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中酶固定化载体的开发及应用技术。固定化酶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后期急速地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报导,酶的固定化方法(其中包括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及包埋法等)及固定化载体也非常多。就吸附法来说,主要是采用离子交换吸附,而疏水性吸附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进展一直较慢。众所周知,在水溶液(极性溶液)中,非共价的极性键(即通过离子的,静电吸引,偶极相互作用及氢键等,是相当弱的,因为较强的电荷剂化作用和水的氢键能力,因此人们认为非极性力(疏水力)可能是最重要的提供水溶液介质中生物大分子内相互作用的主要力的唯一因素,对于一个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来说,疏水效应是保持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重要作用力之一。例如在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上,对于催化含疏水性基团的底物酶,其活性中心往往含有一个疏水性口袋,以与底物形成疏水作用,增加底物的亲和力,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上,疏水相互作用是稳定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重要力,代谢物和药物等与受体的结合也常常涉及到疏水性相互作用,疏水力对于生物膜结构及蛋白质与核酸复合物的形成更是重要的。有许多蛋白质并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疏水性载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均三嗪为偶联剂活化琼脂珠,共价偶联芳香胺与脂肪胺类化合物制成疏水性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华,于振宝,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