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0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背光源、导光板及散热件:所述背光源及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具有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分段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片状的第一散热件和分段式的第二散热件,将背光源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侧,并且将集中于IC芯片的热量也很好的传导至了显示面板外壳,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保证了显示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由液晶显示模块及装在其背面为其提供亮度的背光模组组成。在此类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源等元件用来保证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通常为了使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稳定,背光源等元件需要被安装在背光模组中。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都会采用侧入式背光结构。为了使得背光模组的结构紧凑,同时实现窄边框,背光源的位置与IC位置都会设计在同一侧。液晶显示器本身发热最集中的位置就在IC处,而IC又与背光源位置基本是重叠的,这就造成背光源位置的整体温度远高于周边的温度,影响了显示性能和客户体验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背光模组的外围贴一层散热胶带来解决背光源附近的热量集中问题,其中,散热胶带会部分贴附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膜。然而,散热胶带在贴附的过程中容易使得反射膜产生不平整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另外,位于背光模组外围的散热胶带在组装、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碰撞、摩擦等,最终导致散热胶带磨损而使得散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含该种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背光源、导光板及散热件:所述背光源及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具有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分段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条状的分段式结构。进一步的,每段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相同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光源电连接,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框,所述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金属框。进一步的,至少一段所述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柔性电路板。进一步的,至少一段所述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散热件。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至少一段所述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光学膜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光学膜片。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遮光胶带,并且所述遮光胶带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背光源及所述导光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或第二散热件的材料包括散热胶、石墨和泡棉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散热件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正投影区域内。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阵列基板。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IC芯片,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IC芯片的正投影与所述背光源的正投影无交叠。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片状的第一散热件和分段式的第二散热件,将背光源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同时,当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模块时,第一散热件通过与阵列基板直接接触,将集中于IC芯片的热量也传导至了显示面板外壳。本技术童工的背光模组以及包含该种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较好的分散了背光模组的热量,保证了显示器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第二散热件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第二散热件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第二散热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20、30、40-胶框11、21、31、41-背光源12、22、32、42-导光板13、23、33、43-散热件14、24、34、44-光学膜片15、25、35、45-背光源FPC16、26、36、46-散射膜片17、27、37、47-遮光胶带38、48-IC芯片39、49-ICFPC100-显示区101-非显示区300、400-显示模块301、401-下偏光片302、402-TFT基板303、403-液晶层304、404-彩膜基板305、405-上偏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请参考图1a和图1b,其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和第二散热件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图1a为图1b在A-A’的截面图。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0、背光源11、导光板12及散热件13。其中,背光源11及导光板12设置于胶框10内。散热件13包括第一散热件131和第二散热件132,其中,第一散热件131具有片状结构;第二散热件132具有分段式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散热件131具有片状结构,并且以“C形”的结构包裹了背光源11的上下两侧。当背光源11发光产生热量时,第一散热件131可以通过本身的热传导将热量从靠近导光板出光面的一侧传导至导光板远离出光面(出光面如图1a中箭头所示)一侧。为了配合背光模组其他部件的设计,例如与背光源11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15,片状的第一散热件131也可以相应的包括多个开孔以实现背光板模组各个部件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第一散热件的具体结构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进一步的,第二散热件可以是条状的分段式结构,具体的,第二散热件132是矩形散热件。矩形的散热件可以保证背光模组的平整与美观。进一步的,每段第二散热件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的,第二散热件132是多段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散热件。将多段第二散热件设置为相同的结构有利于第二散热件的更换,即各段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因此,贴附第二散热件时可以没有顺序位置之分,降低了工艺难度。进一步的,至少一段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第一散热件。具体的,在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二散热件132的一端部分覆盖第一散热件131。第二散热件通过覆盖在第一散热件上的部分,将第一散热件的热量进行分散,两者协同作用,将背光模组的热量更好的传导至显示设备外侧,提升了散热效果。进一步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背光源、导光板及散热件:所述背光源及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具有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分段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背光源、导光板及散热件:所述背光源及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具有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分段式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条状的分段式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相同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光源电连接,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框,所述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金属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段所述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柔性电路板。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段所述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散热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至少一段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耀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