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140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包扩同轴布置的围壁上半部、腰圈及围壁下半部,围壁上半部、腰圈及围壁下半部按序一体连接形成柱形真空结构,在腰圈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凸缘的上半部与所述围壁上半部外周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在内部静压和动压作用下受力均匀的外弧壳圈,凸缘的下半部与围壁下半部外周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在内部静压和动压作用下受力均匀的内弧壳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不仅能承受6MPa静压力,同时还能承受着最高10MPa水下冲击压力的反复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中空部的直径大于容器开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中空部的直径与容器开孔直径相比可达0.23,开孔处围壁与压力容器内外光滑过度连接,受力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
技术介绍
球形或圆柱壳形压力容器上大开孔处需要进行结构的补强,通常按GB150《钢质压力容器》进行等面积法或极限载荷分析法补强,上述补强方式有三种,即补强圈补强,整体补强和补强件材料。然而,不管是等面积补强法还是极限压力法,都是基于静强度原则的,对于静载荷和动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压力容器并不一定合适。目前常用的三种开孔补强结构在大开孔附近都采用焊接将补强材料与容器本体连接,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连续,在高压力和周期性冲击载荷作用下容易发生裂纹甚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一体化设计的结构使得在压力容器开孔处无焊接结构,避免以往焊接造成的热影响及微裂纹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包扩同轴布置的围壁上半部、腰圈及围壁下半部,所述围壁上半部、腰圈及围壁下半部按序一体连接形成柱形真空结构,在所述腰圈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的上半部与所述围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扩同轴布置的围壁上半部(2)、腰圈(1)及围壁下半部(3),所述围壁上半部(2)、腰圈(1)及围壁下半部(3)按序一体连接形成柱形真空结构,在所述腰圈(1)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101),所述凸缘(101)的上半部与所述围壁上半部(2)外周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在内部静压和动压作用下受力均匀的外弧壳圈(5),所述凸缘(101)的下半部与围壁下半部(3)外周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在内部静压和动压作用下受力均匀的内弧壳圈(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耐爆型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扩同轴布置的围壁上半部(2)、腰圈(1)及围壁下半部(3),所述围壁上半部(2)、腰圈(1)及围壁下半部(3)按序一体连接形成柱形真空结构,在所述腰圈(1)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101),所述凸缘(101)的上半部与所述围壁上半部(2)外周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在内部静压和动压作用下受力均匀的外弧壳圈(5),所述凸缘(101)的下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湖汪俊杨云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