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022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其特征在于,穿越同一根弧形索鞍、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左右两段拉索组成,左段拉索和右段拉索均穿越所述弧形索鞍,所述左段拉索的左端锚固在梁体上,右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右侧;所述右段拉索的右端锚固在梁体上,左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左侧;所述弧形索鞍设置在所述索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具有传统斜拉桥拉索体系的优点外,充分发挥了交叉锚固形式与索鞍锚固形式各自的优点,采用传统分丝技术设计索鞍,具有受力体系合理,结构安全,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施工便利,经济性突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cable saddle segmented cable-stayed bridge cab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斜拉桥拉索体系。
技术介绍
自从1956年瑞典桥拉开了现代斜拉桥的序幕,斜拉桥这一桥梁结构形式以其独特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大、中跨径桥梁设计中得到了设计者的特殊青昧。作为一种拉索桥梁体系,斜拉桥在能够有效利用力学性能,解决大跨度难题的首选桥型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拉索体系是斜拉桥的最关键部位之一,其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索塔中常用的拉索体系有:交叉锚固形式、拉索锚固架(支承板)形式、拉索锚固横梁结构形式、索鞍锚固形式等。上述形式各有优缺,其中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利用分丝技术设计索鞍,采用双侧交叉抗滑技术及单侧双向抗滑结构形式,虽然在技术经济方面具有先进性、合理性,但存在以下缺点:1)在桥梁运营中,由于索塔两侧拉索的索力会产生不均衡的现象,导致拉索在弧形索鞍段产生滑移,常规带索鞍的斜拉索体系的抗滑移装置抗滑移能力不足,目前钢绞线单元最大的抗滑力是3.5t,无法满足更高的使用要求,当索塔高度增高,桥梁结构产生新变化,受力要求更高。2)现阶段拉索在设计时,桥梁索塔两侧拉索的设计索力必须相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桥梁设计者更多的设计需求。3)由于索塔两侧拉索型号一致,造成索塔索力不一致情况下小索力侧拉索的浪费。由于以上的不足导致该类型拉索体系只能局限应用在常规矮塔斜拉桥中,无法向其他类型斜拉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该体系不但可以应用在矮塔斜拉桥上,还可以应用在高塔斜拉桥上,并且能够适用索力偏载较大的斜拉桥。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穿越同一根弧形索鞍、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左右两段拉索组成,左段拉索和右段拉索均穿越所述弧形索鞍,所述左段拉索的左端锚固在梁体上,右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右侧;所述右段拉索的右端锚固在梁体上,左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左侧;所述弧形索鞍设置在所述索塔上。所述左段拉索和所述右段拉索均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均包括多根钢绞线单元,每根所述钢绞线单元穿越所述弧形索鞍内的一根分丝管,每根所述钢绞线单元的索塔锁固端采用一个抗滑键单独锚固。所述抗滑键是采用管状件压扁在所述钢绞线单元的索塔锚固端上形成的。所述左段拉索中的钢绞线单元和所述右段拉索中的钢绞线单元在所述索塔上交叉锚固。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的带索鞍的拉索体系相比,本技术采用左、右两段拉索形成一整根拉索,在桥梁索塔上通过锚固构件在弧形索鞍两侧进行分别锚固,彻底解决了斜拉索在弧形索鞍处的滑移问题,同时可以满足桥梁索塔两侧拉索索力不同的使用需求,不但可以应用到高塔斜拉桥中,还可以简化高塔斜拉桥的索塔结构,达到为高塔斜拉桥索塔“瘦身”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索塔两侧不同的索力需求设置不同的拉索结构形式,达到减小索塔体量及降低拉索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除了具有传统斜拉桥拉索体系的优点外,充分发挥了交叉锚固形式与索鞍锚固形式各自的优点,采用传统分丝技术设计索鞍,具有受力体系合理,结构安全,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施工便利,经济性突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带索鞍拉索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1-2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2-2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中:1、梁端锚具,2、减振装置,3、索箍,4、防水罩,5、护套管,6、拉索,6-1、左段拉索,6-2、右段拉索,7、护套管伸缩补偿装置,8、密封罩,9、抗滑键,10、弧形索鞍,11、钢绞线单元,12、索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附图,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其特点在于,穿越同一根弧形索鞍10、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左右两段拉索组成,左段拉索6-1和右段拉索6-2均穿越所述弧形索鞍10,所述左段拉索6-1的左端锚固在梁体上,右端锚固在所述索塔12的右侧;所述右段拉索6-2的右端锚固在梁体上,左端锚固在所述索塔12的左侧;所述弧形索鞍10设置在所述索塔12上。左段拉索6-1和右段拉索6-2以索塔12为中心进行布置,并且都穿过同一根弧形索鞍10,分别延伸到梁体用梁端锚具1锚固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段拉索6-1和所述右段拉索6-2均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均包括多根钢绞线单元11,每根所述钢绞线单元11穿越所述弧形索鞍10内的一根分丝管,每根所述钢绞线单元11的索塔锁固端采用一个抗滑键9单独锚固。所述抗滑键9是采用管状件压扁在所述钢绞线单元11的索塔锚固端上形成的,所述抗滑键9对钢绞线单元11进行永久锚固。所述左段拉索6-1中的钢绞线单元和所述右段拉索6-2中的钢绞线单元在所述索塔12上交叉锚固。施工时,由N1根钢绞线单元11组成的所述左段拉索6-1从弧形索鞍10的右侧孔道穿入,每根钢绞线单元11通过一分丝管,穿过索塔12,从弧形索鞍10的左侧穿出,依次穿套密封罩8、外护套管伸缩补偿装置7、外护套管5、防水罩4、减振装置2,延伸到梁体并用梁端锚具1锚固;所述左段拉索6-1在弧形索鞍10的右侧预留索塔锚固端,利用N1个抗滑键9对N1根钢绞线单元11进行一一锚固。同理,由N2根钢绞线单元11组成的所述右段拉索6-2从弧形索鞍10的左侧孔道穿入,每根钢绞线单元11通过一分丝管,穿过索塔12,从弧形索鞍10的右侧穿出,依次穿套密封罩8、外护套管伸缩补偿装置7、外护套管5、防水罩4、减振装置2,延伸到梁体并用梁端锚具1锚固;所述右段拉索6-1在弧形索鞍10的左侧预留索塔锚固端,利用N2个抗滑键9对N2根钢绞线单元11进行一一锚固。在左段拉索6-1和右段拉索6-2安装完成后,采用梁端锚具1同时对左右两段拉索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安装索箍3,完成整套拉索体系的安装。上述左段拉索6-1中包含N1根钢绞线单元11,0≤N1≤150,上述右段拉索6-2中包含N2根钢绞线单元11,0≤N2≤150,弧形索鞍10内的分丝管数量≥N1+N2。N1和N2的具体数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即N1=N2或N1≠N2。本技术与现有带索鞍拉索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现有带索鞍拉索体系中,穿越弧形索鞍10、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6是一根连续的拉索,形成一个拉索体系。而在本技术中,穿越弧形索鞍10、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两段组成,两段拉索各自穿越弧形索鞍10并交叉锚固在索塔12上,两段拉索形成两个单独的拉索系统,不必要求桥梁索塔两侧拉索的设计索力相同,能够降低拉索的材料成本,同时彻底解决了因索塔两侧拉索索力不均衡所导致的拉索在弧形索鞍段产生滑移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每一根钢绞线单元12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拉索系统,可以实现单根钢绞线换索。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其特征在于,穿越同一根弧形索鞍、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左右两段拉索组成,左段拉索和右段拉索均穿越所述弧形索鞍,所述左段拉索的左端锚固在梁体上,右端锚固在索塔的右侧;所述右段拉索的右端锚固在梁体上,左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左侧;所述弧形索鞍设置在所述索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其特征在于,穿越同一根弧形索鞍、两端分别与梁体锚接的一根拉索由左右两段拉索组成,左段拉索和右段拉索均穿越所述弧形索鞍,所述左段拉索的左端锚固在梁体上,右端锚固在索塔的右侧;所述右段拉索的右端锚固在梁体上,左端锚固在所述索塔的左侧;所述弧形索鞍设置在所述索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段拉索和所述右段拉索均采用平行钢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山坡支燕武刘涛王子文李文献杨存亮宋顺心侯春辉邱敏何静科高宁妥吴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