动辊的移动方向均与所述冷压辊组相平行。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三拉伸组件位于所述冷压辊组的前方,所述第三拉伸组件包括第三张力检测辊、第三浮动辊以及第三隔断辊组,所述第三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三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三隔断辊组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三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三浮动辊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所述第三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三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三浮动辊包括第三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三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三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三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三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三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膜片区辊面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三拉伸组件还包括第三过辊,所述第三过辊位于所述第三张力检测辊与所述第三浮动辊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断辊组、所述第三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相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浮动辊以及所述第三浮动辊的移动方向均与所述冷压辊组相平行。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极片冷压装置通过对极耳区额外施加一个张力,使极耳区发生一定的塑性形变,消除因冷压过程中造成的膜片区与极耳区之间的延伸差,从而解决极片在冷压过程中的打皱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
技术介绍
所提供的极片通过冷压辊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极片冷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浮动辊与极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极片冷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极片冷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附图标记:10-冷压辊组;12-第一拉伸组件;120-第一张力检测辊;122-第一浮动辊;122a-第一膜片区辊面;122b-第一极耳区辊面;124-第一隔断辊组;126-第一过辊;14-第二拉伸组件;140-第二张力检测辊;142-第二浮动辊;144-第二隔断辊组;146-第二过辊;16-第三拉伸组件;160-第三张力检测辊;162-第三浮动辊;164-第三隔断辊组;166-第三过辊;20-膜片区;22-极耳区。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极片冷压装置的放置状态为参照。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极片冷压装置,包括冷压辊组10以及第一拉伸组件12,沿工序位置,第一拉伸组件12位于冷压辊组10的后方,也就是说,极片会先经过冷压辊组10进行冷压轧制,之后进入第一拉伸组件12。第一拉伸组件12的主要作用是为极片的膜片区20与极耳区22提供差异化的张力,使得极耳区22获得更大的延伸率,缩小膜片区20与极耳区22之间的延伸率差异。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拉伸组件12包括第一张力检测辊120、第一浮动辊122、第一隔断辊组124以及第一过辊126。第一张力检测辊120以及第一浮动辊122位于第一隔断辊组124与冷压辊组10之间,这样,第一隔断辊组124以及冷压辊组10便可形成一个张力隔断区域,以便对位于二者之间的极片张力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第一隔断辊组124与冷压辊组10最好相互平行,也就是说,第一隔断辊组124内的两个隔断辊的排布方式与冷压辊组10的两个冷压辊的排布方式相同。极片经过冷压辊组10之后会经过第一张力检测辊120,第一张力检测辊120会实时检测出极片的张力,为第一浮动辊122的调整提供参数。之后通过移动第一浮动辊122的位置对极片进行张力调节,从而调节极片的延伸率。第一浮动辊122的移动方向最好与冷压辊组10相平行,也就是说基本与极片进入冷压辊组10的方向相垂直,以提供最佳的张力效果。第一过辊126位于第一张力检测辊120与第一浮动辊122之间,用于改变极片的包角,使极片在第一浮动辊122上能够受到较大的张力。如图3所示,第一浮动辊122包括第一膜片区辊面122a以及第一极耳区辊面122b,第一膜片区辊面122a与第一极耳区辊面122b沿第一浮动辊122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第一极耳区辊面122b的直径大于第一膜片区辊面122a的直径。极片在经过第一浮动辊122时,膜片区20与第一膜片区辊面122a贴合,极耳区22与第一极耳区辊面122b贴合,由于第一极耳区辊面122b的直径大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极片冷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片冷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压辊组以及第一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一拉伸组件位于所述冷压辊组的后方,所述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检测辊、第一浮动辊以及第一隔断辊组,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一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一浮动辊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所述第一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一浮动辊的包括第一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一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一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冷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压辊组以及第一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一拉伸组件位于所述冷压辊组的后方,所述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检测辊、第一浮动辊以及第一隔断辊组,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一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一浮动辊与所述冷压辊组之间,所述第一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以及所述冷压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一浮动辊的包括第一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一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一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膜片区辊面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冷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组件还包括第一过辊,所述第一过辊位于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辊与所述第一浮动辊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片冷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拉伸组件,沿工序位置,所述第二拉伸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拉伸组件的后方,所述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检测辊、第二浮动辊以及第二隔断辊组,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辊以及所述第二浮动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第二隔断辊组之间,且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辊位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与所述第二浮动辊之间,所述第二浮动辊能够移动,并改变处于所述第一隔断辊组以及所述第二隔断辊组之间的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二浮动辊包括第二膜片区辊面以及第二极耳区辊面,所述第二膜片区辊面与所述第二极耳区辊面沿所述第二浮动辊的轴线共轴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二极耳区辊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膜片区辊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侃吴福荣彭宁郭超洪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