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32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中间护杠及侧面护杠,中间护杠包括上层防撞梁和下层防撞梁,还包括若干纵向工字形加强件;纵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纵梁,纵梁的前后侧面上设有加强护板;上层防撞梁及下层防撞梁的中部均设有横向工字形加强件,横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第三钢板以及第四钢板,第三钢板与第四钢板之间固定有横向连管;两侧护杠包括第五钢板、第六钢板及若干固定件,且第五钢板与第六钢板之间设有弹簧;第一钢板上设有螺纹孔,挂钩部件包括固定轴以及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对车头全方位进行保护,防撞效果更好,且能够及时轻松的将抛锚车辆移至安全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汽车或驾驶员在冲撞受力的时候,产生缓冲的装置,汽车保险杠是汽车行驶或是静态中第一道安全防线,从设计到应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综观国内、外各型汽车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保险杠应有作用而简化成为装饰性构件,表现形式繁多,如:1、简单地在前围凸起一段以示保险杠;2、布满各种灯具;3、薄薄的一段塑料壳;4、更甚者汽车上并不设有此结构;其后果导致汽车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严重危害性在车祸中明显暴露,车损及人员伤亡加剧,因此强化保险杠应有的功能,大幅度的提高安全性能是本技术予以解决的课题。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申请号为201410674491.8)包括上层护杠和下层护杠,上层护杠通过可伸缩的连接杆连接在下层护杠的上方,下层护杠的两端均套装有弹性护套,弹性护套的外围边缘设置有荧光带,上层护杠的下部内嵌有第一磁性装置,下层护杠的上部内嵌有第二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相互排斥,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缓冲防震、不易损坏,但是虽然双层的结构设计使得保险杠的保护效果增强了,可是由于此装置只设置在车头,对于车头一侧的刮擦的防护效果并不大。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可对车头全方位进行保护,防撞效果更好,且能够及时轻松的将抛锚车辆移至安全位置的汽车防撞保险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结构简单,可对车头全方位进行保护,防撞效果更好,且能够及时轻松的将抛锚车辆移至安全位置。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包括位于汽车车头中间的中间护杠及位于中间护杠两侧的侧面护杠,中间护杠包括上层防撞梁和下层防撞梁,还包括若干与上层防撞梁及上层防撞梁固定相连的纵向工字形加强件;纵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位于上层防撞梁上侧的第一钢板、位于下层防撞梁下侧的第二钢板以及与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固定相连且穿过上层防撞梁及下层防撞梁的纵梁,纵梁的前后侧面上设有加强护板;上层防撞梁及下层防撞梁的中部均设有横向工字形加强件,横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分别位于上层防撞梁及下层防撞梁前面的第三钢板以及后面的第四钢板,第三钢板与第四钢板之间固定有穿过上层防撞梁或下侧防撞梁的横向连管;两侧护杠包括弧形的第五钢板、位于第五钢板外侧的第六钢板及若干与第五钢板和第六钢板相连接的固定件,且第五钢板与第六钢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第一钢板上设有螺纹孔,纵向工字形加强件还包括与螺纹孔相配合的挂钩部件,挂钩部件包括外圈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螺纹的固定轴以及与固定轴的一端固定相连的挂钩。优选的,纵梁内部设有缓冲管,纵梁与缓冲管之间固定若干加强钢筋及弹性缓冲件,且弹性缓冲件充满纵梁及缓冲管内部的空间,使得纵梁不仅抗撞击能力加强了,而且弹性缓冲件的加入使得撞击时具有缓冲震动的作用。优选的,弹性缓冲件为弹簧或橡胶,使得取材更方便,成本低廉且缓冲效果更好。优选的,第六钢板的表面设有橡胶层,使得当汽车发生侧面轻微的剐蹭时,可以保护保险杠,将保险杠的损伤降到最低,节省维修成本。优选的,固定件包括固定螺杆和位于第五钢板及第六钢板之间的固定杆,固定螺杆上设有位于第五钢板及第六钢板之间的固定螺母以及位于第五钢板内层的锁紧螺母,由于将固定螺母设置在第五钢板及第六钢板之间,使得当侧面撞击发生时,不仅提高了抗碰撞的强度,而且使得发生轻微碰撞没有伤及第五钢板时,只需要更换第六钢板,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优选的,第五钢板及第六钢板之间设有橡胶层,使得对于碰撞具有一定的防震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上层防撞梁及下层防撞梁纵向分布,且通过纵向工字形加强件固定,从而不仅可以使得通过控制纵向工字形加强件的高度进而可以控制该汽车防撞保险杠适用于车子的尺寸,且使得该汽车防撞保险杠防护的高度范围较大,安全性能更高。(2)通过在纵梁的前后侧面均设有加强护板,使得可以提高汽车的抗撞击能力。(3)通过设置横向工字形加强件,从而可以提高汽车抗正面撞击的能力。(4)通过将两侧护板设计成第五钢板与第六钢板通过固定件固定的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更换,且在第五钢板及第六钢板之间设置弹簧,可以有效的吸收撞击时产生的震动,避免二次车祸的发生。(5)通过在第一钢板上设置螺纹孔,且挂钩部件通过将外圈带有螺纹的固定轴与第一钢板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了当车子突然出现抛锚事故,或抛锚地位置阻碍交通且人力难以推拉时,可以借助其他车辆通过挂钩部件快速有效的移动至安全地点,避免二次事故,或是不至于阻塞交通,且也可以节省人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中间护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侧面护杠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A方向的结构剖面图;图4是挂钩部件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纵向工字形加强件的结构剖面图;图中的标记:1为第一钢板,2为第二钢板,3为纵梁,4为加强护板,5为第三钢板,6为第四钢板,7为第五钢板,8为第六钢板,9为固定件,10为中间护板,11为上层防撞梁,12为下层防撞梁,13为纵向工字形加强件,14为横向工字形加强件,141为横向连管,15为挂钩部件,151为固定轴,152为挂钩,20为侧面护板,21为弹簧,22为螺纹孔,31为缓冲管,32为加强钢筋,33为弹性缓冲件,91为固定螺杆,92为固定杆,93为固定螺母,94为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位于汽车车头中间的中间护杠10及位于中间护杠10两侧的侧面护杠20,中间护杠10包括上层防撞梁11和下层防撞梁12,还包括若干与上层防撞梁11及上层防撞梁12固定相连的纵向工字形加强件13;纵向工字形加强件13包括位于上层防撞梁11上侧的第一钢板1、位于下层防撞梁12下侧的第二钢板2以及与第一钢板1及第二钢板2固定相连且穿过上层防撞梁11及下层防撞梁12的纵梁3,纵梁3的前后侧面上设有加强护板4;上层防撞梁11及下层防撞梁12的中部均设有横向工字形加强件14,横向工字形加强件14包括分别位于上层防撞梁11及下层防撞梁12前面的第三钢板5以及后面的第四钢板6,第三钢板5与第四钢板6之间固定有穿过上层防撞梁11或下侧防撞梁12的横向连管141;两侧护杠20包括弧形的第五钢板7、位于第五钢板7外侧的第六钢板8及若干与第五钢板7和第六钢板8相连接的固定件9,且第五钢板7与第六钢板8之间设有若干弹簧21;第一钢板1上设有螺纹孔22,纵向工字形加强件13还包括与螺纹孔22相配合的挂钩部件15,挂钩部件15包括外圈设有与螺纹孔22相配合螺纹的固定轴151以及与固定轴151的一端固定相连的挂钩152。如图5所示,纵向工字形加强件的结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纵梁3内部设有缓冲管31,纵梁3与缓冲管31之间固定若干加强钢筋32及弹性缓冲件33,且弹性缓冲件33充满纵梁3及缓冲管31内部的空间,使得纵梁3不仅抗撞击能力加强了,而且弹性缓冲件33的加入使得撞击时具有缓冲震动的作用,弹性缓冲件33为橡胶,使得取材更方便,成本低廉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包括位于汽车车头中间的中间护杠及位于所述中间护杠两侧的侧面护杠,所述中间护杠包括上层防撞梁和下层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与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上层防撞梁固定相连的纵向工字形加强件;所述纵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位于所述上层防撞梁上侧的第一钢板、位于所述下层防撞梁下侧的第二钢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钢板及所述第二钢板固定相连且穿过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前后侧面上设有加强护板;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的中部均设有横向工字形加强件,所述横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前面的第三钢板以及后面的第四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第四钢板之间固定有穿过所述上层防撞梁或所述下侧防撞梁的横向连管;所述两侧护杠包括弧形的第五钢板、位于所述第五钢板外侧的第六钢板及若干与所述第五钢板和第六钢板相连接的固定件,且所述第五钢板与所述第六钢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所述第一钢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纵向工字形加强件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挂钩部件,所述挂钩部件包括外圈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螺纹的固定轴以及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相连的挂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包括位于汽车车头中间的中间护杠及位于所述中间护杠两侧的侧面护杠,所述中间护杠包括上层防撞梁和下层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与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上层防撞梁固定相连的纵向工字形加强件;所述纵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位于所述上层防撞梁上侧的第一钢板、位于所述下层防撞梁下侧的第二钢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钢板及所述第二钢板固定相连且穿过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前后侧面上设有加强护板;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的中部均设有横向工字形加强件,所述横向工字形加强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层防撞梁及所述下层防撞梁前面的第三钢板以及后面的第四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第四钢板之间固定有穿过所述上层防撞梁或所述下侧防撞梁的横向连管;所述两侧护杠包括弧形的第五钢板、位于所述第五钢板外侧的第六钢板及若干与所述第五钢板和第六钢板相连接的固定件,且所述第五钢板与所述第六钢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所述第一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强钱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巨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