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由于具有运量大、安全舒适、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目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轨道交通路由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既有构筑物。但城市土地价格日益昂贵,而且某些建构筑物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征拆十分困难。在轨道交通上跨既有构筑物的情况下,可酌情保留其一部分作为轨道交通轨道基础,此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固改造以满足轨道交通的要求。当轨道交通路由无法避开既有构筑物时,处理方式一般为拆迁构筑物,或者拆除后和轨道交通结构同时复建。通常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时,一般仅采用单种加固方式。征拆方案时间周期长,实施阻力大,且往往不具有可行性。选择原位结合复建方案,则时间周期也较长,在复建完成之前无法满足相关需求。既有建构筑物的单种加固方案可靠性和冗余度不足,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荷载大、振动大的特点。被动托换即在既有建构筑物基础周边预先实施托换桩,并在托换桩顶实施托换梁,托换桩与托换梁整体浇筑,托换梁与既有建构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包含:隧道结构、支撑桩、建筑物基础、建筑物基础的挡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的地面标高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S2:对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进行地面挖土沉降形成基坑,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地面标高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S3:在既有建筑物旁设置若干托换桩,所述托换桩上设置托换梁,托换梁上设置有托换板,所述托换桩、托换梁或托换板连接在建筑物基础的外壁上连成整体;S4:进行基坑回填恢复地面;S5:进行隧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包含:隧道结构、支撑桩、建筑物基础、建筑物基础的挡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的地面标高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S2:对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进行地面挖土沉降形成基坑,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地面标高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S3:在既有建筑物旁设置若干托换桩,所述托换桩上设置托换梁,托换梁上设置有托换板,所述托换桩、托换梁或托换板连接在建筑物基础的外壁上连成整体;S4:进行基坑回填恢复地面;S5:进行隧道结构的施工,同步进行洞内既有建筑物基础的截除;S6:在隧道结构的内部架设圆弧形拱架并闭合成环,架设钢筋网后喷射混凝土形成暗挖隧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判断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为判断基坑的地面是否低于托换梁的底面,所述基坑挖掘时开挖坡脚为30°至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后,对既有建筑物暴露的基础结构的连接面进行凿毛处理,露出粗骨料,并对连接面进行水冲洗,进行钻孔植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宪东,史海欧,刘欣,刘鑫,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