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404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涉及飞行器领域,能够平衡反扭矩、解决旋翼气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满足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要求,具有气动效率、操纵功效和使用效率高,能垂直起降、经济、安全、实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身、电机、旋翼、涵道、外圈,机身沿长轴方向对称设置两个外圈,外圈内分别安装两个涵道,涵道内部再安装旋翼,旋翼通过电机驱动,且两个旋翼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航拍,也可以改进为飞行摩托,亦可用于防恐领域,挂载小口径杀伤武器用于单兵实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涵道飞行器是一种采用涵道内安装旋翼以提供升力的飞行器,相比于相同尺寸无涵道的旋翼系统,这种飞行器的旋翼系统的涵道唇口会形成低压区而产生额外升力。大尺寸旋翼的气动效率要比小尺寸旋翼的气动效率高,单旋翼旋转时会产生桨叶弦向阻力,旋翼对机身会产生一个与旋翼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单个大尺寸的旋翼需配备一个平衡反扭矩的系统,才能保证飞行器的稳定性。而且单个大尺寸旋翼系统的整体几何尺寸较大,不利于携带,而且旋翼较为危险,不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区域或特定的任务为了解决飞行器稳定性的问题,可以采用四旋翼的设计,然而,四旋翼飞行器虽然具有较好的飞行稳定性,但是不仅旋翼的气动效率较低,前飞阻力较大,飞行速度低,多套动力及调速系统使得能量的利用率也很低。在目前电池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续航时间成为电机驱动的四旋翼飞行器发展的技术瓶颈。综上,现有的多旋翼飞行器在稳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不具备较高的旋翼气动效率,而单旋翼直升机系统气动效率高,但稳定性较低和操纵性要求极高,且结构复杂,高稳定性和高旋翼气动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二旋翼(4)、第一旋翼(5)、第一涵道(6)、第二涵道(7)、第一外圈(8)、第二外圈(9),机身(1)沿长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外圈(8)、第二外圈(9),第一外圈(8)内安装第一涵道(6),第二外圈(9)内安装第二涵道(7),第一涵道(6)的横梁上安装第一旋翼(5)和第一电机(2),第二涵道(7)的横梁上安装第二旋翼(4)和第二电机(3),第二旋翼(4)和第一旋翼(5)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涵道(6)和第一外圈(8)通过万向铰形式连接在机身(1)上,第二涵道(7)和第二外圈(9)通过万向铰形式连接在机身(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二旋翼(4)、第一旋翼(5)、第一涵道(6)、第二涵道(7)、第一外圈(8)、第二外圈(9),机身(1)沿长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外圈(8)、第二外圈(9),第一外圈(8)内安装第一涵道(6),第二外圈(9)内安装第二涵道(7),第一涵道(6)的横梁上安装第一旋翼(5)和第一电机(2),第二涵道(7)的横梁上安装第二旋翼(4)和第二电机(3),第二旋翼(4)和第一旋翼(5)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涵道(6)和第一外圈(8)通过万向铰形式连接在机身(1)上,第二涵道(7)和第二外圈(9)通过万向铰形式连接在机身(1)上;第一外圈(8)连接在机身(1)上,第一涵道(6)连接在第一外圈(8)上;第二外圈(9)连接在机身(1)上,第二涵道(7)连接在第二外圈(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圈(8)和第二外圈(9)通过长拉杆(13)连接,长拉杆(13)上连接第三舵机(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万向铰涵道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凌华张斌周金龙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