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3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墙体,解决了当发生地震时,构造柱和砌体的连接处容易产生裂缝,砌体容易坍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第一墙和第二墙,所述第一墙和第二墙之间连接有构造柱,所述构造柱内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在竖向方向上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第一墙和第二墙内,达到加强墙体的目的。

A 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ick wall, solved when the earthquake occurs,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lumn and masonry cracks in masonry, easy to collaps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constructional column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The structural column is arranged in the bar, the ba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connecting ribs, the connecting rib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to strengthen th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砖混结构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砖混结构墙体。
技术介绍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砖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多住宅、办公楼都设计成了砖混结构。在建造建筑时,当建筑物的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要预留马牙槎,然后用构造柱将马牙槎连接在一起,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但是,当发生地震时,构造柱和砌体的连接处容易产生裂缝,砌体容易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具有加强墙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包括第一墙和第二墙,所述第一墙和第二墙之间连接有构造柱,所述构造柱内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在竖向方向上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第一墙和第二墙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墙和第二墙通过构造柱连接在一起,保证建筑物墙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钢筋起到加固构造柱的作用。在钢筋内固定有连接筋,连接背离钢筋的一端位于第一墙和第二墙内,可以看出,连接筋起到将第一墙和第二墙分别连接在构造柱上。当发生地震时,连接筋使第一墙和第二墙较好地连接在构造柱上,第一墙和第二墙在构造柱的连接处不易裂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墙和第二墙由砖体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墙和第二墙由砖体组成,第一墙和第二墙比较牢固、隔音效果好,冷气和暖气不易流失。第一墙和第二墙施工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砖体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筋固定于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筋放置在砖体的凹槽内,连接筋和砖体配合将构造柱的钢筋保持竖立的状态,进而方便对连接柱进行施工。同时,在发生地震时,连接筋和构造柱互相配合使第一墙和第二墙不易坍塌,进而减少地震对房屋的影响。连接筋位于凹槽后,砖体和砖体之间的水泥会进入到凹槽中,从而将连接筋固定住,连接筋不易脱离凹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内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弹性层,所述连接筋位于弹性层的外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地震时,连接筋可能在凹槽内进行碰撞。弹性层减少连接筋对砖体的碰撞,减少对砖体的损坏。同时,连接筋不易发生变形,减少地震对连接筋、砖体以及构造柱的影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构造柱与第一墙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与第一墙的连接处容易有雨水和水汽渗透进来,地面的水汽进入到构造柱与第一墙中,使材料受潮,降低材料的保温效果,同时,还会使材料发生霉变,影响使用寿命。防水层起到保护构造柱和第一墙,提高建筑物的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构造柱与第二墙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与第二墙的连接处容易有雨水和水汽渗透进来,地面的水汽进入到构造柱与第二墙中,使材料受潮,降低材料的保温效果,同时,还会使材料发生霉变,影响使用寿命。防水层起到保护构造柱和第二墙,提高建筑物的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构造柱的顶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和构造柱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与第二墙的连接处容易有雨水和水汽渗透进来,地面的水汽进入到构造柱与第二墙中,使材料受潮,降低材料的保温效果,同时,还会使材料发生霉变,影响使用寿命。防水层起到保护构造柱和第二墙,提高建筑物的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层为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的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弹塑性、抗裂性、抗渗性及耐候性,能起到防水、防渗和保护作用。防水涂料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操作简便,易于维修和维护。防水卷材是一种起到抵御外界雨水渗透的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水,抗震。总的来说本技术,提高了建筑物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基坑;2、基础圈梁;3、连接梁;4、防潮层;5、填充物;6、防水层;7、墙体;71、第一墙;72、第二墙;73、砖体;731、凹槽;732、弹性层;8、构造柱;81、钢筋;82、连接筋;9、横梁;10、柱子;11、水泥层;12、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如图1所示,在房屋的建筑用地上挖有基坑1,在基坑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基础圈梁2。四个基础圈梁2两两围合形成框体。在基础圈梁2的外表面设有防潮层4。防潮层4为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在基础圈梁2的外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薄膜。接着,在框体内浇筑有两个连接梁3。两个连接梁3在框体内相互交叉呈十字状。同理,连接梁3的外表面设有防潮层4。防潮层4为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在连接梁3的外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薄膜。在基础圈梁2和连接梁3的外表面的防潮层4减少地面中的水汽进入到基础圈梁2和连接梁3内,提高基础圈梁2和连接梁3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房屋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再接着,在基坑1、框体和连接梁3之间的空间添加填充物5,在填充物5的上表面设有防水层6,防水层6为防水卷材,使房屋的地面能够抵御外界的雨水和水汽。在防水层6的上表面浇筑有水泥层11,水泥层11供人进行活动,方便对建筑物进行施工。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水泥层11的上表面砌有墙体7,墙体7起到维护房屋的作用。墙体7包括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为不同时间段砌成的,不能同时相连接在一起。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均由多块砖体73砌成。该砖体73为长方体,在砖体73较大的外表面开有凹槽731,凹槽731沿着砖体73的长度方向,在凹槽731的内壁粘合固定有弹性层732。弹性层732为橡胶材料。请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的连接处放置有钢筋81,在钢筋81的竖向方向上连接有连接筋82。连接筋8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0mm。连接筋82为长杆状。连接筋82的另外一端通过水泥固定在图2中的凹槽731内。钢筋81在连接筋82的作用下保持竖直的状态。在钢筋81的外表面浇筑水泥,浇筑水泥后钢筋81和连接筋82形成构造柱8。当发生地震时,连接筋82使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较好地连接在构造柱8上,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在构造柱8的连接处不易裂开。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不易坍塌。在构造柱8和第一墙71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6。同样在构造柱8与第二墙72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6。该防水层6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粘合固定在构造柱8和第一墙71、第二墙72的连接处。防水卷材能够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在水泥层11的上表面浇筑有柱子10,在柱子10的上端浇筑有横梁9和楼板12。横梁9与构造柱8的顶部的连接处粘合固定有防水卷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砖混结构墙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所述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之间连接有构造柱(8),所述构造柱(8)内设有钢筋(81),所述钢筋(81)在竖向方向上设有连接筋(82),所述连接筋(82)位于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所述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之间连接有构造柱(8),所述构造柱(8)内设有钢筋(81),所述钢筋(81)在竖向方向上设有连接筋(82),所述连接筋(82)位于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71)和第二墙(72)由砖体(73)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73)的外表面设有凹槽(731),所述连接筋(82)固定于凹槽(73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振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