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614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2:39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所述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具,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起升机构;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轮,以及两个第一钢丝绳,两个第一钢丝绳的末端相互连接,以形成共绳状态,从而两台吊机进行三点平衡起吊;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受力均衡的起吊,且成本低廉,安装可靠,施工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起重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斜拉桥的钢箱梁的吊装通常通过桥面吊机来实现,常规的桥面吊机位于几组主塔的墩顶块两侧向跨中施工,每吊装完一节钢箱梁节段块,桥面吊机向前走行一个节段块距离,以此方式施工至桥跨中间。而在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进行抬吊时,因为合拢块重量可能达单台桥面吊机额定起重量的两倍,且考虑到要保证成桥线形,这就对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在采用了两台吊机进行两侧起吊的方式,但这种形式存在四个起吊点受力不均衡、起升速度不能同步的两大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在其中两个吊点处增加一套平衡梁机构了来达到平衡起吊作用。起升速度不能同步的常规解决方案是给起升速度快且没有变频器的那台桥面吊机增加一台变频器。但这种解决方案成本太高,且实现周期较长。为此,本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两台吊机进行两侧起吊的方式存在四个起吊点受力不均衡、起升速度不能同步的两大问题,而现有的解决方式成本太高,实现周期较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具,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包含两第二钢丝绳和位于后端两侧的内侧卷筒,各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由其中一第二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绕过其中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后固定至其中一内侧卷筒上从而形成两组单独的起吊点;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轮,以及两个第一钢丝绳,其中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吊机的其中一第一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前端的其中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所述第一吊机后端的其中一导向滑轮后与另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一钢丝绳连接件连接,该另一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后端的另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吊机前端的另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后由所述第一吊机的另一第一起升机构驱动。其中: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为电机起升机构,所述电机起升机构包含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驱动的卷筒。其中:所述卷筒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受力均衡的起吊,且成本低廉安装可靠,施工效率较高,同时,装卸方便快速,可靠性强,对于少许错位也可安全起吊并快速准确调正,不仅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降低施工成本。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吊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吊机的俯视图;图5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吊机的后视图;图6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吊机的起吊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技术第二吊机的起吊示意图。附图标记:101、第一吊机;102、第二吊机;103、吊具;104、合拢块;105、第一起升机构;106、第二起升机构;107、第一纲丝绳;108、导向滑轮;109、钢丝绳连接件;110、内侧卷筒。【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所述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吊机101和第二吊机102,以对位于中间的合拢块104进行起吊;所述第一吊机101和第二吊机102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具103,所述第一吊机101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起升机构105,所述第二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起升机构106。其中,同时参见图7,所述第二吊机102包含两第二钢丝绳和位于后端两侧的内侧卷筒110,各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由其中一第二起升机构106驱动,另一端绕过其中一吊具103上端的滑轮组后固定至其中一内侧卷筒110上,从而第二吊机102通过第二起升机构106和吊具103形成两组单独的起吊点。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点在于第一吊机101中的起吊,参见图6,所述第一吊机101的后端两侧还分别设有导向滑轮108,以及两个第一钢丝绳107,其中一第一钢丝绳107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吊机101的其中一第一起升机构105驱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101前端的其中一吊具103上端的滑轮组、所述第一吊机101后端的其中一导向滑轮108后与另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一钢丝绳连接件109连接,该另一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101后端的另一导向滑轮108、所述第一吊机101前端的另一吊具103上端的滑轮组后由所述第一吊机101的另一第一起升机构105驱动。其中,所述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其他结构,如架体、吊具等等的具体结构,并不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点,在这里不一一累述,只需要采用现有的结构即可。其中,所述第一起升机构105和第二起升机构106为电机起升机构,包含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驱动的卷筒,所述卷筒可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以实现弹性的连接,避免突然受力发生的损坏。下面介绍一下本申请的具体工作过程,在做好吊梁前的准备工作后,载梁船舶调整到位后,分别连接各吊点与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吊具,慢慢起升,钢丝绳拉紧后,进行初步调整,松绳且调整钢丝绳直至钢丝绳连接装置在桥面吊机纵向中心线上,调整好后慢慢起升,待钢丝绳拉紧后,调节第二吊机的起升速度,两吊机均以相同的速度起升钢箱梁合拢块。由于第一吊机的两个吊具的吊点处于“共绳状态”,与第二吊机的两吊点抬吊时将会出现三点平衡均载,从而克服了现有的四点不平衡的问题,从而不会出现任何一个吊点偏载而超载的情况,从而可以安全可靠地完成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装作业。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受力均衡的起吊,且成本低廉安装可靠,施工效率较高,同时,装卸方便快速,可靠性强,对于少许错位也可安全起吊并快速准确调正,不仅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降低施工成本。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技术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技术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具,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包含两第二钢丝绳和位于后端两侧的内侧卷筒,各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由其中一第二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绕过其中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后固定至其中一内侧卷筒上从而形成两组单独的起吊点;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轮,以及两个第一钢丝绳,其中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吊机的其中一第一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前端的其中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所述第一吊机后端的其中一导向滑轮后与另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一钢丝绳连接件连接,该另一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吊机后端的另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吊机前端的另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后由所述第一吊机的另一第一起升机构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具,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起升机构,所述第二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起升机构; 所述第二吊机包含两第二钢丝绳和位于后端两侧的内侧卷筒,各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由其中一第二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绕过其中一吊具上端的滑轮组后固定至其中一内侧卷筒上从而形成两组单独的起吊点; 所述第一吊机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轮,以及两个第一钢丝绳,其中一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吊机的其中一第一起升机构驱动,另一端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利陈刚刘冠伟叶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通联路桥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