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522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本方案中的动力电池模组主要包括若干软包电芯组和复合汇流片,软包电芯组包括若干软包电芯,基板,定位固定件,汇流片,若干软包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安置在基板内,每个软包电芯分别通过定位固定件进行定位和对其上极耳进行固定,若干软包电芯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呈线性排列,并分别通过汇流片并联在一起;所述复合汇流片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组上并接的正极和负极,串接若干软包电芯组。基于上述方案构成的电池模组方案中,通过汇流片来连接软包电芯极耳,与波浪形汇流排相比,极耳与汇流片逐个安装即可,不需要将极耳插入汇流排凹槽内,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A power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涉及动力电池技术。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中心和方向。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以电池包的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到新能源电动车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软包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厂商开始采用软包电池。由于软包电池一般单体容量有限,需要将多个电芯串并联成模组后使用,以达到电动车工作要求。在电池模组的实际装配过程中,常利用波浪形汇流排实现电芯之间的串并联,极耳需要逐个插入汇流排的凹槽内,然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汇流排与极耳进行连接。如公开号CN10551449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动力电池模组方案。在该方案中采用梳子状的汇流排相应的极耳进行连接,需要将极耳逐个插入梳子状汇流排上的凹槽中。由此现有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在生产过程存在如下问题:(1)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极耳一个个插入到波浪形汇流排的凹槽内,员工操作困难,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2)现有方案对极耳长度的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焊接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和控制,容易出现虚焊、未连接等焊接质量问题,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存在软包电芯极耳与汇流排连接困难,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优化软包电芯极耳与汇流排连接结构,便于生产和提高良品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主要包括若干软包电芯组和复合汇流片,软包电芯组包括若干软包电芯,基板,定位固定件,汇流片,若干软包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安置在基板内,每个软包电芯分别通过定位固定件进行定位和对其上极耳进行固定,若干软包电芯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呈线性排列,并分别通过汇流片并联在一起;所述复合汇流片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组上并接的正极和负极,串接若干软包电芯组。进一步的,所述软包电芯与汇流片之间逐个装配,软包电芯极耳被两个汇流片夹持,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汇流片表面开有螺纹孔,用于信号采集模组的信号采集端子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固定件上设置定位凸台,并开有固定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软包电芯组中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置于软包电芯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还包括绝缘件,,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相对于复合汇流片设置,将两软包电芯组上不需要连接的正极和负极进行绝缘。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片由绝缘塑料体构成,两侧开有容正极嵌入条和负极嵌入条插入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汇流片一侧材料与电池模组正极材料一致或有较好的焊接性,复合汇流片的另一侧与电池模组负极材料一致或有较好的焊接性。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中还包括正极出口汇流片和负极出口汇流片分别构成动力电池模组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车,其内安置有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基于上述方案构成的电池模组方案中,通过汇流片来连接软包电芯极耳,与波浪形汇流排相比,极耳与汇流片逐个安装即可,不需要将极耳插入汇流排凹槽内,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再者,相对于现有波浪形汇流排为了保证焊接时连接可靠,需要所有电芯装配完成后,极耳顶面在一个平面上,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若不在一个面上,则会出现虚焊等问题;本方案采用夹紧方式,不需要对极耳顶部尺寸精度要求非常严格,故对焊前极耳装配尺寸精度要求降低,极耳安装尺寸公差范围扩大,焊接适应性更好,产品的良品率更高。再者,本方案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紧凑,与其它电池模组结构相比,该电池模组具结构形式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塑料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汇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极耳与汇流片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复合汇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的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出口汇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其示出为本实例提供的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的组成结构。由图可知,该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主要由侧固定挡板(1)、正极出口汇流片(21)、负极出口汇流片(22)、螺栓(3)、正极汇流片(41)、负极汇流片(42)、复合汇流片(43)、第一塑料件(51)、第二塑料件(52)、铝板(6)、绝缘片(7)、若干软包电芯(8)、极耳(81)、泡棉(9)配合构成。其中,若干软包电芯(8)、正极汇流片(41)、负极汇流片(42)、铝板(6)以及泡棉(9)配合构成软包电芯组,即软包电芯单元。若干的软包电芯单元通过与复合汇流片(43)串接形成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的主体。具体的,若干软包电芯(8)中每个软包电芯(8)放置于铝板(6)内,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塑料件(51)和第二塑料件(52)实现定位和极耳(81)的固定;同时在将泡棉(9)放置于软包电芯(8)的上面,用于对电芯(8)进行保护。据此设置方案,若干软包电芯(8)沿其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在铝板(6)内,各软包电芯(8)的正极耳(811)之间呈线性排列,各软包电芯的负极耳(812)线性排列。针对线性排列的各软包电芯(8)的正极耳(811),通过正极汇流片(41)将其并联在一起;相应的,针对线性排列的各软包电芯的负极耳(812),通过负极汇流片(42)将其并联在一起,由此构成软包电芯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如此结构的若干软包电芯组,利用复合汇流片(43)将若干软包电芯组上并联好的软包电芯(8)的正极和负极进行连接,实现若干软包电芯组之间的串联形成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的主体。再者,在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中安置绝缘片(7)实现电池模组内模块的绝缘。本绝缘片(7)安置在复合汇流片(43)的对面,与复合汇流片(43)配合,复合汇流片(43)实现软包电芯组a的正极与软包电芯组b的负极相连,绝缘片(7)用于实现软包电芯组a的负极与软包电芯组b的正极之间绝缘,以避免出现短路。正极出口汇流片(21)和负极出口汇流片(22)与完成串并联的电池模组相连接,作为电池模组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侧固定挡板(1)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两侧面,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护。螺栓(3)与侧固定挡板(1)配合,通过侧固定挡板(1)上的通孔,将整个电池模组固定在电池包上。据此原理方案,本软包电芯动力电池模组的具体实现如下:本电池模块中的软包电芯(8)可采用现有优质的软包电芯,以保证产品的性能。本电池模块中的软泡棉(9)优选匀厚的方式铺满软包电芯的表面,以对软包电芯形成良好保护。参见图2,本电池模块中的第一塑料件(51)和第二塑料件(52)两者结构相同。每个塑料件上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凸台511,以用于与铝板6上相应的安置孔进行装配实现定位和固定。同时该塑料件上开设有相应的凹槽512,该凹槽512可容汇流片(4)和绝缘片(7)插入,实现对汇流片(4)和绝缘片(7)的固定。如此结构的塑料件在安装时,通过其上两端的定位凸台定位在铝板上,其尺寸与电芯的尺寸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若干软包电芯组和复合汇流片,软包电芯组包括若干软包电芯,基板,定位固定件,汇流片,若干软包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安置在基板内,每个软包电芯分别通过定位固定件进行定位和对其上极耳进行固定,若干软包电芯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呈线性排列,并分别通过汇流片并联在一起;所述复合汇流片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组上并接的正极和负极,串接若干软包电芯组。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若干软包电芯组和复合汇流片,软包电芯组包括若干软包电芯,基板,定位固定件,汇流片,若干软包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安置在基板内,每个软包电芯分别通过定位固定件进行定位和对其上极耳进行固定,若干软包电芯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呈线性排列,并分别通过汇流片并联在一起;所述复合汇流片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组上并接的正极和负极,串接若干软包电芯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芯与汇流片之间逐个装配,软包电芯极耳被两个汇流片夹持,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表面开有螺纹孔,用于信号采集模组的信号采集端子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件上设置定位凸台,并开有固定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圣杜禾吴斌谈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