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喜平专利>正文

低阻力均流长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14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阻力均流长水管,由若干各自设有水管三通的互连管拼接构成,三通支管呈L形自然弯折状,由固设在总管内壁上的内支管和伸置在总管外表面上的外支管构成,供水时,内支管在总管腔内水压的驱使下按设计分流进水,经平滑改向后从外支管流出,回水时,在支管内壁导引下经内支管流出与总管内水流同向、能与总管内水流无阻力自然混合的回流水。由于采用总管内水全压驱动工作方式,因而阻力极小、能耗极低,能确保三通工作时达到水流恒速和流量稳定要求,由于长水管上的各互连管以分流后水量逐级减少为依据缩径设置,使长水管上各互连管的三通支管均能在恒压状态下同步工作,获得比较接近的出水量,低阻均流,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阻力均流长水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构件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供暖热水循环系统、大型区域供冷供热水循环系统等所有供回水系统的低阻力均流长水管。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供、回水及循环水系统的长水管1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由若干直径依次缩小、各自设有水管三通2的互连管3拼接构成,其中水管三通2的结构如图3所示,主体由总管21和设置在总管21外表面上的支管22构成,总管21的两管端腔内及支管22的管端腔内分别设置有调节阀A4、调节阀B5和调节阀C6,用来调节支管22和总管21的水流量,以达到水力平衡及各个支管的均匀出水,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采用的是以静压转换成动压的工作方式实现水流改向,并依靠调节阀控制水量,故无论是在水流改向过程中,还是在水流经调节阀、改变水流量的过程中,均存在较大阻力和能量损耗,因而很难达到水流阻力小的常规要求及各互连管3上各水管三通2的支管出水量趋近的理论设计要求,导致长水管工作时普遍存在各支管22的出水量不相一致,使在空调水系统和区域供冷(热)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水力平衡,造成某个房间或区域因水流量太大而空气太冷(或太热),而另一个房间或区域因水流量太小而空气太热(或太冷),这是目前困扰科技人员的一大难题。为了尽可能达到水力平衡目的,设计人员一般会在本来水阻力已很大的管网中再加大水泵压头的方法加以弥补,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水泵能耗更加大,系统能耗更加惊人。所以,目前用于供、回水及循环水系统的长水管总体上存在结构比较复杂、工作欠科学合理、使用方便性和工作稳定性均较差、设置成本高且能耗也大,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目前用于供、回水及循环水系统的长水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工作方式科学且合理,水流阻力小且分配合理,能确保长水管上各支管在水力平衡的状态下均匀供回水的低阻力均流长水管。本专利技术的低阻力均流长水管主体由若干直径依次递减、各自上设有水管三通的互连管拼接构成,所述的水管三通由总管和支管构成,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较细,主体呈具有一定平滑弯度的L形自然弯折状,由与总管轴向平行地固定贴设在总管内腔管壁上的内支管和伸置在总管外表面上的外支管构成,其中:所述的内支管的内径和外支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内支管由薄型不锈钢管制成;所述的外支管由管壁较厚的刚性管材制成;供水时,内管起分流管作用,其从总管流向支管的水由总管腔内水的全压驱使、按由内支管管腔截面积确定的设计流量进入内支管,经弯折处平滑地改变流向后从外支管流出,没有静压变动压的过程,仅平滑地改变流向,故阻力极小、水速不变,流水顺畅、能耗极低;回水时,支管起回流管作用,回流水沿支管的管壁流向总管,由于支管的形状导引作用,使流出内支管的水流方向和总管内的水流方向相一致,能实现无阻力地自然混合。此外,所述的支管的内支管与外支管的L形自然弯折的角度为10-90度;所述的长水管上各互连管的直径按水管三通上支管的设计分流量折算逐级递减。基于上述构思的本专利技术低阻力均流长水管,由于主体由若干直径依次缩小、各自上设有水管三通的互连管拼接构成,而各互连管上的水管三通的支管设置成由薄壁内支管和管壁较厚外支管构成的L形自然弯折状,内支管与总管轴向平行地固定设置在总管腔内管壁上,使在供水时能按照设计要求分流水量、基本无阻力地导引分流水进入内支管、并经外支管流出,在回流时能通过内支管流出与总管腔内流向相同、便于无阻地自然混合的水流,有利于确保水流的恒速和流量的稳定性;由于构成长水管主体的各互连管按分流水量后总水量逐级减少为依据缩径设置,使每级互连管上的水压保持恒定,符合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水管三通以总管内水的全压驱使分流的工作方式要求,因而能在各互连管的三通支管上获得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出水量,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长水管工作时具有低阻均流的特色,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水管三通中取消了调节阀、废弃了以静压转换成动压的工作方式,采用了由总管中水的全压直接在支管导引下驱使水流的工作方式,因而与目前常用的长水管相比,明显具有结构更简单且科学合理,安装和使用更方便,产品成本更低,工作阻力和能耗更低,工作可靠且稳定性好,能切实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市场应用需求,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科技人员的一大难题,因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长水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水管三通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中水管三通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中:1.长水管2.水管三通21.总管22.支管221.内支管222.外支管3.互连管4.调节阀A5.调节阀B6.调节阀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图2和图3中,目前用于供、回水及循环水系统的长水管1主体由若干直径依次缩小、各自设有水管三通2的互连管3拼接构成,其中水管三通2主体由总管21和设置在总管21外表面上的支管22构成,总管21的两管端腔内及支管22的管端腔内分别设置有调节阀A4、调节阀B5和调节阀C6,用来调节支管22和总管21的水流量,以达到水力平衡及各个支管的均匀出水。在图4、图5和图6中,本专利技术的低阻力均流长水管1主体由若干直径依次递减、各自上设有水管三通2的互连管3拼接构成,所述的水管三通2由总管21和支管22构成,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22较细,主体呈具有一定平滑弯度的L形自然弯折状,由与总管21轴向平行地固定贴设在总管21内腔管壁上的内支管221和伸置在总管21外表面上的外支管222构成,其中:所述的内支管221的内径和外支管22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内支管221由薄型不锈钢管制成;所述的外支管222由管壁较厚的刚性管材制成;供水时,内管221起分流管作用,其从总管21流向支管22的水由总管21腔内水的全压驱使、按由内支管221管腔截面积确定的设计流量进入内支管221,经弯折处平滑地改变流向后从外支管222流出,没有静压变动压的过程,仅平滑地改变流向,故阻力极小、水速不变,流水顺畅、能耗极低;回水时,支管22起回流管作用,回流水沿支管22的管壁流向总管21,由于支管22的形状导引作用,使流出内支管221的水流方向和总管21内的水流方向相一致,能实现无阻力地自然混合;此外,所述的支管22的内支管221与外支管222的L形自然弯折的角度为10-90度;所述的长水管1上各互连管3的直径按水管三通2上支管22的设计分流量折算递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低阻力均流长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阻力均流长水管,主体长水管(1)由若干直径依次递减、各自上设有水管三通(2)的互连管(3)拼接构成,水管三通(2)由总管(21)和支管(2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22)较细,主体呈具有一定平滑弯度的L形自然弯折状,由与总管(21)轴向平行地固定贴设在总管(21)内腔管壁上的内支管(221)和伸置在总管(21)外表面上的外支管(222)构成,其中:所述的内支管(221)的内径和外支管(22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内支管(221)由薄型不锈钢管制成;所述的外支管(222)由管壁较厚的刚性管材制成;供水时,内管(221)起分流管作用,其从总管(21)流向支管(22)的水由总管(21)腔内水的全压驱使、按由内支管(221)管腔截面积确定的设计流量进入内支管(221),经弯折处平滑地改变流向后从外支管(222)流出,没有静压变动压的过程,仅平滑地改变流向,阻力极小、水速不变,流水顺畅、能耗极低;回水时,支管(22)起回流管作用,回流水沿支管(22)的管壁流向总管(21),由于支管(22)的形状导引作用,使流出内支管(221)的水流方向和总管(21)内的水流方向相一致,能实现无阻力地自然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阻力均流长水管,主体长水管(1)由若干直径依次递减、各自上设有水管三通(2)的互连管(3)拼接构成,水管三通(2)由总管(21)和支管(2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22)较细,主体呈具有一定平滑弯度的L形自然弯折状,由与总管(21)轴向平行地固定贴设在总管(21)内腔管壁上的内支管(221)和伸置在总管(21)外表面上的外支管(222)构成,其中:所述的内支管(221)的内径和外支管(22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内支管(221)由薄型不锈钢管制成;所述的外支管(222)由管壁较厚的刚性管材制成;供水时,内管(221)起分流管作用,其从总管(21)流向支管(22)的水由总管(21)腔内水的全压驱使、按由内支管(221)管腔截面积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平
申请(专利权)人:吴喜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