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28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09
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包括陶瓷套和陶瓷阀芯,所述陶瓷套套在所述陶瓷阀芯外,所述陶瓷阀芯能相对所述陶瓷套转动,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备液杯体的进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电池进液口的出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还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均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陶瓷阀芯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联接通道,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其中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气体通道被气密封;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另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进液通道被液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
本技术涉及电池注液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
技术介绍
由于硬壳电池注液口小,需要注入电池内的电解液多,且电池内部结构紧凑,导致电解液注入电池的过程耗时较多。现有技术中的硬壳电池的注液是同时对备液杯体和电池进行抽真空(相对来说是把备液杯体作为真空传输管道),此做法导致浪费气源和时间,另外,电池的实际真空度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改善此问题也出现过很多种机构,但在耐用性(使用寿命)、稳定性、维护性等都还未达到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其能够提高抽气效率,另外,其寿命更长、稳定性好、维护性能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包括陶瓷套和陶瓷阀芯,所述陶瓷套套在所述陶瓷阀芯外,所述陶瓷阀芯能相对所述陶瓷套转动,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备液杯体的进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电池进液口的出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还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均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陶瓷阀芯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联接通道,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其中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气体通道被气密封;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另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进液通道被液密封。具体地,其中一个所述联接通道为第一联接通道,第一联接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陶瓷阀芯,第一联接通道用于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具体地,其中一个所述联接通道为第二联接通道,第二联接通道为设于所述陶瓷阀芯侧壁的局部环槽段,所述局部环槽段沿所述陶瓷阀芯的周向设置,第二联接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具体地,所述切换阀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连接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管接头用于外接抽气装置。具体地,所述切换阀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下部连接有注液嘴,所述注液嘴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注液嘴能与电池的进液口紧密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陶瓷阀芯转动至第二联接通道连通气体通道与出液通道(如图4所示),并且进液通道被液密封后,电池内的气体通过气体通道被抽出。由于此时进液通道被液密封(电池与备液杯体之间不连通),即只有电池内部的气体的气体被抽出,使得电池内部的气体能够更快、更彻底地被抽出(在电池内部被抽气的过程中,备液杯体开始备液),从而使电池内部更快地达到预期真空度。当电池内部达到预期真空度后,陶瓷阀芯转动至第一联接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如图3所示),并且气体通道被气密封。此时,备液杯体内的电解液被吸入至电池内部。由于旋转切换阀中的陶瓷套和陶瓷阀芯均采用陶瓷制作,陶瓷材料性质稳定,使得本技术的旋转切换阀能够耐电解液的腐蚀,因而寿命更长。另外,陶瓷套和陶瓷阀芯采用旋转方式切换,该结构简单、紧凑,且陶瓷阀芯的位置容易控制、便于调节,而且该结构安装维护方便。再者,陶瓷材料密封性好、耐用性强,而且自身精度高,使得旋转切换阀可作隔膜阀使用,使得本技术的旋转切换阀具有两种功能,从而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的外部视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在第二联接通道连通气体通道与出液通道时的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陶瓷套、11.进液通道、12.出液通道、13.气体通道、2.陶瓷阀芯、21.第一联接通道、22.第二联接通道、3.备液杯体、4.电池、5.气管接头、6.壳体、7.注液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包括陶瓷套1和陶瓷阀芯2,陶瓷套1套在陶瓷阀芯2外,陶瓷阀芯2能相对陶瓷套1转动。陶瓷套1设有用于连通备液杯体3(液杯体3内装有电解液)的进液通道11。陶瓷套1设有用于连通电池4进液口的出液通道12,陶瓷套1还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13。进液通道11、出液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均贯穿至陶瓷套1的内壁。陶瓷阀芯2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第一联接通道21和第二联接通道22,陶瓷阀芯2能转动至第一联接通道21连通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12(如图3所示),并且气体通道13被气密封;陶瓷阀芯2能转动至第二联接通道22连通气体通道13与出液通道12(如图4所示),并且进液通道11被液密封。具体地,见图3,第一联接通道21沿径向贯穿陶瓷阀芯2,第一联接通道21用于连通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12。由于备液杯体3与电池4为上、下布置(见图1),第一联接通道21沿径向贯穿陶瓷阀芯2,当陶瓷阀芯2转动至第一联接通道21沿竖直方向时,第一联接通道21的两端分别连通备液杯体3与电池4,使得电解液沿重力方向注入电池4,使得注液速度更快。具体地,见图3,第二联接通道22为设于陶瓷阀芯2侧壁的局部环槽段,局部环槽段沿陶瓷阀芯2的周向设置,使得气管接头5能够设于切换阀壳体6的侧部(见图2),使切换阀整体结构紧凑。另外,该局部环槽段布置在陶瓷阀芯2侧壁,避免陶瓷阀芯2再多开设一条贯穿陶瓷阀芯2的通道,从而能够提高陶瓷阀芯2的强度。具体地,见图3,切换阀具有壳体6,壳体6的外侧连接有气管接头5(见图2),气管接头5与陶瓷套1的内腔连通,气管接头5用于外接抽气装置(图未示)。当陶瓷阀芯2转动至第二联接通道22连通气体通道13与出液通道12时(如图4所示),抽气装置能将电池4内部的气体抽出,使电池4内部达到指定的真空值。具体地,见图2,壳体6的下部连接有注液嘴7,注液嘴7与陶瓷套1的内腔连通,注液嘴7能与电池4的进液口紧密配合。在抽气装置对电池4内部进行抽气的过程中,由于注液嘴7与电池4的进液口紧密配合,使得抽气过程效率高。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包括陶瓷套和陶瓷阀芯,所述陶瓷套套在所述陶瓷阀芯外,所述陶瓷阀芯能相对所述陶瓷套转动,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备液杯体的进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电池进液口的出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还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均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陶瓷阀芯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联接通道;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其中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气体通道被气密封,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另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进液通道被液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包括陶瓷套和陶瓷阀芯,所述陶瓷套套在所述陶瓷阀芯外,所述陶瓷阀芯能相对所述陶瓷套转动,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备液杯体的进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设有用于连通电池进液口的出液通道,所述陶瓷套还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均与所述陶瓷套的内腔连通,所述陶瓷阀芯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联接通道;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其中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气体通道被气密封,所述陶瓷阀芯能转动至另一个联接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并且所述进液通道被液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抽真空及注液旋转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联接通道为第一联接通道,第一联接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炳昌梁桂庆钟年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