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所述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包括上管、下管、立管、平叉、立叉和前管,所述下管、立管与平叉之间通过中接头相连,所述前管、下管、中接头、立管与立叉依次相通,使电线可由其内部穿过,所述立管靠近立叉对面位置设有预留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中接头下端位置设有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前管下端位置设有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极大的方便了前端用太阳能板发出来的电为后端智能锁安全高效的充电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行车车架主要包括前叉、前管、上管、下管、中管、立叉、平叉以及中接头,前叉包括立管以及与立管底部相固定的左前叉和右前叉,立管可转动的安装在头管内,上管和下管的一端焊接在头管上,上管和下管的另一端焊接在中管和中接头上,立叉的一端焊接在中管上,立叉的另一端焊接在平叉的一端上,平叉的另一端焊接在中接头上。其中,下管、中管及平叉的交汇处为用于安装脚踏板的。为了让自行车的外观更加的美观,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控制线(控制线包括刹车线、变速线及智能控制电线等),目前一些自行车采用管内走线。但目前的内走线都是局部内走线,而不是整体内走线,一般在上管、下管、上叉和下叉之间内走线,大部分自行车的前叉的走线基本上都是外漏的,即不美观也容易损坏控制线。因此,需要对现有自行车做进一步改进。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用异型管材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所述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包括上管、下管、立管、平叉、立叉和前管,所述下管、立管与平叉之间通过中接头相连,所述前管、下管、中接头、立管与立叉依次相通,使电线可由其内部穿过,所述立管靠近立叉对面位置设有预留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中接头下端位置设有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前管下端位置设有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上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进一步的,所述前管上安装有车筐,所述车筐的下篮筐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电线保护过线管。在上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进一步的,所述前管在与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电线保护过线管套,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与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套之间相互构成套筒关系。在上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进一步的,所述上管、下管、立管、平叉、立叉和前管均为异型管材。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为了满足共享单车智能锁充电的需求,前置太阳能板,中间用内走线的方式连接从太阳能板发出的电供给立叉后面的智能锁供电和充电。2、本技术为了解决穿电线的困难特设了三个关键部位的工艺孔,此三处工艺孔位置为关键处,保证了穿电线的顺利进行和品质保障。3、本技术为保障产品强度和抗疲劳性特设成异型管材。4、本技术异型管材制作、内走线预留关键工艺孔、特设充电线保护过线管套和车筐充电线保护过线管形成套装模式,这样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线保护过线管处的放大图。图中:1、上管;2、下管;3、立管;4、平叉;5、立叉;6、前管;7、中接头;8、预留工艺孔;9、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10、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11、车筐;12、电线保护过线管;13、电线保护过线管套。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及自行车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2示出了电线保护过线管处的放大图,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2来具体说明本技术。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所述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包括上管1、下管2、立管3、平叉4、立叉5和前管6,所述下管2、立管3与平叉4之间通过中接头7相连,所述前管6、下管2、中接头7、立管3与立叉5依次相通,使电线可由其内部穿过,所述立管3靠近立叉5对面位置设有预留工艺孔8,所述下管2靠近中接头7下端位置设有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9,所述下管2靠近前管6下端位置设有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10。本技术为了解决穿电线的困难特设了三个关键部位的工艺孔,此三处工艺孔位置为关键处,保证了穿电线的顺利进行和品质保障。本技术为了满足共享单车智能锁充电的需求,前置太阳能板,中间用内走线的方式连接从太阳能板发出的电供给立叉5后面的智能锁供电和充电。实施例二: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技术中考虑,所述前管6上安装有车筐11,所述车筐11的下篮筐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电线保护过线管12。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前管6在与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电线保护过线管套13,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12与所述电线保护过线管套13之间相互构成套筒关系。实施例三: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技术中考虑,所述上管1、下管2、立管3、平叉4、立叉5和前管6均为异型管材。本技术为保障产品强度和抗疲劳性特设成异型管材。本技术异型管材制作、内走线预留关键工艺孔、特设充电线保护过线管套13和车筐11充电线保护过线管12形成套装模式,这样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提供一种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提供一种保证了车架本身的抗疲劳性和强度要求,又不失整体外观的完美要求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自行车。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所述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包括上管、下管、立管、平叉、立叉和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立管与平叉之间通过中接头相连,所述前管、下管、中接头、立管与立叉依次相通,使电线可由其内部穿过,所述立管靠近立叉对面位置设有预留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中接头下端位置设有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前管下端位置设有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所述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包括上管、下管、立管、平叉、立叉和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立管与平叉之间通过中接头相连,所述前管、下管、中接头、立管与立叉依次相通,使电线可由其内部穿过,所述立管靠近立叉对面位置设有预留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中接头下端位置设有第一充电内走线工艺孔,所述下管靠近前管下端位置设有第二充电内走线工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部为异型管材制作的内走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上安装有车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钰铭,刘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飞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