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洪川专利>正文

一种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44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上阀体包括具有内腔体且内腔体底部开口的上阀体,在上阀体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凸起部,并围绕第一环形凸起部还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第二环形凸起部;第一环形凸起部内部形成压力腔,所有第二环形凸起部形成两个以上以压力腔为中心发散的环形压力腔;上阀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分别与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连通的上阀体进气口,在环形压力腔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气道上设有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该气道导通状态的自动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作用于活塞上端面,而且活塞边缘部位的压力仍然可调节,这种调节方式非常精细,可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根据实际路面及载重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且精确的制动操作。

An adjustable automatic conversion brake valve with an upper valve body and its working press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lve and pressure adjustable automatic conversion brake valve, valve includes a valve body cavity on the body and the bottom cavity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nular bulge in the top of the body and around the first ring bulge is mounted with a more than second ring bulge formation pressure; inside the cavity of the first annular projection, all second annular bulge forming more than two annular pressure cavity in the pressure chamber as the center of divergence; on the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on the valve body respectively with a pressure chamber and a pressure chamber communicated with the annular, annular pressure in the cavity and the upper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way with automatic the regulator of airway conduction state pressure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act on the upper end part of the piston, but also the pressure at the edge part of the piston can still be adjusted. This adjustment mode is very precise, which enables the vehicle to carry out the targeted and precise brak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oad surface and the loading condition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阀体和一种制动阀,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
技术介绍
制动阀属于汽车气刹制动系统的一部分,其下阀体进气口接通储气筒,下阀体出气口接制动气室。当踩下制动踏板(刹车踏板)时,制动阀的输出气压作为制动阀的控制压力输入,在控制压力作用下,将进气阀推开,于是压缩空气便由储气筒直接通过进气口进入制动气室,而不用流经制动阀,这大大缩短了制动气室的充气管路,加速了气室的充气过程。制动阀上阀体与活塞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储气筒内的气从进气口进入制动阀内部后,在该独立的腔体内形成气压向下压动活塞,促使活塞将下阀体上的储气阀打开,完成一个工作动作,下阀体的储气阀设于下阀体进气口和下阀体出气口连通的气道上。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制动阀上阀体与活塞上端面仅有一个独立的腔体,气路单一,从储气筒进入制动阀内的气均完全作用于活塞上端面,而无法实现工作压力的可调以及梯级式进气的目的,这样就导致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路面及载重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制动操作,同时也致使了轮胎过度磨损。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但是该制动阀仍然存在如下缺陷:仅能单独作用与活塞上端面和活塞边缘部位,这种方式使活塞边缘部位的压力仍然不可调节。因此这种调节方式的调节范围仍然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技术术语的解释:初始状态,是指未工作状态;初始压缩量,是指未工作状态下调压弹簧的压缩量;工作进入第一状态,第一状态是指当气压进入自动调节器的前端进气口时,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是指自动调节器打开后,气压运用完成,气体回流泄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阀体,包括具有内腔体且内腔体底部开口的上阀体,在上阀体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凸起部,并围绕第一环形凸起部还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第二环形凸起部;第一环形凸起部内部形成压力腔,所有所述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形成两个以上以压力腔为中心发散的环形压力腔;所述上阀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分别与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连通的上阀体进气口,并且在环形压力腔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气道上设有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该气道导通状态的自动调节器。上述上阀体的结构不仅能作用于活塞上端面,而且除开活塞上端面以外的活塞边缘部位的压力仍然可以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是非常精细的,可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根据实际路面及载重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且精确的制动操作。一种进气口的设置方式,至少具有一个所述上阀体进气口与压力腔连通,其余上阀体进气口分别与环形压力腔连通,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连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以上自动调节器,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另一种进气口的设置方式,至少具有一个所述上阀体进气口与压力腔连通,且该上阀体进气口还与一个以上环形压力腔导通,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导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以上自动调节器,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另一种进气口的设置方式,所述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一一对应连通一个上阀体进气口,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连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自动调节器分别切换各自的导通状态,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本实施例包括一个压力腔和两个环形压力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和第二环形凸起部的内侧壁均内凹形成弧面结构。该弧面结构在受到气体的压力时,气流会随着弧面特殊结构送入活塞的顶部,在这一过程中,弧面将对气体进行反压射、扩放、导向、均匀稳定的工作处理,同时也减轻了气流对活塞的冲击力,解决了市面上气流直角冲击而产生的气流阻力、气流混乱、气流不均匀,从而起到制动过程轻、柔、灵、敏、均匀稳定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调节器包括调压弹簧、挡片、调节阀芯、回复弹簧、阀芯块;所述调压弹簧沿气道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气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该环形调节卡盘活动连接有一个以上通向环形压力腔的气孔;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通过环形密封圈与上阀体进气口密封,上阀体进气口与气孔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气孔露出,上阀体进气口与气孔连通,该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由气孔的气体回流至调节阀芯的底部通孔,阀芯块受力压缩回复弹簧,调节阀芯打开,气体继续回流至上阀体进气口。为了使回气的过程更加通畅,所述阀芯块的侧壁设有多个用于与调节阀芯内壁接触的凸起。再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调节器还包括调节螺杆和挡片,挡片的一端与调压弹簧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螺杆活动连接;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进而移动挡片调节所述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踩下制动踏板,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上阀体进气口进入气道,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移动,将上阀体进气口和环形压力腔导通。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进而移动挡片调节所述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踩下制动踏板,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上阀体进气口进入气道,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移动,将上阀体进气口和环形压力腔导通。再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还连接有自锁调节阀盖,该自锁调节阀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与气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和直径小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部均开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设有啮齿且外壁设有两个卡扣槽;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还设有与调节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空腔并在该空腔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部,并围绕第三连接部设有多个锁齿,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啮齿且内壁设有菱形卡槽,且该啮齿的高度低于锁齿的高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卡于第三连接部和多个锁齿之间实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花键连接或对联开接,且通过锁齿卡住一个卡扣槽实现自锁;调节螺杆的一端则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调节内螺纹、第二连接部,然后卡接于第三连接部内。自锁的过程为:拔出第二盖体,使第二连接部不被卡接入第三连接部和多个锁齿之间,锁齿脱离第一个卡扣槽进入第二个卡扣槽,此时可通过旋转第二盖体,进而带动调节螺杆调节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然后推进第二盖体,第二连接部卡接于第三连接部和多个锁齿之间实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花键连接或对联开接,锁齿卡住第一个卡扣槽,实现自锁。上述自动调节器的结构的效果如下:1、双向连通气体,并且进气可调节。a、当踩下制动踏板(刹车踏板)时,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进气口与某个环形压力腔的导通状态,具体的进气切换过程为:当踩下制动踏板,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上阀体进气口进入气道,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移动,将上阀体进气口和环形压力腔导通。b、当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阀体及其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阀体,包括具有内腔体且内腔体底部开口的上阀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阀体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凸起部(101),并围绕第一环形凸起部还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第二环形凸起部(102);第一环形凸起部内部形成压力腔,所有所述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形成两个以上以压力腔(101a)为中心发散的环形压力腔(102a);所述上阀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分别与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连通的上阀体进气口(4),并且在环形压力腔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气道上设有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该气道导通状态的自动调节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阀体,包括具有内腔体且内腔体底部开口的上阀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阀体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凸起部(101),并围绕第一环形凸起部还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第二环形凸起部(102);第一环形凸起部内部形成压力腔,所有所述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形成两个以上以压力腔(101a)为中心发散的环形压力腔(102a);所述上阀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分别与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连通的上阀体进气口(4),并且在环形压力腔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气道上设有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该气道导通状态的自动调节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个所述上阀体进气口与压力腔连通,其余上阀体进气口分别与环形压力腔连通,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连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以上自动调节器,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个所述上阀体进气口与压力腔连通,且该上阀体进气口还与一个以上环形压力腔导通,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导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以上自动调节器,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和环形压力腔一一对应连通一个上阀体进气口,且在该上阀体进气口与环形压力腔连通的气道上设有一个自动调节器分别切换各自的导通状态,所述上阀体进气口的气源来自制动阀或可调控气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和第二环形凸起部的内侧壁均内凹形成弧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器包括调压弹簧(503)、调节阀芯(505)、回复弹簧(506)、阀芯块(507);所述调压弹簧沿气道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气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上阀体进气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505a);该环形调节卡盘活动连接有一个以上通向环形压力腔的气孔(d);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与上阀体进气口密封,上阀体进气口与气孔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气孔露出,上阀体进气口与气孔连通,该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由气孔的气体回流至调节阀芯的底部通孔,阀芯块受力压缩回复弹簧,调节阀芯打开,气体继续回流至上阀体进气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块的侧壁设有多个用于与调节阀芯内壁接触的凸起(507a)。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器还包括调节螺杆(502)和挡片(504),挡片的一端与调压弹簧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螺杆活动连接;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进而移动挡片调节所述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踩下制动踏板,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上阀体进气口进入气道,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移动,将上阀体进气口和环形压力腔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还连接有自锁调节阀盖,该自锁调节阀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与气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501a)和直径小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501b),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部均开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设有啮齿且外壁设有两个卡扣槽(501c);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还设有与调节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空腔并在该空腔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部(501d),并围绕第三连接部设有多个锁齿(501e),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啮齿且内壁设有菱形卡槽,且该啮齿的高度低于锁齿的高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卡于第三连接部和多个锁齿之间实现第二连接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川
申请(专利权)人:谢洪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