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600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包括:S01,前处理:将铝合金材料表面清洗干净后在活化液中进行电解活化;S02,一次电解着色:对铝合金在一次电解着色液中进行直流电解着色,着色温度为20‑25℃,着色的恒电流密度为0.6‑0.8A/d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表面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
技术介绍
铝合金密度低、强度比高。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同时,由于铝合金密度低、价格低廉、毒性小、成型工艺成熟,相比起不锈钢和钛合金,在医疗器械、食品、家用器件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是铝合金表面处理中适用性最为广泛的处理方法之一。利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厚实的氧化膜层,从而显著改善铝合金的耐蚀性、提升其硬度、耐磨性和装饰性能。铝合金电解着色法是先在一般电解液中生成氧化膜,然后在金属盐类电解液中再次进行电解,使金属盐的阳离子沉积在氧化膜真空底层而着色,铝合金电解着色法液被称为二次电解着色法。二次电解着色法按照电源类型分类分为直流法和交流法,按照电解着色液分类,可分为单一盐类、多种金属复合盐类和双重着色液法。铝合金电解着色的本质与电镀相似,都是通过电解把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阳极氧化膜的真空地步,光线射到此类金属粒子上时发生漫散射,从而使氧化膜呈现颜色。电解着色反应属于由金属(铝基材)-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前处理:将铝合金材料表面清洗干净后在活化液中进行电解活化,所述活化液的组分含量为浓硫酸2‑5g/L、磷酸40‑55g/L、铬酸0.2‑0.3g/L,余量为水;活化温度为65‑70℃,电解时间为15‑30s,电流密度为0.1‑0.15 A/d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前处理:将铝合金材料表面清洗干净后在活化液中进行电解活化,所述活化液的组分含量为浓硫酸2-5g/L、磷酸40-55g/L、铬酸0.2-0.3g/L,余量为水;活化温度为65-70℃,电解时间为15-30s,电流密度为0.1-0.15A/dm2;S02,一次电解着色:对铝合金在一次电解着色液中进行直流电解着色,所述一次电解着色液组分含量为硼酸28-32g/L、七水硫酸镍35-50g/L、硫酸钴25-30g/L、磺基水杨酸5-8g/L、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2-3g/L,余量为水;利用0.1-0.5wt%稀硫酸和氨水调节pH值在4.0-4.5范围内,着色温度为20-25℃,着色的恒电流密度为0.6-0.8A/dm2,着色时长为1-3min,采用石墨电极;S03,二次电解着色:对完成了S02步骤的铝合金在二次电解着色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所述二次电解着色液组分含量为硫酸钴12-18g/L、硫酸铵8-10g/L、硼酸12-18g/L、浓硫酸25-30g/L、硫酸铝8-10g/L、硫酸五氨水合钴3-5g/L,余量为水;利用0.1-0.5wt%稀硫酸和氨水调节pH值在4.2-4.5范围内,着色温度为20-25℃,着色的电流密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华刘敏华谭泽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高盛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