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038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OLED背光源,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和第三运放,该OLED背光源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加入了过滤电路,从而实现了对电源电压进行有效过滤,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LED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背光源。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UIV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Display,UIVOLED)。与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OLED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W.Tang)1979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但是,在价格(较大显示面板)、寿命、分辨率暂无法与液晶显示器匹敌,而且,OLED背光源同样存在着散热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处理,这样就容易造成背光源的局部过热,从而烧坏了背光源;不仅如此,在背光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工作电源电路并没有配套有过滤电路,这样就造成了工作电源电路的不稳定,降低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OLED背光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OLED背光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外框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外框的一侧且与背光机构电连接;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所述第一玻璃为Encap玻璃,所述第二玻璃为TFT玻璃,所述底座设置在外框的下端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散热板上,所述吸热管道穿过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和第二玻璃且与散热管道连通;所述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相邻的散热管道之间均设有若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外框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外框的一侧且与背光机构电连接;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所述第一玻璃为Encap玻璃,所述第二玻璃为TFT玻璃,所述底座设置在外框的下端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散热板上,所述吸热管道穿过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和第二玻璃且与散热管道连通;所述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相邻的散热管道之间均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与位于相邻散热管道的吸热管道交错设置,所述吸热管道和散热管道内部均设有制冷液;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外框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散热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外框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水泵与散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三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王华莉王华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驰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