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87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包括:一具有若干容置孔的铜片、设置在所述铜片上且与所述容置孔一一对应的镍片,其中,所述容置孔的一侧设置有细长槽,所述镍片包括一挡设在所述容置孔上的圆形部、一设置在所述细长槽上的安装部和连接所述圆形部和所述安装部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容置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镍片具有一连续折弯部,有效增强了镍片整体的柔性,当动力电池组遇到较大的晃动时,该折弯部能够有效避免镍片与电池组的分离,连接的可靠性好。

A battery - connected copper nickel composi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pper nickel composite sheet, a battery connection includes a has a plurality of accommodating holes arranged on the copper, copper and the contain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nickel plate, wherein, the holding hol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elongated slot, the nickel plate including bending a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holding part, a circular hole is installed in the elongated groov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lar part and the mounting part, the bending part is positioned in the containing hole. The nickel piece of the invention has a continuous bending part, which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overall flexibility of the nickel piece. When the power battery group meets large sloshing, the bending par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eparation of nickel piece from the battery pack,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连接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铜镍复合片。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递增。由于燃油车带来的尾气排放问题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它们代表着未来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电动汽车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组。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体积小等优点而成为人们的首选动力能源。动力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即可形成动力电池组,以此满足汽车的各种动力需求。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进行相应的连接以使单体电池之间形成串联或并联,从而形成动力电池组。显而易见,由于动力电池的电力输出极端地依赖于电极端子的连接结构,因而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对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该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内阻等与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电力输出性能密切相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串联或并联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连接时电池连接片的一端与动力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电池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负极端连接。现有铜镍复合片的镍片往往呈平板状,其存在的缺点是:动力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因晃动较大而导致镍片与电池组焊接部分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市场的需求,而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镍片具有一连续折弯部,有效增强了镍片整体的柔性,当动力电池组遇到较大的晃动时,该折弯部能够有效避免镍片与电池组的分离,连接的可靠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包括:一具有若干容置孔的铜片、设置在所述铜片上且与所述容置孔一一对应的镍片,其中,所述容置孔的一侧设置有细长槽,所述镍片包括一挡设在所述容置孔上的圆形部、一设置在所述细长槽上的安装部和连接所述圆形部和所述安装部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容置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容置孔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铜片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容置孔为方形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折弯部为一连续折弯结构,所述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圆形部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焊接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与所述折弯部固连的第一水平部、一贯穿所述细长槽且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固连的第一竖直部以及垂直固连在所述第一竖直部端部的第二水平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平行,所述第二水平部上设置有焊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铜片的一端面上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凹槽的数量设置为4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镍片上设置一连续折弯部,有效增强了镍片整体的柔性,当动力电池组遇到较大的晃动时,该折弯部能够有效避免镍片与电池组焊接部的分离,连接的可靠性好,连接效果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镍片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铜片;11、容置孔;12、细长槽;13、凹槽;14、连接孔;20、镍片;21、圆形部;22、折弯部;23、安装部;231、第一水平部;232、第一竖直部;233、第二水平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包括:一具有若干容置孔11的铜片10、设置在所述铜片10上且与所述容置孔11一一对应的镍片20。具体的,所述容置孔11的一侧设置有细长槽12,所述镍片20包括一挡设在所述容置孔11上的圆形部21、一设置在所述细长槽12上的安装部23和连接所述圆形部21和所述安装部23的折弯部22,所述折弯部22位于所述容置孔11内。所述铜片10的一端面上成型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上开设有连接孔14,所述凹槽13的数量设置为4个。见图2所示,所述容置孔11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铜片10上;所述容置孔11为方形孔;上述矩形阵列的分布方式和方形孔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加工所述铜片10,加工较为简单。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折弯部22为一连续折弯结构,所述折弯部22的一端与所述圆形部21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23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可以降低所述镍片20的内阻。见图4所示,所述安装部23包括一与所述折弯部22固连的第一水平部231、一贯穿所述细长槽12且与所述第一水平部231固连的第一竖直部232以及垂直固连在所述第一竖直部232端部的第二水平部233,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231与所述第二水平部233平行,所述第二水平部233上设置有焊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镍片20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铜片10上的同时还利用所述安装部23卡设在所述铜片10上,这样安装的目的是,焊接连接可以有效降低铜镍复合片的内阻,利用安装部23卡设在所述铜片10的细长槽12上,在遇到较大震动时能够避免镍片20与所述铜片10的分离,连接可靠。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若干容置孔(11)的铜片(10)、设置在所述铜片(10)上且与所述容置孔(11)一一对应的镍片(20),其中,所述容置孔(11)的一侧设置有细长槽(12),所述镍片(20)包括一挡设在所述容置孔(11)上的圆形部(21)、一设置在所述细长槽(12)上的安装部(23)和连接所述圆形部(21)和所述安装部(23)的折弯部(22),所述折弯部(22)位于所述容置孔(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若干容置孔(11)的铜片(10)、设置在所述铜片(10)上且与所述容置孔(11)一一对应的镍片(20),其中,所述容置孔(11)的一侧设置有细长槽(12),所述镍片(20)包括一挡设在所述容置孔(11)上的圆形部(21)、一设置在所述细长槽(12)上的安装部(23)和连接所述圆形部(21)和所述安装部(23)的折弯部(22),所述折弯部(22)位于所述容置孔(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11)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铜片(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11)为方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的铜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2)为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嘉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