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水三相静电聚结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集输系统多相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水三相静电聚结分离器,适用于陆地及海上油田采出液油气水分离工艺中,实现气液分离和油水破乳,具有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和能量利用充分的优点。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主要采用重力式三相分离器和电脱水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气液分离和原油破乳。但随着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的含水率急剧升高;同时,化学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严重加剧了原油的乳化,给油水分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重力沉降原理的三相分离器很难对乳化程度高的原油乳状液进行有效的破乳分离,并严重影响后续电脱水器的使用。传统电脱水器通过对金属裸电极施加高压电,利用极化效应促进水滴相互靠近,提高水滴的碰撞频率和强度,强化油中水滴的聚并,在处理低含水原油乳状液方面效果显著。但在电脱水器中,水滴的静电聚结过程和重力沉降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为保证分离效果,需维持层流流态,从而致使处理设备容积较大,分离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上游重力式三相分离器处理后原油的高含水率和高电导率,一方面导致电脱水器原有体积不能满足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水三相静电聚结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分离器主体、气液分离模块、高含水聚结模块、低含水聚结模块、供电及控制系统;所述分离器主体包括卧式筒体,所述卧式筒体右侧竖直设置堰板,所述堰板左侧的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水出口,所述堰板右侧的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油出口;所述卧式筒体的右端设有电缆引线孔;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竖直插入卧式筒体左侧,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立式筒体,所述立式筒体的上部设有水平入口管,所述水平入口管的侧壁与立式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立式筒体的底部设有圆筒形布液构件,所述布液构件的侧面和底面设有若干布液孔;所述立式筒体的上部设有第一捕雾器;所述立式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出口管;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水三相静电聚结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分离器主体、气液分离模块、高含水聚结模块、低含水聚结模块、供电及控制系统;所述分离器主体包括卧式筒体,所述卧式筒体右侧竖直设置堰板,所述堰板左侧的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水出口,所述堰板右侧的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油出口;所述卧式筒体的右端设有电缆引线孔;所述气液分离模块竖直插入卧式筒体左侧,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立式筒体,所述立式筒体的上部设有水平入口管,所述水平入口管的侧壁与立式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立式筒体的底部设有圆筒形布液构件,所述布液构件的侧面和底面设有若干布液孔;所述立式筒体的上部设有第一捕雾器;所述立式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出口管;所述高含水聚结模块位于卧式筒体内部,所述高含水聚结模块的前、后两端与与卧式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高含水聚结模块位于气体分离模块右侧;所述高含水聚结模块包括若干高含水聚结模块电极单元,所述高含水聚结模块电极单元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波纹电极板,相邻第一波纹电极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低含水聚结模块位于卧式筒体内部,所述低含水聚结模块包括低含水聚结模块电极单元、支架及电导探针;所述支架位于高含水聚结模块的右侧,所述支架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架的上、下两端与卧式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两长边沿高度方向均布若干绝缘接头,两边对应的绝缘接头上插有电导探针;所述低含水聚结模块电极单元位于支架右侧,所述低含水聚结模块电极单元的顶部通过第一悬挂绝缘子与卧式筒体内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明,黄鑫,任静,何利民,吕宇玲,杨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