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03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保护膜,包括底膜和面膜,所述面膜设置在底膜上方,面膜上设有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底膜上设有胶面粘贴区、下部品粘贴物、开窗和起膜部,开窗用于避让上部品粘贴物,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设置在面膜的同一面上,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分别设置在底膜不同的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不同部品粘贴物的膜上分别设置胶面和用于与胶面粘贴的胶面粘贴区,使底膜和面膜组合称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保护膜,不但有效保护了部品粘贴物,还方便了生产端和终端客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膜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保护膜。
技术介绍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结构件组成,其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部分背光源产品需要在背面粘贴多种双面胶或石墨片等材料,这类材料的一面与背光背面反射面或五金件贴紧,另一面则需要用保护膜保护,到终端组装时才会撕掉。当背光源产品需要粘贴两种以上的材料时,是需要将粘贴物逐个贴好。粘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粘贴其他粘贴物,并把背面的保护膜撕掉,再贴上最后一个粘贴物(最后一个粘贴物的保护膜做到将所有粘贴物都能保护起来),但这样生产端就需要将前面的粘贴物保护膜撕掉,增加了生产工序;另一种是将大粘贴物作底,其他粘贴物依次粘到背光源产品上,这样因部分粘贴物与保护膜粘贴的面积小(该粘贴保护膜与大粘贴物保护膜无关联),保护膜在周转运输途中容易掉落,并且在撕取最底层保护膜时,上面的保护膜会掉落乱飞,影响作业,而若一个一个的撕取,则浪费工时。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粘贴物的保护膜之间无连接关系,无法组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保护膜,旨在保护粘贴物的同时,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保护膜,包括底膜和面膜,所述面膜设置在底膜上方,所述面膜上设有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所述底膜上设有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本技术简单的连接方式,将底膜和面膜连接为一个整体,保证了部品粘贴物的质量,方便了生产端和终端客户的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底膜的面积大于所述面膜的面积,所述底膜上还设有开窗,所述开窗用于避让上部品粘贴物,这个是背光源保护膜的一种结构,以底膜为基础,一个或多个面膜与其粘连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底膜上还设有起膜部,起膜部可以方便终端客户取下背光源保护膜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进一步地,所述面膜还包括第一面膜和第二面膜,所述第一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一胶面,所述第二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二胶面,所述第一面膜上还设有第二胶面粘贴区或者所述第二面膜上还设有第一胶面粘贴区,本技术公开了多个面膜间的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背光源保护膜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底膜的面积与下部品粘贴物的面积比小于1.5,所述面膜的面积大于所述底膜的面积,本技术为背光源保护膜的另一种结构,以面膜为基础,一个或多个底膜与其粘连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面膜上还设有起膜部,起膜部可以方便终端客户取下背光源保护膜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品粘贴物和下部品粘贴物分别为双面胶和/或石墨片。进一步地,所述底膜和面膜分别为PP膜和/或PET膜。进一步地,所述胶面为双面胶。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胶为黑色双面胶、黑白双面胶、透明双面胶、半透明双面胶或导电双面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通过在不同部品粘贴物的膜上分别设置胶面和用于与胶面粘贴的胶面粘贴区,使底膜和面膜组合称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保护膜,不但有效保护了部品粘贴物,还方便了生产端和终端客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面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面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膜粘贴在背光源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底膜和面膜粘贴在背光源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底膜和面膜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面膜,11为第一胶面,12为第二胶面,13为上部品粘贴物,2为底膜,21为开窗,22为起膜部,23为下部品粘贴物。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保护膜,参照图1-6,在第一实施例中,该背光源保护膜,包括底膜和面膜,所述面膜设置在底膜上方,面膜上设有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底膜上设有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上部品粘贴物和下部品粘贴物用于与背光源粘贴。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部品粘贴物的膜上分别设置胶面和用于与胶面粘贴的胶面粘贴区,使底膜和面膜组合称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保护膜,不但有效保护了部品粘贴物,还方便了生产端和终端客户的使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类似与实施例一,进一步的,底膜的面积大于面膜的面积,底膜上还设有开窗和起膜部,开窗用于避让上部品粘贴物,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设置在面膜的同一面上,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分别设置在底膜不同的面上。本实施例公开了背光源保护膜的一种结构,以底膜为基础,一个或多个面膜与其粘连形成一个整体,并采用起膜部方便终端客户取下背光源保护膜。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类似与实施例二,进一步的,面膜还包括第一面膜和第二面膜,第一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一胶面,第二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二胶面,第一面膜上还设有第二胶面粘贴区或者第二面膜上还设有第一胶面粘贴区。本实施例公开了多个面膜间的连接结构,配合面膜和底膜的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背光源保护膜的连接强度。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类似与实施例一,进一步的,底膜的面积与下部品粘贴物的面积比小于1.5,面膜的面积大于底膜的面积,面膜上还设有起膜部。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背光源保护膜的构,以面膜为基础,一个或多个底膜与其粘连形成一个整体。上述底膜和面膜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膜和/或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部品粘贴物和下部品粘贴物分别为双面胶和/或石墨片,胶面为双面胶。上述双面胶为黑色双面胶、黑白双面胶、透明双面胶、半透明双面胶、导电双面胶或其它颜色双面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使用方式:本技术的背光源保护膜在使用时先将底膜粘贴到背光源对应的部品安装位上,再依次将面膜贴到背光源上,此时面膜上的胶面会粘在底膜上的胶面粘贴区上,面膜之间也会粘连,最终形成一块完整的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背光源保护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膜和面膜,所述面膜设置在底膜上方,所述面膜上设有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所述底膜上设有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膜和面膜,所述面膜设置在底膜上方,所述面膜上设有上部品粘贴物和胶面,所述底膜上设有胶面粘贴区和下部品粘贴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的面积大于所述面膜的面积,所述底膜上还设有开窗,所述开窗用于避让上部品粘贴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上还设有起膜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还包括第一面膜和第二面膜,所述第一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一胶面,所述第二面膜上的胶面为第二胶面,所述第一面膜上还设有第二胶面粘贴区或者所述第二面膜上还设有第一胶面粘贴区。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科永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