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339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86份、改性树脂10‑15份、聚烯烃弹性体10‑15份、硅酮爽滑剂2‑4份、纳米纤维7‑13份、紫外吸收剂0.5‑1.5份、紫外稳定剂1‑2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聚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纳米纤维,纳米纤维具有质量轻,结晶度高,强度大、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膜的力学性能;添加的聚烯烃弹性体能够降低热封层的热封温度,利用硅酮爽滑剂来降低热封层的摩擦系数,从而能保证自动包装时走膜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领域,具体是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流延聚丙烯膜,即CPP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热封材料,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无定向的平挤薄膜,与吹膜相比,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透明性、光泽度、厚度均匀性良好,各向性能平衡性优异。同时,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极为方便,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鲜花、食品、日用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86份、改性树脂10-15份、聚烯烃弹性体10-15份、硅酮爽滑剂2-4份、纳米纤维7-13份、紫外吸收剂0.5-1.5份、紫外稳定剂1-2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份、改性树脂10份、聚烯烃弹性体10份、硅酮爽滑剂2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86份、改性树脂10‑15份、聚烯烃弹性体10‑15份、硅酮爽滑剂2‑4份、纳米纤维7‑13份、紫外吸收剂0.5‑1.5份、紫外稳定剂1‑2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86份、改性树脂10-15份、聚烯烃弹性体10-15份、硅酮爽滑剂2-4份、纳米纤维7-13份、紫外吸收剂0.5-1.5份、紫外稳定剂1-2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74份、改性树脂10份、聚烯烃弹性体10份、硅酮爽滑剂2份、纳米纤维7份、紫外吸收剂0.5份、紫外稳定剂1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86份、改性树脂15份、聚烯烃弹性体15份、硅酮爽滑剂4份、纳米纤维13份、紫外吸收剂1.5份、紫外稳定剂2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具体由如下组分制得:聚丙烯材料80份、改性树脂13份、聚烯烃弹性体13份、硅酮爽滑剂3份、纳米纤维10份、紫外吸收剂1份、紫外稳定剂1.5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80-120万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丙烯材料的粒径为2-20μm,分子量为25-40万。6.所述聚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纳米纤维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树脂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国平齐继业方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松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