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先强专利>正文

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及其配套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1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木双面鞋垫以及与之配套镶嵌使用的鞋底。鞋垫由骨牌形竹木板片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内垫筋中间层两面,上、下层对应板片互相对齐;配套鞋底内面按所要嵌入竹木鞋垫的厚度、形状和尺寸,做成与之相配合的鞋膛。可用此鞋底做成凉鞋、拖鞋或其它鞋类,嵌垫竹木鞋垫使用,穿着凉爽、舒适、卫生,结实、耐磨、替换方便;生产工艺简单,省工节能,投资少,成本低,容易实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特别是鞋垫和鞋底。现有用棉布、化纤织物或皮革、塑料、橡胶制作的鞋垫,穿着闷热、易潮湿,尤其不适合在热天使用。而草编、竹篾编织的鞋垫或凉鞋托底,机械强度差,不耐洗、不经穿,且编织制作工艺繁杂、费工。中国专利91230898.2公开的一种竹编鞋垫,采用竹条子串编、粘贴织物布基的方式。由于竹条子细而窄,打孔时易钻偏,且钻孔会使竹条子遭到结构性破坏,受踩压扭磨时,钻孔部位易首先崩裂、断开,甚至产生竹刺,割坏袜子、刺伤皮肉;若不钻孔而采用线编,则容易松动、滑脱,不易将竹条子牢固固定在鞋垫上;且一部分暴露在穿着接触表面的编线凸起在高于鞋垫表面,会使脚底产生不舒适感;露出的线受踩磨汗浸,磨损腐蚀,易断线脱开;竹条子粘着接触面小,受踩压挤扭后,容易脱胶甚至从布基表面脱落;织物布基与鞋底直接接触面易磨损,影响鞋垫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鞋垫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凉爽舒适、结实耐穿、换洗方便、制作简易的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及其配套鞋底。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的形状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竹木鞋垫纵截面片段示意图。附图3为将竹木鞋垫镶嵌入配套鞋底后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4为将配套鞋底做成凉拖鞋方式的示意图。附图5为一种表面具有凸出横条隔埂及其凹槽的内垫筋示意图。附图6为骨牌状竹木板片横截面形状示意图。附图7为骨牌状竹木板片与具有凸条隔埂和凹槽的内垫筋配合方式图。上图中9′为长方形凸条隔埂,下图中9″为燕尾形凸条隔埂。附图8为有隔埂内垫筋的骨牌状竹木双面鞋垫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如附图1和附图8所示,本技术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其特征在于以内垫筋1作为中间层,将两个竹木表面层2和3分别固定在内垫筋1的两面,构成双面三层结构;所述竹木表面层由骨牌状竹板片和/或木板片依次横向排列在内垫筋表面,上层与下层对应的板片相互对齐后固定在内垫筋上,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骨牌状竹板片或木板片的横截面如图6所示,可以是长方形(甲),或上边略微上凸的长方形(乙)或(丙),或梯形(丁),或腰呈弧形的类梯形(戊)。一般竹木板片的宽度为15mm至25mm,厚度为2mm至6mm,其长度可视排列在鞋垫上的位置及所制作鞋垫的尺码来截取。所述内垫筋中间层在本技术鞋垫中起着负载、联结、定位和应变的作用,一般采用韧性好,抗断裂、抗变形的高分子材料来制作。可采用橡胶或塑料,也可采用树脂布、轮胎帘子布、帆布、牛筋片等来制作。内垫筋1可做成平面层状;也可以如附图5所示,在一面或两面每相隔15-25mm,设置互相平行的横列凸条隔埂9。图7之上图中所示9′为长方形凸条隔埂,下图中所示9″为燕尾形凸条隔埂。相邻两凸条隔埂间形成的凹槽,用于镶嵌固定骨牌状竹木板片。所述凸条隔埂一般以高1-2mm、宽1-4mm为宜。竹木表面层2、3与内垫筋中间层1之间的固定联结方式可以是用胶粘合;也可以如图1中所示,沿鞋垫周边一定距离、相隔一定间距钻一系列小孔4,用铆钉铆合;或用高强度结实耐磨耐腐蚀的线穿过小孔串缀缝合;为避免在竹木表面上露出上凸的线以影响穿着舒适感,可在编线经过的表面部位预先打磨出线径粗细的凹槽,使编线凹陷在槽内;还可以将上述固定联结方式组合采用,以增加牢固程度。所述铆钉可采用竹钉、木钉、金属钉或塑胶钉;所述用于穿孔串缀缝合的线可采用尼龙线或金属线。为使衬垫竹木鞋垫时鞋子与鞋垫有良好的配合,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专门用于镶嵌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使用的配套鞋底,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内面开有特殊下凹深度的鞋膛,鞋膛周围边沿6的高度,即鞋膛深度,与所要嵌入的竹木鞋垫厚度相当,可以相等、略高或略低,一般为4mm至8mm,鞋膛周边5的形状大小与所要嵌入鞋垫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吻合。所述配套竹木鞋垫使用的鞋底之膛底,可粘铺一层底垫7,其表面做成与鞋垫下表面相配合、略呈波浪起伏的瓦楞面或长方形浅槽床,使鞋垫安置其上。此底垫7可用具有韧性的材料、如泡沫橡胶、塑料等制作。粘铺底垫7这一活动面层,可缓冲、减少、分散行走时对竹木鞋垫胶合固定部位的揉搓,避免竹木板面的变形或脱胶。由于本技术采用骨牌形竹木板片作为基本构件,较现有采用竹篾片或竹条子的鞋垫基材厚实、宽阔,容易固定、粘牢,耐压、耐磨,抗断裂性能大大增强,且使用基件的数量大大减少,使制作工艺简单,省工节能,扩大了可供选用的材料来源,降低了成本。本技术将内垫筋置于中间层位置,由上下两层竹木层夹持着,不直接与鞋底接触,避免了内垫筋受摩擦损耗,且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内垫筋受到行走过程中的牵绷张力比单层背贴时小得多,加上骨牌状竹木板片厚实宽阔、耐压耐磨,使本技术竹木鞋垫的使用寿命大大超过现有竹篾、竹条子鞋垫。骨牌形竹木板片的基本形状是长方体,其横截面如附图6(甲)所示;也可将其做成横截面略呈凸起的长方形(乙)或(丙),或梯形(丁),或两腰呈圆弧状的类梯形(戊)等形状。将上、下层对应的竹木板片对齐后,横向排列固定在内垫筋中间层上,可使竹木鞋垫沿纵向前后略微卷曲,这符合脚掌行走时的曲挠运动规律,使走路时不易产生鞋垫脱落感;另一方面,由于略呈凸状的相邻两竹木板片间存在的空间,可使脚掌与竹木表面接触部位间留存空隙,起到通风透气作用,增加凉爽舒适感。本技术之三层双面结构,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做成双面都是竹面或都是木面,或竹木相间表面;一般可做成一面是竹面另一面为木面,以便使用者根据天气凉热选择更换所需的表面。天气炎热时选用竹面作为穿着接触面,天气凉爽时则可换用木面作为接触面,只要把鞋垫翻一个身,左右交换一下即可。采用本实用型提供的与竹木鞋垫配套使用的鞋底,配合适当的鞋帮或鞋面,可做成各种类型的凉鞋、拖鞋、胶鞋、运动鞋、旅游鞋、雨鞋等,以衬垫竹木鞋垫穿着使用。本技术竹木鞋垫也可衬垫在普通鞋子内使用,尤其是鞋膛较深的胶鞋、运动鞋、旅游鞋、雨靴等。使用衬垫本技术骨牌形竹木双面鞋垫的鞋,穿着凉爽舒适,鞋垫牢固耐穿,使用寿命长,更换洗涤方便,易晾干,卫生实用。本鞋垫及其配套鞋底制作工艺简单,省工节能,原料来源广泛,投资少,成本低,容易实施。以下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选用四年以上淡竹、毛竹(孟宗竹)、泡桐树,秋冬采伐的原材,作为竹木鞋垫的基材,经水浸泡、蒸煮和防霉防蛀理化处理后,加工成宽20mm、厚2mm、横截面如附图6之(乙)和(丙)所示表面略微上凸的长方形骨牌状竹、木板片,并按国际标准尺码鞋垫形状及其宽窄,将竹木板片截成所需长度,依次编上号以便拼排,每个长度按正反方向要求各两套,打磨抛光备用。选用高强度树脂布按国际标准尺码鞋垫形状打好轮廓线,作为内垫筋1。将内垫筋铺平后在一面均匀涂胶,将骨牌状竹板片2按编号顺序横向依次挨紧平铺在内垫筋树脂布上的轮线内,待稍粘牢后,翻过来,按轮廓线剪裁去多余部分,在另一面均匀涂胶,将骨牌状木板片3按编号顺序与前面的竹板片2一一对齐,横向依次挨紧,平铺在内垫筋1上粘好,固定位置关系如附图2所示。按上述方式粘贴好另一只鞋垫,使之成为一双。沿鞋垫周边离开边缘4mm处,钻孔径为1mm的小孔4,鞋垫头部和根部的孔取相隔间距为5-8mm。每片竹木板片两端各间隔均匀地钻三个小孔,用预先削好的竹钉铆合后,打磨光滑;也可用尼龙线沿周边依次上下穿过小孔编缀牢固。然后放到预先加热到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垫,其特征在于以内垫筋1作中间层,将两个竹木表面层2和3分别固定在内垫筋1的两面,构成双面三层结构;所述竹木表面层由骨牌状竹板片和/或木板片依次横向排列在内垫筋1表面而成,上层和下层对应的板片互相对齐后固定在内垫筋上;所述骨牌状竹板片或木板片,其横截面可以是长方形、或上边略微上凸的长方形、梯形、或两腰呈弧形的类梯形;竹板片或木板片的宽度为15-25mm,厚度为2-6mm,长度随鞋垫周边变化取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垫,其特征在于以内垫筋1作中间层,将两个竹木表面层2和3分别固定在内垫筋1的两面,构成双面三层结构;所述竹木表面层由骨牌状竹板片和/或木板片依次横向排列在内垫筋1表面而成,上层和下层对应的板片互相对齐后固定在内垫筋上;所述骨牌状竹板片或木板片,其横截面可以是长方形、或上边略微上凸的长方形、梯形、或两腰呈弧形的类梯形;竹板片或木板片的宽度为15-25mm,厚度为2-6mm,长度随鞋垫周边变化取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特征在于所述内垫筋中间层可以是平面层状,也可以在一面或两面,每相隔15-25mm,设置互相平行的横列凸条隔埂9,相邻凸条隔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先强
申请(专利权)人:鲍先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